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身份的缺失与背弃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13年推出了他的第三部巨作《群山回唱》。这部作品主要以阿卜杜拉和帕丽兄妹六十年的聚散离合为主要线索,以亲情、爱和责任为主题,向世人展示了战争给阿富汗人带来的创伤,以及由此引起的伦理身份的缺失。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视角,通过对帕丽一家三代人生存命运的分析,解读兄妹之间伦理身份的缺失,姐妹之间伦理身份的背弃,以及战争给阿富汗逃亡者带来的伦理身份的困惑。
   [关键词]伦理身份;缺失;背弃;困惑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105 — 02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三部巨作《群山回唱》自出版以来连续荣膺畅销书排行榜首的荣誉。这部跨越将近60年阿富汗历史的小说,以帕丽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开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巨大拼图。小说中兄妹的被迫离散,姐妹间残忍地抛弃和难民的流离失所共同构成了战时阿富汗人民的困苦景象。他们在缺乏亲情,逃避责任和彷徨困惑中踉跄前行。胡赛尼深刻地揭示了在伦理道德面前,利己主义与道德沦丧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小说主人公在违背伦理规范,特别是为一己私利而危害他人时,他们不仅要承受着内心的煎熬,更要接受伦理道德的惩罚。
   伦理主要指社会体系以及人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伦理的最高境界是完全利他,伦理的最低准则是不危害他人。一般地说,利他的思想与行为是善,因为私利而危害他人的思想与行为是恶。当人的身份设定在某一伦理环境中时,相应的伦理身份也就产生了。人的行为必须要符合自己的伦理身份,在与他人的关联中能承载对他人的责任。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的伦理身份与行为在道德规范上一致,才会构成和谐、有秩序的社会。反之,就不会有社会的公平正义,人们的生活会陷入混乱、不和谐的状态中。
   小说以魔王进村收孩子的童话作为引子。魔王一进村,所有的村民都躲了起来,只要谁一被他看见就会被吃掉。这个童话是父亲萨布尔讲给儿子阿卜杜拉和女儿帕丽的故事。萨布尔的妻子在生下帕丽后,难产身亡,留下两个孩子由萨布尔独自抚养。面对生活的重负,萨布尔再婚娶了同村姑娘帕尔瓦娜为妻。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为有钱人家做厨子,他时常会来看望妹妹一家。第二年,萨布尔和帕尔瓦娜的儿子伊克巴尔出生,生活的重负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为了顺利地度过即将来临的冬季,由纳比舅舅牵线,萨布尔将帕丽卖给纳比的主人家抚养。帕丽和哥哥阿卜杜拉被迫承受着手足分离的痛苦。他们的继母帕尔瓦娜为了和萨布尔结合,残忍地将自己的双胞胎姐姐马苏玛抛弃在荒野之中,无情地背弃了自己的伦理道德,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帕丽同父异母的弟弟伊克巴尔在连年战乱的阿富汗苦苦挣扎,最终成为逃亡的难民,在异国他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帕丽一家人都在努力而艰辛地寻求着属于自己的伦理身份,他们在缺失与背弃中展示着阿富汗普通民众艰辛的一生。
   一、伦理身份的缺失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血缘关系最初决定了人们的伦理身份,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血缘决定了血亲的关系。1952年,在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年仅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像父亲一样呵护着三岁的妹妹帕丽,妹妹也同样依靠着哥哥。因为家庭的贫困,萨布尔为了一家人能顺利度过冬天,不得不把帕丽卖给有钱人家做女儿。兄妹俩被迫分开,血浓于水的兄妹之情经历着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分离。当帕丽被送往喀布尔时,哥哥阿卜杜拉忍着泪水,依依不舍地跟在妹妹的车后,即使被父亲重重地打在脸上,他也一次又一次地尾随而行。父亲最终允许儿子同行,让兄妹俩欢欣雀跃。“车斗里的帕丽赶快伸出一只手,阿卜杜拉把它握在掌中。她抬起头看他,泪水涟涟,却在咧嘴笑着,好像只要阿卜杜拉站在身边,她就能远离一切灾殃。”
   阿卜杜拉认真地践行着作为兄长的伦理身份。“他相信这是自己的使命,是真主创造他的原因所在,好让真主先把母亲带走,再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来照顾帕丽。” 曾经,他甘心情愿地用自己的鞋去换取妹妹喜爱的孔雀翎,自己赤脚走回家,而全然不顾双脚已磨出血泡。只要看到妹妹呲牙一笑,一切都是那样值得。当帕丽的离去夺走了他作为兄长的伦理身份时,他会觉得一无所有。绝望的阿卜杜拉看着没有一丝生机的家,“现在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这里。这里已不再有他的家。他会等到冬天过去,等到融雪的春天到来。他将在某个早晨,在黎明前起身,迈出家门。”这是阿卜杜拉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他要告别已经不属于他的伤心之地,带着绝望上路,去寻找继之而生的希望,即使希望的微光明明灭灭,他也要“鼓足勇气,睁大双眼,迈步向前。”
