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蝴蝶送请柬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蝴蝶漂亮好看
  谁都喜欢
  我得想个办法
  引它飞进我家小院
  干脆
  给蝴蝶送个请柬
  我向妈妈要来花种
  種在小院墙边
  我送给蝴蝶的请柬
  将是一个小小花园
  (选自《东方少年·快 乐文学》2014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我妈妈的老家在隶属于江西九江的一个小渔村,紧挨鄱阳湖。那儿空气清新,物产丰富。每到傍晚时分,晚霞、漁船、炊烟、蓼子花,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渔村夕照图。  有一次过小年,妈妈带我回乡下看望太婆(外婆的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一阵尖锐的嚎叫声吵醒了。我连忙穿上棉袄,趴在墙头看,原来是邻居二奶奶家在杀年猪。杀年猪是这里过年的传统习俗,等猪养得膘肥体壮,就宰了做成过年餐桌上招待客人的“硬菜”。  二奶奶
我在湖乡土生土长,祖辈是勤恳的农民。我们那地方叫李儿岗,大多是李姓。  过去,李儿岗四面环水,出门皆坐船。在我小时候,湖大多變成良田了,但沟沟坳坳多。这些河沟里鱼不少,良田里也有鱼。因为我们那地方地势低,下一场大暴雨,就变成白茫茫一片,仅露出来长长的湖草和高高的田埂。  春上,爷爷耕田回来,总要用草蒿穿上一串鳝鱼。这些鳝鱼藏在田里,犁田时破坏了它们的洞巢,它们就会游出来,爷爷的榆木鞭杆会不客气地将
背书  爸爸说:“豆豆,你把这篇课文背完,我带你去吃烧全鸡。”  豆豆说:“那我背两段就可以了,我只想吃两个鸡腿。”  养大成人  老师问:“谁能用‘养大成人’来造句?”  豆豆发言:“我要把我的小狗养大成人。”  台下一片笑声。  老师点评道:“养大就行,不必成人!”  笨鸟先飞  豆豆指着天上的大雁问:“妈妈,前面那只鸟是不是很笨?”  妈妈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说?”  豆豆说:“笨鸟先飞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天空蓝莹莹的,太阳金灿灿的,我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  我的风筝是三角形的,上面有小黄人的图案,好看极了。在广阔的草坪上,我左手拿线柄,右手拿风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股风吹来,我趁机将风筝放飞。只见我的风筝随风飘扬,仿佛“小黄人”乘着飞行器直冲云霄。  忽然间,大风四起,“小黄人”接连在空中做360度旋转,像极了飞速运转中的螺旋桨。一眨眼的工夫,“小黄人
二爹是村里唯一的一个扎纸匠,姓严,村人都尊称他“严二爹”。村里人爱玩龙、玩蚌壳、玩竹马,纸龙、蚌壳、竹马都是他扎的,这可是细工慢活,是技术活。譬如扎竹马,一次就得扎一对,竹马的耳朵、眼睛、马鬃都需要很精细,他扎的活灵活现,故而村里人又称他纸马师傅。  扎纸先得学会破篾,篾片要破得又薄又细,破篾时手腕力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既不被刀划到手,又不被篾片割破手。贴纸也是一项细致活,纸薄薄的,贴到篾片上,要
我五六岁的那年清晨,突然传来一阵“唉酷哒、唉酷哒”的响声,犹如一声声雷鸣,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欣喜地接收到了做糕的信号。我迷迷糊糊地揉揉双眼,连忙问父亲:“老爸,谁家做糕了,自己家里几时做?”  “可能是外头老张家,轮到自己家里要十天后,还要等等吧。”父亲接过话茬回答道。  “唉酷哒、唉酷哒、唉酷哒……”节奏强烈的旋律,清脆而又熟悉的声音,牵动了整个院落的情致,乡亲们老远就能听见稻臼捣糕的声音。在我
每当我吃起特色小吃“陈先生的肉肉”,就会想起我们班的肉肉郭。此“肉肉”非彼“肉肉”哦。她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姓郭,人送外号“肉肉郭”。  之所以叫她肉肉郭,不是因为她爱吃肉,更不是因为她长得胖,而是因为她是我们学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肉肉达人。看,学校四楼的露天阳台上那数百盆多肉植物,都是肉肉郭的杰作,也是她的最爱。  那些多肉植物,品种繁多,有紫珍珠、百凤、初恋、钱串,还有一些珍贵的稀有品种,如
小猕猴:啾啾先生,新闻里说有人因为拿不到工资,用表演跳楼的方式来追讨,而警察拘留了这些可怜的“临时演员”,您怎么看?  啾啾先生:“跳楼秀”大概是弱者的武器,可能是之前有人成功了,所以模仿的人多了起来,但这种危险的维权模式实在是不可取,所以警察要阻止这种行为。  小猕猴:那有什么办法呢?胳膊又扭不过大腿。  啾啾先生:所以说,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在这方面我们实在应该学習一下齐庄
妙招老师:同学们好!我是“写作有妙招”的妙招老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分享的写作小妙招是“妙用修辞手法,增强景物画面感”。试问大家在描写景物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眼前的景物赏心悦目,而自己用语言描述却平平淡淡、毫无美感?  学生小A: 是的,我就是这样。眼前的景物再美,我也表达不出来。  学生小B:对!就是一种“哑巴观美景—有美说不出”的感觉。  妙招老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看看下面这段写景的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穷。一个从地里新挖出来的青皮萝卜,让很久不见鲜果模样的四兄弟和羊角小辫的妹妹垂涎欲滴。  我是长兄,父母外出劳作不在家里的时候,自然可以发号施令充作一回花果山“猴王”。洗净,轻轻地削去一层青皮,手握长约半尺的“绊倒驴”(当地对那种大个头萝卜的称呼),刀锋跟进,右手挥刀环切。萝卜声脆,刀切面有果汁珠渗出,有股淡淡的清香。  “都排好队,不用急也不用挤,每人一块儿……”嘴里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