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晋宋文学观念与魏晋美学新风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思想文化界的自由解放思潮,孕育了觉醒的主涔意识和自觉的审美意识。情感和欲望在审美中得到肯定,主体和自然在审美中展现风姿。肇端于此时的文学自觉意识和对文学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清谈玄言等,导致人们对文学的广泛兴趣以及文学修养的普遍提高。从观念到创作,从交游到闲居,都充满艺术的情趣和唯美的气氛,造就了一个风流儒雅的时代。晋宋之际所以成为文学史上风气变换的关键。成为文学批评史上新旧观念递进的转折点,就是以此为总背景的。
其他文献
在一次由王继志主讲沈从文的学术报告会上,沈从文的学生赵瑞蕻教授赞叹王继志在“沈研”方面收获颇丰。正可与凌宇相媲;今读王著《沈从文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版),甚觉赵先生言之不妄。当然,这仅就成果数量及其影响而言,至于学术风格,原应各秉个性,未便轻易比较。
贪污是一个世界性现象。近代香港作为东西方两个文化板块的交接点,其贪污的形态既含有西方商业社会权力交易意味,也带有东方农业社会超经济的政治剥削色彩。而其政府的肃贪措施也同时兼采西方社会的法治精神与东方社会的道德原则。本文从香港的政治结构入手,对贪污一反贪污在香港社会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兼含性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指出,香港政府的肃贪措施是成功的,它既治标,又治本;既肃贪,又倡廉,因而值得借鉴。
周安华博士的新著《深沉悲怆的生命旋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是对中国“八十年代的悲剧创作进行全面系统考察的“第一部专著”。该书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美学眼光,准确地勾勒出中国新时期悲剧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他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某几部具体的剧作,而是新时期悲剧创作的宏观态势。
历史进入九十年代,宣告八十年代文学的自然终结。新时期文学在全国读者的广泛阅读下,已成为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新时期文学在学者理论家的审视下,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认真对待、深入探讨新时期文学,全面总结创作得失,对建构和开拓本世纪末社会主义新文学和评论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较为活跃、成就较大的一个领域,它的基本特点之一或可以概括为“热点频换”,——80年代初期研究的热点在作家论和作家评传的撰著,中期的热点是在文化审视下的文学史和小说史、戏剧史等专门史的建设,八十年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热点则转到了社团研究方面,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的“十三大”基本精神,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讨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逐步完善与活跃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规律性。对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创造才能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社会民主化、社会公正等,在激励人的因素和全面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作了具体阐述。并联系到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也作出较为深入的分析。
方案比较法是我国“一五”时期以来沿用的技术经济方案分析、评选的传统方法,其评价模型的致命弱点是在既定的数方案中进行评选,而不能生成更好的方案,因而,往往产生“矮子里选将军”的结果。本文运用现代决策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些原理,参考原模型的优点,建立了一种新模型。在该模型二级子系统中运用了模拟技术,结合灵敏度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法对预测资科进行经济综合分析,从而凌晨终决策更为可行。本文已获江苏省第二届高校研究生“科学报告周”论文奖。
本文系作者1988年2月13日在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亚洲研究会”的会议上的发言概要。着重论述了贸易与贸易文化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章认为:制约贸易型经济发展的是贸易价值和贸易文化,而不是本土的民族文化。作者根据本人从50年代起对南海贸易和南洋华人研究而获得的丰富知识,提出了儒家的家族主义和仁爱思想,虽然对商人的成功有一定的作用,但报本的是由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与其他阶级的人调阳起来的贸易文化,因而作者提出要发展澳亚贸易,不应着力研究儒家文化而要认真研究由贸易所决定的共同价值和共同文
内容介绍:本文作者认为,禅宗尽管是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但它的理论渊源仍可追溯到印度佛教。针对目前学术界比较注重禅宗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而对禅宗来自佛教本身的思想渊源重视不够的倾向,本文从心性论的角度探究了禅宗的印度之源与中土之根。作者分析了佛教解脱论强调“心”之解脱的特点,考察了部派佛教从人心的解脱出发,对净心染心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以及基于“心性本净”而产生的大乘佛性一如来藏系思想的特点,并探讨了这种学说在印度不占主要地位而在中土盛行的原因。最后,通过对竺道生以般若实相会
本文通过对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文学思想的同异辨析,以确立二人在汉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文章具体从四方面予以比较:一、从社会历史批评观看其同异,二、从作家心态分析看其同异;三、从创作思维结构看其同异;四、从时代文学意识看其同异。文章的结论是,马、扬文学思想之同异,构成了西汉文学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揭示了汉代文学演进过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