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掘渠道,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特质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出现反抗外界各类约束的情况,自制力不足,无法按照教师要求约束自身行为,大多数农村孩子更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研讨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渠道;培养;课堂习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88
  小学生年龄小,很多时候都存在课堂问题行为,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会阻碍正常教学活动进行,还会引起师生冲突,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到其健康成长,不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要求,在规范中管理
  明确课堂行为准则,可以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
  1、师生共同制定准则
  师生可以共同制定课堂行为准则,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规则制定,可以真正理解课堂行为准则的内涵,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实际课堂学习时会自觉遵守行为准则。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独自完成规则制定,随着年龄增加,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讨论与投票,有利于学生遵守规范。
  2、适当调整准则内容
  课堂行为准则并不是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年龄增加适当调整。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行为准则必然要跟着特定班级班风、班级环境等方面变化。即便同一班级内,因为课程差异、教师不同,也可以制定不同的课堂行为准则。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做好调整,保证课堂行为准则的有效性。
  3、全面贯彻落实准则
  课堂行为准则制定好之后,就需要全面贯彻与落实,否则就无法起到作用。教师也要一视同仁,所有学生都要遵守课堂准则,切实发挥课堂行为准则的作用。行为准则创建初期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结合儿童认知规律,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主动采纳学生意见,构建合理的行为准则。
  二、开展训练,在活动中巩固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与科学的学生观,塑造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取代传统“师道尊严”,建立在师生地位平等基础上开展教学。想要不破坏课堂秩序,就需要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师生和谐共处,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巩固课堂行为准则理念。
  1、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上课前可以提前数分钟走进教室,提前准备好这堂课需要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学生看到教师进入教室,就会知道马上上课了,提前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在课堂上才开始准备多媒体设备等,教师准备这段时间内,学生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2、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从学生教学考虑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活动,奠定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以学习成绩平均学生的好坏,更不能出现歧视落后生的情况;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能宽容,给他们成长与上升的空间与时间;课下创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仔细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拉近师生关系,可以向学生敞开心扉,和教师之间形成“朋友”关系。
  三、落实课堂,在课堂中渗透
  课堂上学生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师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并从学生这里得到较好的反馈,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但随着教学方式种类增加,加上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降低,使得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不断增加。
  1、选择合适管理方式
  教师首先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不能只看到学生扰乱正常课堂秩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后会及时转变自己思想和行为,积极配合并服从教师管理。但若教师一味嫌弃,任其发展,可能会使学生越走越远,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我关注每一个学生,同时根据每个学生性格特点制定不同教育计划。如内向型学生,我会与他们多交流、鼓励,循序渐进,帮助他们降低戒备心,从而融入班级大家庭;对于问题型学生,我更多的关注他们心理发展,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从而给予他们和适的疏导,做到有的放失。
  2、做好课堂情绪管理
  教师严厉的处世态度只会让学生关注点放在“这是一项不被允许的行为”,但教师并没有传达给学生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所以只能说这件错误的行为暂时被抑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而且教师的态度还会引起学生害怕和紧张,不利于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但如果教师已引导的口吻告诉学生,比如大声喧哗,我会说“你刚才说话的声音太大,会影响其特同学正常学习,以后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或者以一种幽默态度告知学生,“你刚才那么大声在他耳边说话,有没有想过他耳朵的‘感受’。帮其缓解尴尬,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有时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进而尽全力改正。
  四、丰富评价,在评价中促进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评价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丰富的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语言激励。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学生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回答得真完整!”“你的聲音真好听!”“你们小组合作得真好!”“你再认真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发挥语言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调动起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评价表。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我在黑板上准备一张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表,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升级表扬评价,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有着喜欢被人注意和表扬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适当予竞争鼓励,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语
  总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需要长期努力,教师日常教学时完成知识传授后,主动帮助小学生纠正不良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时会使得教师面临与其他年级不同的问题与困难。
  参考文献
  [1]史颖.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08-209.
  [2]许晓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对策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95-100.
  [3]晁言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2,12(04):119-12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新教改的推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悟以及体会语文学科的文学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从全局出发,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统筹全文,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且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出发,对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
期刊
摘要:为了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深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参与设计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解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时应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碰撞,结合一题多解等形式实现基础知识点的贯穿,利用精讲精练、学生讲解的方式,多元化评价数学知识掌握的有效性,并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专项化知识训练,真正体现出
期刊
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探讨自主提出问题,团体协作下解决问题的多样式学习方式。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操作过程和体验",更符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的去质疑化学中知识,研究学习化学知识,最总得出结论形成、锻炼正确的知识形成过程。从三个部分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作为初中人文素养类科目,初中历史主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锻炼其史学思维与归纳能力。现阶段,我国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初中历史的试题朝着综合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层级要求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需要科学的教授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确保学员史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94  历史开放性试
期刊
摘要:在听障物理教学领域,运用巧妙的教学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听障生的缺陷,调动听障学生其余多种感官,以更好地使其积极参与到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笔者认为,通过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大大激发听障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听障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87  一、案例背景  董同学,中考成绩161分进入某专业就业班,是我校2017级入学成绩最低的学生。这么低的分数能进入我校,是恰逢学校新增一个就业班级,他才有幸成为班级一员,但这种幸运似乎一直眷顾着他,如今他成功地考进了我校的升学班,明年要迎接高职考,不仅能升入专科甚至有机会触摸本科的门槛。  回顾董同学高一刚入学的阶段,状况不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97  一位哲学家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是在不断的审题度过 ”。一句话把数学的审题提到了新高度。凡事要做出决策,就需要审时度势,就是生活中的审题。数学中从读题到做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198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中对于古文以及历史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很多历史知识穿插在教材的正文以及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当中,而这些历史知识大多在历史课程当中已经或即将要学习,我们可以借助其源头以及历程的学习帮助同学用全面、客观的眼光认识问题。  一、以史为引,共建德育共识  (一)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课程  1、教育当以德育为先,十年树
期刊
摘要: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教硏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良好的教研文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完善和发展教研组文化,激发教师教研热情;要坚持教育反思,打造坚实的“教学共同体”;教研组要开展深度教研,让教师在探索与合作中共同进步,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203  故事,是能在心田生根发芽的种子,做教育其实就是在讲故事。教育叙事能追忆、提升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关注教育的“事”与“情节”,也使教育中的“理”与“逻辑”从具体的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成长出来。  你若点播,他便生长。  故事,润泽孩子生活与成长。孩子的成长来自“具身”的体验。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身是统一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在特定情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