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穷。一个从地里新挖出来的青皮萝卜,让很久不见鲜果模样的四兄弟和羊角小辫的妹妹垂涎欲滴。
  我是长兄,父母外出劳作不在家里的时候,自然可以发号施令充作一回花果山“猴王”。洗净,轻轻地削去一层青皮,手握长约半尺的“绊倒驴”(当地对那种大个头萝卜的称呼),刀锋跟进,右手挥刀环切。萝卜声脆,刀切面有果汁珠渗出,有股淡淡的清香。
  “都排好队,不用急也不用挤,每人一块儿……”嘴里吆喝着,心神却在游走,怎样才能不偏不倚分得均匀些而不至于被觉得委屈了的小弟向父母告状呢?
  一不留神,呀,刀刃飞快地削过“青皮洋果”,深深地切进把握萝卜的左手拇指肚,一条白色亮线闪过,瞬间,红润一片,一大块儿拇指肚顿时张开了蚌口,鲜红的血涌了出来……
  “哎呀,哥,不好了,你的手出血了!”小妹的咋呼中掺和了惊恐的哭腔。胆小的弟弟吓得一下子捂住了眼睛。
  刀子被扔在地上。我用右手使劲儿按住血涌不止的左大拇指,龇牙咧嘴地吩咐着被吓呆了的大弟:“快去姥姥的烟笸箩里抓点儿烟丝。”弟弟飞快地跑进屋内,抓了一把碎烟叶出来。我一把按在伤口处,黄色的碎烟叶顿时成了红色,继而转为暗红……
  一丝干净的布条缠紧了受伤的拇指,依然感觉整个手指肚一跳一跳地疼痛。忍着痛,把摔落在地上的“青皮洋果”重新拾起,吩咐大弟舀一瓢凉水冲刷,洗净,再不敢直接切割了,径直放在菜墩上,满怀仇恨地杀成几段,分给弟弟妹妹咀嚼。
  小妹的眼角还残留着惊吓后的泪珠儿,两手捧着“青皮”块儿吃得脆响。
  “哥,还疼不?”弟弟边吃边问。
  我嘴里哈着凉气儿,表现却硬汉子般,“没事儿,快吃你的!”低头看看菜板上自己分得的那块儿青皮萝卜,有的地方已经被布条缠裹的手指渗出的血染红了。拿起来,狠狠地咬了一口,脆生生的有点甜咸混合的味道。
  一晃儿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每次给水果削皮的时候,我都自觉不自觉地瞅一眼自己疤痕清晰的左手大拇指,对于水果刀一类闪着寒光的利刃始终充满着余悸。
  另一块儿无名指上的疤痕留给我的就更多了一层痛楚,刻骨铭心。
  做秘书工作多年,私下里听说自己即将履新做“封疆大吏”,内心不免窃喜。某日,正在基层调研,忽然接到组织部通知,被告知去某处,心下不是很称心,情绪有些失落。当时,正与友人聚餐,见菜肴齐备,杯酒已斟,只是略感餐椅位置有些靠后,于是左手前拖重置。不料,刚一落座,顿觉揪心剧痛。原来是餐椅座板的螺丝松动,用手向前拉动餐椅的时候,左手无名指无意中被座板嵌入椅子的金属横牚,同步落座身体的重量加载了落座的疏忽,令痛苦雪上加霜,左手无名指尖连血带肉被生生切下一块,无以言说的剧痛令我几近昏厥。众人一片惊呼,一阵惶恐,疾呼就医。去医院的路上,虽然伤口汩汩流血,但剧痛之后的麻木,使我一直坚持到医院没有半丝呻吟。
  期间,有好友戏谑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还没到职就又是血又是肉的,很残酷啊!”谁料,这句戏言不幸被言中,成了谶语。不久,自己就被意外的一场劫难卷入朋党之争,成了“牺牲品”。
  如今,自己左手指已是伤痕两处,旧痕新疤令我时常触目惊心。
其他文献
爸爸存有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有一个小男孩,他上半身穿着用卡其布制作的衣服,下半身穿着奶奶给他缝的灯芯绒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他就是我爸爸!照片是1974年在他的出生地成都的人民公园拍摄的,那时的他只有两岁。爸爸说,当年他有一个外号,叫“小地主”,因为在那时,爸爸在小伙伴里面穿得最好,而且吃得也很胖。那时候粮食是定量供应的,买米要粮票,买肉要肉票,爷爷奶奶就把全家的粮油省下来主
我妈妈的老家在隶属于江西九江的一个小渔村,紧挨鄱阳湖。那儿空气清新,物产丰富。每到傍晚时分,晚霞、漁船、炊烟、蓼子花,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渔村夕照图。  有一次过小年,妈妈带我回乡下看望太婆(外婆的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一阵尖锐的嚎叫声吵醒了。我连忙穿上棉袄,趴在墙头看,原来是邻居二奶奶家在杀年猪。杀年猪是这里过年的传统习俗,等猪养得膘肥体壮,就宰了做成过年餐桌上招待客人的“硬菜”。  二奶奶
