莫让口语交际课“边缘化”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一生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研究表明,人在生活中,语言应用的比例是:听41%,说33.3%,读16%,写只占了9.7%。可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更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本世纪初,“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也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虽说这十几年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与训练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然被严重地边缘化了。这与现代社会对公民口语交际能力的需求及其在语文素养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现状堪忧,口语交际课仍被“边
  缘化”
  自2001年语文人教版教材到如今统编本教材使用以来,口语交际课就相对独立存在,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栏中也有“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述。虽说从课程设置层面上口语交际和阅读、写作等能力“平起平坐”,但通过观察、听评、访谈等多项研究后,发现制约口语交际课发展的因素不可忽视。
  1.遇上考试的尴尬
  在对抽样的10份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研究后发现,各种题型在试卷中的考核占比为基础知识(字、词、句)30%,日积月累15%,口语交际5%,课内外阅读20%,习作30%,显而易见,口语交际的考试内容相对较少,且在试卷中多以创设情境对话的形式呈现。两个虚拟人物发表看法,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论不违背道德标准、正确的价值观等都算正确,实为送分题。也有些地区的试卷从未涉及口语交际的考题,既然不考试,老师们也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口语交际课上了。
  2.缺乏研讨与示范
  笔者作为教研员也会经常参与人教社及全国各地举办的统编本教材培训活动,翻阅2019年1~12月的各级各类形式的研讨活动手册,近300节观摩课,100余位名师,他们执教了精彩的现代文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古诗文阅读课、习作课,却仅有3节口语交际课,1%的比例让口语交际课略显尴尬,一线老师无从效仿,可借鉴的课例少之又少。再看各地教研部门组织的教材培训活动中,这样的课也无人问津。访谈中,老师们也直言没有更多的学习与参照,自己也很难突破,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口语交际课就被边缘化了。
  3.课堂教学走形式
  教材中安排口语交际课在一个课时完成,话题来源于生活,时间相对保障。笔者在今年随堂听评的5节课中发现老师们基本能按照统编本教材中的话题、小贴士、要求等进行授课,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时,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未遵循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因此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方式存在模式化问题,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围绕教学设计开展口语交际课程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如此,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无法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4.思想品德教育未脱离
  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的话题都与思想品德教育有关。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制订班级公约》就需要学生分清哪些是在班级中不能违反的行为,哪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思想内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与错”的判断上,结果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把交际活动变成了回答思想品德题。曾听一位老师讲口语交际课,课堂上,他先出示话题,比如:国有国法,家有家风,班级也得有自己的公约,先说说咱们班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有哪些问题?我们应该赞成或鼓励哪种行为?然后让学生先小组内说一说,接着让几个同学轮流发言,师生评价……这绝不是一节合格的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强调的是信息的往来交互。口语交际的特点是交际性,而不是思想性。口语交际课被思想教育“绑架”的话就很难“生存”了。
  二、研读教材,明确口语交际课程编排特点
  面对口语交际课的被边缘化,与其“一声叹息”,不如好好地研读统编本教材,读通、读准、读透、读活,方知编者的良苦用心。
  1.独立性
  统编本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不同于人教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并列编排,它是作为一个单独模块进行设置的。1~6年级建构了清晰的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了“交际”的功能,更重视学生交际能力与交际习惯的养成。话题设置上每册安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小学阶段共47个交际话题。虽然安排的话题次数减少了,但这样更有利于教师集中时间进行重点训练。
  2.序列性
  统编本教材的编排努力呈现一种学习的序列性,口语交际课也不例外。例如中段的言语能力强调“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到高段则提升为“听他人說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第一学段由讲简单的故事,到第二、三学段讲复杂的故事,讲见闻,谈看法,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以及成段地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口头表达能力序列。应对能力的序列,则侧重功能性口语交际话题,精选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难的交际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怎样的交际是有效的,恰当的,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较简单的请教、劝说与劝阻安排在第二学段,演讲、辩论安排在第三学段。
  例如: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自我介绍”,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第二次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中和新同学做了自我介绍。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中,丰富并深入了“自我介绍”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常常有自我介绍的经历。所以,四年级学生对“自我介绍”很熟悉,教学需要遵循教材编排的序列,实现“自我介绍”从“敢说”到“有针对、有选择”地“说清楚、讲明白”的转变,提高表达的针对性,鼓励大胆表达,个性表达。   3.实用性
  统编本教材精心选择交际话题,内容更实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同时突出育人的功能。话题的类型大体可分为功能类、交互类、独白类等等。这些话题大多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也用以指导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在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说”与“说我”是主要的材料来源,就是在这样的听说、交流之中,语文学习积极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这既体现了一种“大语文观”,又体现了教材对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视。在呈现方式上,情境图,用来创设课堂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对话框,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范例;小贴士,清晰呈现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方法策略。
  4.交际性
  交际是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互动性活动。统编本教材强调一课培养一种交际品质,有利于教师对每堂课教学目标的把握。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以问题清单的方式向受访者提问,同时提出交际要求: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提问之后,整理你的记录,和同学交流你了解到的情况和你的感受。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辩论”更突出了交际性。辩论,是通过观点交锋展现思维与口才、学识与阅历的最佳平台,是说服的艺术。教材要求: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三、增强意识,莫让口语交际课“边缘化”
  读懂教材编写意图对于防止口语交际课边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倪文锦教授说:学生口语能力差已经成为限制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必须建立完善的口语培养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听、会说,会交流,同时也要通过听、说、交流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等。对于口语交际课,教师还是要入脑、入心、入行。
  1.思想意识