   二、伦理身份的背弃
   阿卜杜拉和帕丽的继母帕尔瓦娜从小就生活在她的双胞胎姐姐马苏玛阴影之下。上帝似乎总喜欢玩弄世人,他给予了马苏玛出众的天赋,她是那样美丽、优秀、受人关注和赞美。而在她身后影子一般的妹妹帕尔瓦娜是那么平凡,只能长久的仰望着姐姐的光辉几近枯萎的活着。但是不管怎样,这对双胞胎姐妹在无邪的童年是那样相亲相爱。不幸的是,一个男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姐妹俩的伦理身份。看到姐姐和情人含笑对视的画面、会心会意的表情,帕尔瓦娜痛至骨髓;想象着姐姐和萨布尔的婚礼,她的心都裂了,碎了。伴随着身心的煎熬,就在姐姐即将和心爱的男子步入婚姻之时,她亲眼目睹姐姐从树上坠落下来,并从此瘫痪在床上。在灾难发生前的那一秒,“帕尔瓦娜看到自己的手在移动……这两只手所做的,倒也不算真的推了一把,可是在马苏玛的背和帕尔瓦娜指端的肉之间,确实发生了接触,瞬间产生了难以觉察的推力。” 最亲爱的姐姐就在她的身边倒下,而且悲剧的发生和她也有不被人知晓的联系。这时,帕尔瓦娜的伦理身份由情深的姐妹转变成使姐姐致残的凶手。帕尔瓦娜在良心的谴责中煎熬着,她每天充满绝望地照顾着姐姐,没有婚姻,没有未来,只有每日的端屎擦尿做饭烧柴,为了弥补伦理身份的错位,她甘心情愿的照顾姐姐。    怀着对未来的绝望,久卧病床的马苏玛做出了她人生的重大选择,为了成全妹妹,她有了求死的想法。生亦何欢,死亦无所惧。作为妹妹的帕尔瓦娜,也同样渴望卸下沉重的担子。“这沉重的担子不是其他,而是良知与人伦。尽管姐姐因为她的过失而瘫痪,帕尔瓦娜认为自己数年的尽心照看已经赎清了罪过。于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帕尔瓦娜灭绝人性地把瘫痪的姐姐抛弃在荒野,任其被狼撕狗啃、自生自灭。这一幅难以想象的人间伦理撕裂的悲惨景象”。帕尔瓦娜将带着姐姐的成全和对萨布尔多年的爱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也将带着再也无法放下的罪恶与愧疚继续活下去。群山之间的回响更像姐姐的哭号,永远在她的耳旁萦绕。作家胡塞尼就是如此赤裸裸的揭露人性深处那隐藏的阴暗。亲如手足的姐妹就这样背弃了家庭伦理道德,残忍地展示着人世间的伦理悲剧。
   三、逃亡难民伦理身份的困惑
   贫穷的阿富汗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苏联人、美国人、塔利班和本国的军阀竞相来到阿富汗这块本已贫瘠的土地,来争抢自己的利益。战争改变了很多阿富汗人的命运。为了躲避战争,帕丽同父异母的弟弟伊克巴尔,作为逃亡难民,在异国他乡寻求着他的民族身份和社会身份。
   伊克巴尔带着全家流亡到巴基斯坦的贾洛扎伊难民营。他的儿子吴拉姆从小就生活在难民营里,他的身上总是臭臭的,残缺不全的牙齿已经龋烂。但是面对军阀的儿子阿德尔,吴拉姆表现得不卑不亢,“这是我家的树,这是我家的地,世世代代都是我们的。你爸在我们的地上盖了他的大屋,他毁了我爸在里面出生,在里面长大的家。”吴拉姆表现出特有的自信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他可以和父亲伊克巴尔一起在建筑工地打工赚钱,背比自己还重的水泥和沙子,和父亲共同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负。在与军阀的儿子阿德尔的交流中,吴拉姆描述了他们一家饱含苦恼、艰辛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阿富汗难民的边缘化生存现状。
   作为战乱中阿富汗难民的代表,伊克巴尔一家就像是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异国他乡不欢迎他们,自己的祖国又像是外国,自己的家又被军阀无耻的占据,一家人睡在四周都是蝎子和蛇的帐篷里。唯一的地契被贪财的法官烧掉,地契烧掉的同时也毁灭了阿富汗难民渴望拥有社会身份的唯一希望。他们的肉体、灵魂在残暴的殖民者和军阀的眼中是那样的卑贱,直到耗尽生命,在地球上消失,也不会有任何回响,留下的是世世代代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的挣扎,被剥削,被压迫。“如胡塞尼本人所言,普通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被外部的力量所淹没。他们内心生活粗暴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无法控制的东西左右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决定:革命、战争、极权主义,以及压迫。’” 群山中会出现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他们在群山中跋涉,偶尔会有几声低沉的呐喊,但也会很快淹没在群山之中。他们会继续在艰苦的一生中耗尽青春,腰身佝偻扶犁而立。只有呐喊此起彼伏,声音震天,群山才会有更大的回应,才能让阿富汗最底层的人民看到遥远的光明。
   通过对帕丽一家三代人伦理身份困惑的展现,《群山回唱》向世人呈现了阿富汗普通民众在战乱时期的伦理困境及伦理道德的缺失。伦理身份对于处于某一伦理环境的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生存的保证。难民流离失所,家人不能相亲相爱,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对伦理道德的扭曲与摧毁,这些都是阿富汗民众所面临的伦理困惑。作家胡塞尼也想借这部小说来呼吁全世界对阿富汗人民进行人道主义关怀,来保证他们基本的生存环境,希望阿富汗普通民众能有和平、健康的社会伦理环境,能承担起与自身的伦理身份相符合的伦理责任。
  〔参 考 文 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2010,(01):17.
