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今日评论”选题的确定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河报》时评版的属性是新闻评论,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当日全国各地媒体刊发的重大或有特点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即时解读重要新闻的需求。其中的“今日评论”是时评版的头题,是该版最重要的一个栏目,相当于《大河报》的“社论”,不但反映了该报对时事变化的敏感度和报纸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倾向,更代表了作为都市报的《大河报》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观。《大河报》又是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拥有几百万读者,再加上时评版放在A叠要闻快读版的后面,通常处于A03至A05版之间,因此,这个栏目既不能去关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不能过多发表太激进、太保守等有可能引发巨大争议的观点。这些由基本特性、读者需求、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形成的“报情”,决定了“今日评论”选题的基本方向、大致范围和品位趣味。笔者长期在大河报新闻评论部做编辑和评论员,根据十多年来的个人感受,在这里谈一谈“如何确定‘今日评论’选题”这个问题。
  其一,选题必须是昨日或当日全国、本省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突发新闻。比如,为了约束野蛮拆迁行为、提高个税起征点等国家新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为退休企业职工加薪、增加新农合报销比例等国务院或本省颁发的重大利好政策;各地突发的天灾或人祸等。有时也选取读者因感兴趣而大量围观的“趣闻”,比如“29岁美女当上副市长”。
  为何要选取这些呢?这类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或引发的效应,会对所有读者的生活、生存等产生影响,因此,及时、客观、深刻地对这类新闻进行解读,能使读者更加重视这条新闻中传达的信息,帮他们了解这类新闻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帮他们对新闻事件的性质、价值等做出初步判断,预测新闻事件的走向及未来的结局和影响。这样,就能影响读者某些观念的形成或改变,给读者正在或准备做出的相关选择、决策提供参考。这既是媒体的职责,也是媒体塑造自身权威性、扩大报纸影响力的一个机会。相反,如果报纸不在第一时间、不在最重要的版面和醒目的位置关注这类新闻,就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媒体自身的伤害。去年10月“今日评论”连续两天对国家出台降低中小企业税收政策这一新闻刊发评论,今年以来“今日评论”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多次对校车安全问题刊发评论,就是出于上述原则。
  其二,“今日评论”必须与国家级或其他省市都市报的社论、社评有所区别,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选题上必须有自己明显的倾向性,如果不这样,在全国各地报纸每日刊发的时评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网站的同一個频道中时,“今日评论”很可能会被淹没掉。怎么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把“省情”和“地域性”这两个概念牢记于心,尽量去评论那些发生在河南或发生在外地但却与河南人息息相关、本报读者更加关注的重要新闻。
  有一种情况经常出现:省外发生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中央级媒体或其他省份媒体的时评版立刻给予了重点关注,但“今日评论”却不予置评,其他栏目也不关注。为什么?因为这条新闻对中央或某些省的读者看来非常重要,但在河南人的眼里就不大一样了。比如2011年渤海湾发生的康菲公司污染海水事故,北京、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多家都市报刊发的评论都放在时评版的头题位置,因为北京的媒体要关注全国各地的新闻,而处于东南沿海的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特别关心,他们很想知道康菲是怎样一个企业,他们为什么如此不负责任,他们会不会得到应有的处罚,被污染的海湾什么时候能得以恢复等。河南毕竟远离海边,那种危机感我们感觉不到,起码不如海边人那样紧迫和强烈,尤其是出现了河南人更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后,我们必须把后者作为关注的重点。
  当然,选择本省发生的新闻做评论有时会遇到一些约束,尤其是舆论监督的稿子。我们的原则是,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坚决不评,如果决定评论,也要从理性的、促进问题和平解决的落脚点出发,语气温和,充满诚意,只讲事实和道理,尽量多提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其三,省委、省政府或有关宣传部门为了推动某项阶段性重大部署的尽快落实,有时会对媒体近期的报道重点、方向等提出要求,这也是“今日评论”选题的重要源泉之一。比如从“中原经济区”这个概念的提出一直到全省大讨论、达成共识、得到国家最高经济发展决策层的认可和目前的“重点在做”,在整个过程中,“今日评论”都及时刊发评论和系列评论,为这一战略决策烘托气氛、细致阐述、鼓舞民心、献计献策。还有,对于我省推出的典型人物李文祥、对于《河南日报》刊发的“九论十八谈”等,“今日评论”都及时刊发了系列评论。
  其四,关于对趣闻的选择。趣闻本来就受读者欢迎,拥有很大的关注群体,由于网络发展导致的自媒体现象的出现,使“趣闻”这一新闻品种的数量大幅增加,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群。为了满足读者的这一需求,我们决定在周末的时评版“今日评论”栏目刊发对趣闻的评论。当然,这里选取的趣闻不是越刺激越好,而是以“既有趣,又蕴含丰富的值得解读的价值观”为参照,力争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以上是“今日评论”新闻素材选择的基本思路,在具体操作中,有时还会对这些基本原则做出适当的“微调”。比如在刊登批评性评论时,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尽量避免伤害那些与报纸利益息息相关的部门或行业。还有,必须兼顾报纸长期以来形成的“个性”。《大河报》毕竟生存在“天地之中”这块古老的大平原上,大河报人都在这个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中原文化氛围中“被”长大、“被”浸润,因此我们自然形成了既不愿平庸俗套也不愿“壮怀激烈”的“中”的“报风”,体现在“今日评论”的评论中,就是既不正襟危坐,也不打情骂俏;既不“隔靴搔痒”,也不“乱棍打死”;等等。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新闻评论部)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质。同样,每个新闻事件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独特个性,如果我们在采访中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突出特点,就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新闻。”[1]除了善于“捕捉”外,还要深入“探究”。广播长消息《大型农机具无处存放令人堪忧》获2011年度河南省新闻奖(广播类)一等奖。要说该作品能获此大奖对作者来说,“捕捉”这个信息是一个机遇,在抓住这个机遇的同时,作者还把握住了另一个关键环
