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本教学的内涵
叶澜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生本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本体,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开展多层次课堂教学的活动,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教学。生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主动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生本专题教学实践的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地理生本专题教学,无论是地理时事专题内容,还是文本专题内容,基本操作模式分为三步。
1.系统策划
确定生本专题教学总的结构和计划,明确生本专题内容、目标、实施条件、预期的效果及评价等。
2.过程实施
选题、组织、指导。高中地理生本专题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上。任何一个专题教学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具体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材料,是专题教学可行性的保证。比如,选材时可以选取地理课本的典型例子或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
3.评价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并全面总结提升,是生本专题教学中的“终极”步骤。这样可以大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多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实施应遵循的环节
1.以学习目标导引规划专题
专题形式的学习往往结合了研究性学习内容,以专题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自主探究为手段。如在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以国庆节学生返校时遇到的台风天气为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愿望。
2.老师引领,加强地理生本专题学法指导
生本专题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用科学正确的术语提出问题、表达问题。
3.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通过情景导入新课,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学生们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并提出质疑,在对问题的讨论、解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间优势互补,各尽所能,主体参与机会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述高、低压系统时,小组合作探究并画出不同半球不同气压中心近地面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评判,激起探究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过程,多元评价学习者
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点拨,如:选择题的答案是否准确;笔答题答案组织得是否简洁、全面、准确;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四、高中地理生本专题课堂教学实践
生本专题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
1.确定教学目标,导引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冷锋、暖锋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能够辨别判断冷锋、暖锋;学生通过对冷锋、暖锋形成过程的探究,能够准确描述出冷锋、暖锋在过境前后阶段的天气特征;学生通过对气旋、反气旋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能够辨别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并能够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指出高压和低压系统;学生通过对气旋、反气旋形成过程的探究,能够准确描述出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学生能够正确画出冷锋、暖锋和气旋、反气旋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造成无锡地区典型天气的天气系统类型并描述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过程与方法: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目标导引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达成预先设定的目标;用无锡地区常见的天气作为主线,以锋面、气旋系统相关知识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观察,自己画出天气系统图,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描述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更深刻理解地理学的本质;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堂实录(节选)
(1)课题导入。媒体播放学生刚刚经历过的台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近两天的电视台天气预报,使学生对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课题的导入是这节课的前奏和基础,导入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而我的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合作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并画出简易示意图,进行小组展示,对不同小组画出的示意图进行探究评价,然后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形成过程和示意图。
情景问题:势力不同或相同的冷暖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可能会出现哪几种结果?画出正确示意图。
具体操作: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问题下探究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自己动手画出简易示意图,进行小组展示。教师对不同小组画出的示意图进行探究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并能准确描述不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这样操作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通过有些张力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动力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丰富了课堂内涵,增强了学生兴趣。
课件展示正确的示意图。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在问题指引下对课本图2.19和图2.20进行充分对比,了解冷暖锋的各自结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图判断冷锋、暖锋,并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完成表格。
这样操作,一是通过展示正确图片,验证学生的探究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对锋面图的充分对比,训练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能力;三是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将知识条理化,便于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冷暖锋与天气更清楚,更容易掌握,不容易混淆。
当然,我们的生本专题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留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周侯辰)
叶澜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生本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本体,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开展多层次课堂教学的活动,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教学。生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主动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生本专题教学实践的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地理生本专题教学,无论是地理时事专题内容,还是文本专题内容,基本操作模式分为三步。
1.系统策划
确定生本专题教学总的结构和计划,明确生本专题内容、目标、实施条件、预期的效果及评价等。
2.过程实施
选题、组织、指导。高中地理生本专题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上。任何一个专题教学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具体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材料,是专题教学可行性的保证。比如,选材时可以选取地理课本的典型例子或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
3.评价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并全面总结提升,是生本专题教学中的“终极”步骤。这样可以大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多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实施应遵循的环节
1.以学习目标导引规划专题
专题形式的学习往往结合了研究性学习内容,以专题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自主探究为手段。如在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以国庆节学生返校时遇到的台风天气为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愿望。
2.老师引领,加强地理生本专题学法指导
生本专题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用科学正确的术语提出问题、表达问题。
3.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通过情景导入新课,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学生们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并提出质疑,在对问题的讨论、解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间优势互补,各尽所能,主体参与机会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述高、低压系统时,小组合作探究并画出不同半球不同气压中心近地面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评判,激起探究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过程,多元评价学习者
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点拨,如:选择题的答案是否准确;笔答题答案组织得是否简洁、全面、准确;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四、高中地理生本专题课堂教学实践
生本专题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
1.确定教学目标,导引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冷锋、暖锋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能够辨别判断冷锋、暖锋;学生通过对冷锋、暖锋形成过程的探究,能够准确描述出冷锋、暖锋在过境前后阶段的天气特征;学生通过对气旋、反气旋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能够辨别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并能够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指出高压和低压系统;学生通过对气旋、反气旋形成过程的探究,能够准确描述出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学生能够正确画出冷锋、暖锋和气旋、反气旋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造成无锡地区典型天气的天气系统类型并描述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过程与方法: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目标导引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达成预先设定的目标;用无锡地区常见的天气作为主线,以锋面、气旋系统相关知识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观察,自己画出天气系统图,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描述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更深刻理解地理学的本质;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堂实录(节选)
(1)课题导入。媒体播放学生刚刚经历过的台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近两天的电视台天气预报,使学生对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课题的导入是这节课的前奏和基础,导入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而我的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合作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并画出简易示意图,进行小组展示,对不同小组画出的示意图进行探究评价,然后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形成过程和示意图。
情景问题:势力不同或相同的冷暖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可能会出现哪几种结果?画出正确示意图。
具体操作: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问题下探究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自己动手画出简易示意图,进行小组展示。教师对不同小组画出的示意图进行探究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并能准确描述不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这样操作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通过有些张力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动力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丰富了课堂内涵,增强了学生兴趣。
课件展示正确的示意图。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在问题指引下对课本图2.19和图2.20进行充分对比,了解冷暖锋的各自结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图判断冷锋、暖锋,并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完成表格。
这样操作,一是通过展示正确图片,验证学生的探究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对锋面图的充分对比,训练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能力;三是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将知识条理化,便于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冷暖锋与天气更清楚,更容易掌握,不容易混淆。
当然,我们的生本专题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留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