  教师必须提高对口语交际课的重视。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列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口语交际教学通过“听”培养学生理解、聆听、判断语境的能力,对语言进行梳理和整合,主动地建构语言。通过“说”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生动表达、有条理表达的能力,自觉地运用语言。口语交际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听会说,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自控反应,如何待人接物,每一项都和“人”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语交际课还有对交际规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社会,传承文化,同时它还能关注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因此,口语交际课不该被边缘化,还要做到“一课一得”。
  2.场景中的交际意识
  口语交际课要始终突出“双向互动”这个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着力加强交际双方的信息反馈、语言调整、角色转换等交流应对能力的训练,引领学生在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课中学习口语交际。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多数以模拟形式存在,但终有一天学生会经历这样的言语实践,而课堂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场合,教师就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借助教材中涉及的日常话题,去创设特定情境。学习到的口语交际能力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具实践意义。在场景设定时,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合理性,为学生安排操作性较强、明确的任务,使学生能有序执行。学生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能在这个场景中得到锻炼。当然,我们不是仅仅满足于教材所提供的有限案例,而是根据生活需要设置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口语交际场景,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例如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自我介绍”就设计了多处场景: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去家门口的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除此以外还可以想想生活中哪些时候需要“自我介绍”,并以此继续模拟话题,制造“问题”,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典型事例移植到课堂上来,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3.言语质量意识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语文课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文中指出:“口语交际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想教的方法过多,针对这些方法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过多……特别是学生表达、师生点评后没有留给学生反思、修改的机会,因此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长进不明显。其实教学环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形式变化,教师更应在乎的是学生口语交际言语质量的提高。”确实是这样:把学生的发言指导扎实,让他们将同一个话题说得一次比一次好,这才是老师应该耐下性子去做的。
  4.生活化意识
  首先是语言的生活化。“口语”一般用词比较简单、非正式、语法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在日常生活的对话、叙述、交谈、讨论、辩论、演讲等方面使用;而书面语则比较正式,用词比较讲究、优雅、贴切,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用于撰写文章,著书立说,颁发文件、公告等。老舍先生就曾说过:“語言要适应语言环境,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野。”意指在交际过程中,能根据交际场合、交际对象,采用通俗、适切、生活化的语言,切不可书面语、文绉绉。
  其次是话题的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更突出与时俱进的意识。例如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新闻”。教材列举了C919国产大型客机预计于2021年交付使用;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我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卫星;本市新增一座儿童游乐园等“新鲜感”十足的话题。教师是否也能关注时代感更强、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呢?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都来讲笑话”,如果我们把今天同学们讲的笑话推送在抖音、火山等新媒体上,你们选谁?为什么?怎样才能提升人气?等等。教师需通过话题将课堂与生活间架起桥梁,学生才会感兴趣,课堂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言未尽,总之,口语交际课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2个生字,会写“莲、荷”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并初步表达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回顾古诗  (出示杨万里的《小池》和柳宗元的《江雪》插图)同学们,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诗句?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操作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是否有了操作,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出现积极、有效的结果呢?显然,并不是通过操作就能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关键要看操作对象是否成为思维对象,操作对象的演绎变化是否有利于学生脑图的形成。以一年级比多比少求大数、小数(“回收废品”)一课为例,谈谈操作的有效性。  1 第一次试教  课伊始,教师出示情境,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小林收集了26个矿泉水瓶,小红收集的比
摘 要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分析团体辅导与素质拓展的内涵,说明团体辅导融入素质拓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风雨同行”实例来印证团体辅导融入素质拓展对重塑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实际应用及其成效,从中探求团体辅导融入素质拓展的切入点及有效路径。  关键词 团体辅导;素质拓展;中职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
摘 要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从调研结论入手,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事物认知规律,探析“三标耦合,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高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103-04  1 数维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行业协会、职业标准管理部门、企业技术骨干、学校课程专家等共同组成的调研主体对学院周
教学目标:  1.预习反馈,会认“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等18个词语。  2.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通过梳理人物、罗列小标题,完整、简洁地说说故事大意。  3.聚焦海力布劝乡亲片段,借助扮角色、添想象两个“秘诀”,通过想象说话、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感受海力布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关注要素,导入课题  1.师:我
全国的六年级语文教师都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学生毕业”,以及“如何处理好新旧两套教科书在语文知识、方法与能力等方面于编排上的衔接”两大问题。我想,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进行一次深度对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六年级统编教科书的编排特点与编排内容,找准新的教学定位,准确把握六年级的教学目标。  这种深度对话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的“编写说明”,从整体上把握六年
摘 要: 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大公报》作为一份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商业报纸,广告是其除了新闻之外最主要的刊登内容。研究《大公报》上的广告,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文以《大公报》刊登的外商广告为例,探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商在中国商品市场上的竞争,以及华商广告与外商广告的比较等问题。  关键词: 一战 外商广告
摘 要: 文章以Kress
巴金小时候把《古文观止》上的200多篇文章背得很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巴金《谈我的散文》)可见,熟读一定数量的好文章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浏览多,熟读少,精读少,结果是读得多,收获少,因此,很有必要来
当我闻讯赶到医院的时候,二姐就快不行了。医生说,也许就在今天,也许就在一会儿。   二姐婆家的人正商量着准备后事。   二姐夫哭得跟泪人一般。一边抽泣,一边对我说,你姐身体好好的,咋就倒下了。   二姐躺在病床上,瘦得像冬天里的一截枯树枝。   在我的印象中,二姐从没进过医院。她是我二大爷家的闺女,模样长得还顺眼,就是脾气有些偏执,出嫁很晚。三十出头了,好歹找到婆家。她出嫁那天,我正在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