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重构的水墨之道——读郝孝飞的意笔人物画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郝孝飞的当代意笔人物画创作近年来又取得了新的探索成果.从以往的“夜宴”系列、“花季”系列、“异度空间”系列,再到近期创作的“hot girl”系列、“写生”系列,明显看出,他对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处理,对骨法用笔与色彩语言的关系处理,对笔法、墨法、水法与章法之间的关系处理,颇为娴熟而又耐人寻味.在郝孝飞的作品中,不论是以往之作还是近期新作,一以贯之的是,他对传统水墨的吸收始终站在当代人的视角上,进行创造性转换.既不迷恋于传统水墨的精妙绝伦,也不忽视对其他绘画形式语言的吸收与借鉴.郝孝飞之所以能够从当代“70后”水墨创作群体中脱颖而出,不仅与他对传统水墨的取法之道有关,也与他对自我风格不被定义的创作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其他文献
福建黄昇墓服饰是我国目前所记载的出土最多,且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批宋代丝织品,在中国服饰史和文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已有共识。南宋福建黄昇墓的陪葬品类、家庭背景、历史年代、地理位置等因素,奠定了其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多元文化融合为背景,用动态和发展的视角探析海上丝绸文化在黄昇墓中的遗存与发展。
本文从端方公开出版藏品图录及对外发送有关他收藏信息等几个层面,考察了端方开明的收藏姿态,即他想通过把中国书画收藏于私设博物馆,提供给“公众观赏”“共享眼福”,并致力
当代公共领域中出现的干预主义(Interventionist)艺术实践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瞩目,此种艺术是基于创造或改变公共空间的社会经验模式而产生的,并指向一种通过社会交流和改变行为来确定其目的和形式的艺术理念。干预主义的实践不仅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更应作为一种知识的生产与理解的方式。因此,人们应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重新思考当代艺术创作的功能与价值,并重新评估艺术创作作为社会参与的手段与可能。
在人类文明史长河中,杰出的文化名人一直起着引领时代进步、丰富及提升人类精神思想的巨大作用。文化名人也成为雕塑艺术中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也是由雕塑本体属性决定的,因其三维可视、可触,能够更为真实及艺术的展现文化名人的形象特征及内在精神气质。数千年来,人类留下了很多文化名人雕塑。
中国园林是一个各种元素组合的精妙有机体.通过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手段,造园者将园中的素材按照一定的秩序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首尾完备的有机结构,点缀其间的是各类景点
期刊
人可能真是由猿进化而来。想到这点,多少有些扫兴和沮丧。但和神话、宗教或文化上其他令人兴奋的说法相比.达尔文可能更靠谱一些。时至今日,人类起源或地外文明仍然是最能激发想象或科学探索的主题,有大量文学、影视作品、科学装置不断问世。人类的文明文化,是个不断自我封圣又打回原形的过程。有两派人——“淘气鬼”和“裱糊匠”,缠斗不已,不亦乐乎。
唐宋墓葬中常出现一类陪葬俑,它们与汉代同类器物体量明显偏小,与古窑址中出土的体量同样偏小,但是器物与“陶瓷玩具”相似.两者有时会难以区分,导致一些误判误用的情况.本文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曾说过,“绘画并不是向心灵提供机会重新设想事物的形构关系,而是向目光提供了内部视觉的种种痕迹”(梅洛•庞蒂著,龚卓军译《眼与心》)这句话道出了目光、心灵和绘画之间的真正关系.绘画并不仅仅是心灵甚或自然的外部图像映现,同时也兼具了“看”与“思”,从可见性的内部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创作形式。
拉斐尔前派女性艺术家的研究,从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研究中生成,由女性主义者作为性别差异的案例应用,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将她们从遮蔽的状态中发掘出来嵌入到拉斐尔前派运动当中:晚近,与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成员一样有了个人的专题研究,成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及视觉文化领域的研究材料。
译者序rn自从1986年发表的《艺术的终结》[1]引起广泛争议,丹托又在十几年后的《现代、后现代和当代》一文中,对艺术终结论予以进一步的解释和修正.通过对现代、当代和后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