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an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自身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就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存在问题;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容,同时明白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从而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效分析,总结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相关行为能力,其教学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计算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掌握的一项必要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则包括相关的运算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数理运算,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相应的基础。
  (二)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自身生活之间的关系,养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能够通过学习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公示、定理等进行推算,使学生逐渐形成系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四)几何直观能力
  几何直观能力同样也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应当具备的一项几何直观能力,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通过图形来直观地分析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逐渐灵活,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多角度思考,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二、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来看,则应当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一)教师方面
  1. 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进而直接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同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要想使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其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那么,教师必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但是,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而这与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相违背,从而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呆滞,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则均受到影响。那么,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实现。
  (二)学生方面
  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高的学科,且其中一些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学生学习现状而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学生逐渐成了数学学习的“机器”,并且其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其自身的核心素养也自然得不到相应程度的培养。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以应试教育的模式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那么,其核心素养也自然得不到培养。
  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就上述分析探究,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从而结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如下核心素养有效培养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關键性条件。因此,作为教师,要想真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首先,教师要不断扎实自身业务基础能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其中包括教师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只有切实做到以上两个方面,教师才能真正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其自身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使其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实践应用较强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最直接可行的便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便于理解的教学环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明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并使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思考,为实现其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样有效培养其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板凳腿和四条腿的凳子的图片,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一来,教师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其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自身独立的思考,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控制能力较弱,对外界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但是注意力却无法高度集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学生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方法。例如,“题海战术”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面临的学习方法之一,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逐渐成为解题机器,使学生认为所谓的数学学习就是应用相关的数量与数理关系进行计算,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就此而言,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作业方法,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一来,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得到了激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那么,其核心素养也就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四)加强家校合作
  对于学生的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逐渐脱节,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的教育只与学校有关,对于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更是毫无所知。因此,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明白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就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培养,从而总结出真正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学校进行参观,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同样,家长为教师提高学生在家庭中的相关表现,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协同配合下,其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均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均能得到有效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便能够得到培养,其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四、 结语
  作为教师,应当明白,其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而是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身素养,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核心素养教育的培养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能够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够了解到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使学生不再一味地依靠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而是能够做到自主思考,能够学有所思。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倪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5 95.
  [2]洪亮.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研究:内涵、要素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55.
  [3]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7(3):57.
  作者简介:杨海燕,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加快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文章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学习实践展开探究,分析并介绍了融合学习模式与应用方法,明确融合学习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创建教学情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写作素材这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融合学习深入结合,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学习;新课程改革  小学教学改革背景下,融合学习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语文教学任务,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写作而言,他们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相应的语言素材,为此可以支撑学生发挥写作的想象空间,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点,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样。为了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语文写作的教学,让学生有如身在情景当中,认真感知所需要写作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 
“半导体制造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半导体制造技术”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详述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最后对其未来的
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迫使这期间的教学由线下全面转变为线上,寻找合适的线上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得出微视频在线上教学中的运用有效促进学生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能够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带来助力支持.文章先对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必要性予以阐述,之
摘要:数学是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但高中数学也是最为困难的学科之一。高中数学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特点,对于处在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学习难度非常大,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法不仅仅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效提升,使得学生获得更好发展,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文章针对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导
应用类的题目是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题目类型,学生通过学习这方面的题目可以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发现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应用题的特点是题干比较
摘 要:美育的概念较为广泛,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自身,而且能充分地融合到各科专业,在美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实现了专业课程与美学课程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美育教育,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美育教育自身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合美育教育,能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同步提升。  關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