期刊
【摘要】不同视角关注不同问题,只有天下视角才可能虑及世界性问题并理解和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天下意识不仅寄寓着古典理想,而且也关乎每个人的身家性命。对天下政治而言,最重要也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天下兴亡,落实在现实之中就是“治乱”二字,落实在传播及其理论上就是从理解转向接受,从发言转向倾听,从主体转向他者,以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关键词】天下;世界观;传播观;对话;理解;接受  1
期刊
置身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和固有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依靠全媒体的整合优势,打破困局,实现突围,成为全国广播业界、学界共同关心和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2012年元旦,河南电台信息广播全面改版、重新定位,从一个综合频率开始向以民生为核心的专业化广播频率转型。“民生零距离,健康新生活”,信息广播在省电台各频率中率先旗帜鲜明地提出民生的口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迫切需要各种文化交流的载体。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资)即是其中的一种。截至2011年4月,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共有内资362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在编辑出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办刊宗旨和定位,提高办刊质量,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关键词】内资;办刊质量;刊物定位;日常管理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下简称内资),是指机
期刊
2012年12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单位,河南日报受到大会的邀请,我有幸代表“何平九论”创作团队参加了研讨会,在聆听多位获奖代表发言的同时,也作了主题发言。与会期间,许多专家、学者对“何平九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富有新意的点评使我很受启发。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党报新闻评论工作,我有了一些新感悟、
期刊
《做有硬度的新闻》《在为时代抒写中不辱使命》《在奔跑中调整呼吸》《传递思想的声音》《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  在新闻最高荣誉的殿堂上,聆听获奖者的生动讲述,与他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他们一道品味写作的艰辛,从中汲取丰富的新闻经验,更好地把握新闻规律,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审视自我,用心打造新闻精品,更有效地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2012年12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
期刊
2012年6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授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杰出领导与创新者奖”。这一奖项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设立,旨在表彰全球在艾滋病防治事业中实现“零新发感染、零歧视、零相关死亡”的“三零愿景”进程中有榜样作用的领导人和团体。李从军社长是这一奖项的全球首位获奖者。“关注艾滋病”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与联合国多家机构合作成功举办的全球系列公益活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
期刊
走在复旦新闻学院的校园内,“童爷爷”既是学子们对他的爱称,也是对他的尊称,虽已年过70,但他以一颗童真之心,与人相处,给人授课,把一门令人生畏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上成了“童趣横生”的国家级精品课,成为复旦学子最爱蹭的课之一;在国内外各类学术论坛上,总能听到他“童言无忌”的各种发言,为新闻改革鼓与呼,为媒介增权呐与喊,为学科建设奔与走,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生,到如今的学界权威,几十
期刊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客观上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二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可喜的是,在当今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奋力进取的重大现实目标。  作为传媒研究者,我们注意到,在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试点改革的新阶段,如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特有的功效。为此,由我领衔的上海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过程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受众并不真的消费信息,媒体也不真的生产信息,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信息快速消费甚至浪费的默契。受众接收海量信息的刺激得到满足,新媒体获得足够的流量与点击,彼此双赢却忽视了传播在信息记忆和文化传承层面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新媒体;快速消费;个体记忆  记忆对于整个人类意义非凡。“没有记忆,人就不能辨认自己,也就不再存在。”[1]媒介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