我在湖乡土生土长,祖辈是勤恳的农民。我们那地方叫李儿岗,大多是李姓。  过去,李儿岗四面环水,出门皆坐船。在我小时候,湖大多變成良田了,但沟沟坳坳多。这些河沟里鱼不少,良田里也有鱼。因为我们那地方地势低,下一场大暴雨,就变成白茫茫一片,仅露出来长长的湖草和高高的田埂。  春上,爷爷耕田回来,总要用草蒿穿上一串鳝鱼。这些鳝鱼藏在田里,犁田时破坏了它们的洞巢,它们就会游出来,爷爷的榆木鞭杆会不客气地将
背书  爸爸说:“豆豆,你把这篇课文背完,我带你去吃烧全鸡。”  豆豆说:“那我背两段就可以了,我只想吃两个鸡腿。”  养大成人  老师问:“谁能用‘养大成人’来造句?”  豆豆发言:“我要把我的小狗养大成人。”  台下一片笑声。  老师点评道:“养大就行,不必成人!”  笨鸟先飞  豆豆指着天上的大雁问:“妈妈,前面那只鸟是不是很笨?”  妈妈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说?”  豆豆说:“笨鸟先飞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天空蓝莹莹的,太阳金灿灿的,我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  我的风筝是三角形的,上面有小黄人的图案,好看极了。在广阔的草坪上,我左手拿线柄,右手拿风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股风吹来,我趁机将风筝放飞。只见我的风筝随风飘扬,仿佛“小黄人”乘着飞行器直冲云霄。  忽然间,大风四起,“小黄人”接连在空中做360度旋转,像极了飞速运转中的螺旋桨。一眨眼的工夫,“小黄人
二爹是村里唯一的一个扎纸匠,姓严,村人都尊称他“严二爹”。村里人爱玩龙、玩蚌壳、玩竹马,纸龙、蚌壳、竹马都是他扎的,这可是细工慢活,是技术活。譬如扎竹马,一次就得扎一对,竹马的耳朵、眼睛、马鬃都需要很精细,他扎的活灵活现,故而村里人又称他纸马师傅。  扎纸先得学会破篾,篾片要破得又薄又细,破篾时手腕力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既不被刀划到手,又不被篾片割破手。贴纸也是一项细致活,纸薄薄的,贴到篾片上,要
我五六岁的那年清晨,突然传来一阵“唉酷哒、唉酷哒”的响声,犹如一声声雷鸣,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欣喜地接收到了做糕的信号。我迷迷糊糊地揉揉双眼,连忙问父亲:“老爸,谁家做糕了,自己家里几时做?”  “可能是外头老张家,轮到自己家里要十天后,还要等等吧。”父亲接过话茬回答道。  “唉酷哒、唉酷哒、唉酷哒……”节奏强烈的旋律,清脆而又熟悉的声音,牵动了整个院落的情致,乡亲们老远就能听见稻臼捣糕的声音。在我
每当我吃起特色小吃“陈先生的肉肉”,就会想起我们班的肉肉郭。此“肉肉”非彼“肉肉”哦。她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姓郭,人送外号“肉肉郭”。  之所以叫她肉肉郭,不是因为她爱吃肉,更不是因为她长得胖,而是因为她是我们学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肉肉达人。看,学校四楼的露天阳台上那数百盆多肉植物,都是肉肉郭的杰作,也是她的最爱。  那些多肉植物,品种繁多,有紫珍珠、百凤、初恋、钱串,还有一些珍贵的稀有品种,如
小猕猴:啾啾先生,新闻里说有人因为拿不到工资,用表演跳楼的方式来追讨,而警察拘留了这些可怜的“临时演员”,您怎么看?  啾啾先生:“跳楼秀”大概是弱者的武器,可能是之前有人成功了,所以模仿的人多了起来,但这种危险的维权模式实在是不可取,所以警察要阻止这种行为。  小猕猴:那有什么办法呢?胳膊又扭不过大腿。  啾啾先生:所以说,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在这方面我们实在应该学習一下齐庄
妙招老师:同学们好!我是“写作有妙招”的妙招老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分享的写作小妙招是“妙用修辞手法,增强景物画面感”。试问大家在描写景物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眼前的景物赏心悦目,而自己用语言描述却平平淡淡、毫无美感?  学生小A: 是的,我就是这样。眼前的景物再美,我也表达不出来。  学生小B:对!就是一种“哑巴观美景—有美说不出”的感觉。  妙招老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看看下面这段写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