   〔2〕赵炎秋.伦理视野下的西方文学人物类型〔J〕.外国文学研究,2014,(04):24-28.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63-264.
   〔4〕卡勒德·胡赛尼.群山回唱〔M〕.康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
   〔5〕刘靖宇.卡勒德·胡塞尼新作《群山回唱》的家庭伦理解读〔J〕. 郑州大学学报,2014,(04):7.
   〔6〕潘苏悦.从卡勒德·胡塞尼作品看移民文学的发展趋向〔J〕.文艺争鸣2014,(06):166-171.
  〔责任编辑:谭 蕊〕
   [收稿日期]2015 — 01 — 11
   [基金项目]本文为齐齐哈尔大学校级重点课题“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文本细读及空间理论的应用策略研究与实践”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研究约翰·福尔斯女性主义创作思想”(编号:125423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淼(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布雷岑卡认为把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定义为三种主要的教育理论是最准确且易被接受的。其中教育科学是理论科学,教育哲学是价值取向的指导,实践教育学则是教育行为的规范。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三者之间的差异性和想通性,论证三大理论保持相对独立、相互包容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摘 要]当下,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且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在这种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广阔的视域、先进的理念和前瞻的思维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明确树立德行培养人才的任务目标,聚焦着力点、找准切入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三方面上下功夫,全力建构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不断促进德育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赵鼎新认为,社会运动的研究有变迁、结构、话语三大视角。其中变迁视角源于涂尔干《自杀论》,其理论核心是社会规范与基于社会规范的人的情感。亨廷顿、雷恩、格尔基于此视角发展了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沃尔夫、古德斯通则对涂尔干视角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但基于此视角的研究需要注意社会变迁的作用机制和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并适当引入不同情况的差异性分析,避免理论的过度应用。  [关键词]社会运动;变迁;涂尔干
期刊
[摘 要]拉什迪所作的小说《午夜的孩子》是一部关于历史、记忆、身份的作品,整部小说塑造了萨利姆这个不够可靠的叙述者与行为可疑的主人公等角色,并以二十世纪的印度作为创作背景,为读者呈现出后殖民时期印度社会光怪陆离的现实景象与问题。拉什迪通过为读者展现主人公坎坷命运与其家族历史,重新审视了印度民族苦难的磨砺,让小说具有极其沉重的历史垂重感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小说《午夜的孩子》的分析,可以深入而全面地解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转型,各种社会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所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参与社会治理无疑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首先分析社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优势之处,然后对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从而提出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促进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重庆市石柱县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多个典型地区的文本研究,认为以“还原论”为代表的留守儿童工作模式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难为的,而城乡一体化不仅为开展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更是一种宏观、统筹的方法。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转为流动儿童的研究,为解决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工作框架。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期刊
[摘 要]公众参与是近来关注的热点,但具体到土地征收程序中的农民参与,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分析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泰州地区相关农村的实证调查,有力地说明了当前土地征收程序中农民参与的现状。公众参与的视角下,审视土地征收程序中的农民参与,发现在规范和事实层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法律制度构建不完善,农民的参与能力仍需提高,农民参与的效力不足。  [关键词]城镇化 ;土地征收 ;公众参与 ;农民
期刊
[摘 要]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讲比较重视法制建设,对如何“依法治村”进行了积极的可贵地探索。以《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为标志开创了中国法制的新纪元;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法律准绳,在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并成立人民法庭依法判决土地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一化三改”的立法体系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支撑。在我们肯定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依法治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
期刊
[摘 要]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既面临农村转移人口离农的压力和挑战,也积累了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建构的经验。立足于河南省实际和经验,研究建议:从经济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产业政策作为农村人口有效离农的支撑机制;从城镇化发展促进的角度提出新城镇化作为农村人口有效离农的归宿机制;从社会发展稳定的角度提出公共服务作为农村人口有效离农的促进机制;从制度完善保障的角度提出法制建设作为农村人口有效离农的保
期刊
[摘 要]微博、微信作为当前最为流行的新媒体,兼具通信、社交、服务等多种功能。我国各级党政机关通过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来加强应急管理、舆论引导和公益服务等活动,“微政务”的理念已经普遍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媒体融合不断加快的今天,利用新媒体办好“微政务”成为当前做好群众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官方认证的政务微博、微信日益增多,覆盖面逐渐扩大,人民群众对“微政务”的服务水平也有较高的期待,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