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情景与课程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其中的子系统。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科技进步必然会给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变革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制约。下面,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课程改革,来论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这次课程变革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培养目标方面,强调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将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专题研究,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三是进一步降低课程难度,增加课程人文精神,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四是增设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给学生一定自由选择余地。五是适当设置一定的短期课,如:职业指导课等。六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主权。
  这次课程变革的社会背景。一是国际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信息技术的崛起、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化社会的出现等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面临着对各业人才、对社会公民素质提出更多要求。为适应这一系列挑战,世界各国都实施了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呈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这些都使教育课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二是国内背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身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即将到来。这些都对人们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学校教育体系和学校课程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课程改革
  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突破口与动力。
  
  一、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是多层面和深刻的,课程变革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课程变革的制定和
  实施过程中,政治环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1.政治因素影响课程变革确定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政治上制定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对课程目标的政治选择和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现了我国的国体: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政治因素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订要依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对社会文化加工、改造为学校课程内容的标尺,它们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课程内容渗透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我国在课程内容上,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课程内容有相同的方面,但也有很多受政治因素影响而不同的方面。如:社会主义德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
  
  二、经济因素、科技状况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社会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对课程变革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所以学校课程门类日益增多,课程中科技知识的含量加重,学校课程更贴近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正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对课程有着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1.市场经济影响课程变革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课程开发更加注重经济价值,要求按市场经济发展来变革学校课程。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以市场导向,运用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促进生产的多样化、产业的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片面强调整齐划一、追求共性的人才观,重新肯定了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第三次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上,建立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新的课程教材体制,设计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板块,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
  
  2.市场经济促进了课程结构的优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应该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我国以往的学校课程,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市场经济对这种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应该达到最佳匹配。第三次课程改革要求,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正式课和潜在课结合。
  
  3.科技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科技革新不仅制约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整个科学领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而且伴随着学科门类的持续变化,课程结构对科技的变革也有很大的依从性。20世纪以来,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结合,学校课程结构的变革便改变以往单纯教学科目的做法,而代之以综合课与选修课等新的课程形式。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结构综合化。组织相关科学知识,增设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课程,力图打破传统专业教育模式所造成的“隔行如隔山”的封闭状态,促进各学科专业之间的“门户开放”和知识整合。
  
  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教育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文化通过教育的传递、传播和创造得以保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是社会文化的缩影。社会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机制的筛选,才能进入学校课程。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如下:
  
  1.文化模式影响课程变革
  文化模式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文化是用以区别“我族”与“他族”的不同,它建构了地方认同,建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的基本模式要求要课程变革时,依据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在内容、难度、编排、实施、评价等方面考虑和体现民族特色。以往我国在课程设置上忽视文化模式对课程的影响,课程高度集中、统一,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较少考虑民族和地区的差异,脱离各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次此课程变革中,新的课程计划,推行一本多纲,实施双语教学,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日益呈现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面向未来,而且要面向世界。课程内容要及时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学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吸取营养,加以充实和更新,要能够反映现代国际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水平。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改革,在相应国内与国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转变之下,课程变革除了变革学科的学习内容外,也深层地触及社会认同问题。既要立足本土,也要放眼世界。学校教育也面临许多冲突与变化,要常常随情景而定各种不同期望,如:乡土意识、世界公民等。因此,90年代的课程改革在内容、难度、编排、实施、评价等方面考虑和体现民族化特色、本土特色和国际化特色。
  
  2.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
  文化多元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里,社会的文化呈现多元的现象。我国20世纪90年代课程变革,主张课程内容的多元化,这一主张反映了文化的多元化。学校课程体现文化的差异,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尊重社会各阶层文化,尊重各地区文化,将主流文化和各种文化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科技进步给课程变革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制约。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7.
  [2]余凯,洪成文.面向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述评[J]. 高等教育,1998(8).
  [3]陈估清. 教育目的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赫冀成等.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比较[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5]赵卫.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教育[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6]陈祖福. 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J]. 高等教育,1994(6):14.
  [7]杨培森. 终身教育思想与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1(增刊):38.
  [8]陈雅芳. 追赶国际趋势改革高校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2(3):27.
其他文献
我局职工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大搞矿山机械化,1974年研制成功自动摘挂钩矿车,简化了列车编组和解组的操作,提高了运转效率,减少了操作人员,现已成批投产。自动摘挂钩装
目的:颈椎术后的轴性症状多见于颈椎后路手术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其优点在于在椎管减压解除神经症状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保留颈椎的
一、教育信仰点亮生命rn人要干好一件事,尤其是教育事业,如果没有信仰作为精神支柱,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辈子奋斗的事业.的确,吴凡老师有着坚守信念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通过课堂观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英语公共课教学时的课堂提问形式、等待时间、问题分配和反馈状况进行了分析
圆锥破碎机中的直衬套、锥衬套,长期以来国内外都是用青铜类铜合金制造的。由于破碎机工作时,衬套受到复杂的载荷作用,常常产生裂纹或局部震碎而报废。使用寿命一般在半年左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悉心考察和研究,创立了唯物史观,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局限于“欧洲中心论”这个狭隘的思维框架中,马克思 In the 1840s, Marx fo
目前国产B_(22)六角中空钎钢,材质为55SiMnMo。贵阳钢厂生产的该成份成品钎杆在我矿的使用寿命虽然很高,但其损坏部位大都是钎梢及钎尾处,几乎没有从中间断裂的情况,也没有
彩色科技录像片《群孔层爆强采快出》是我国第一部记录地下开采矿山进行新采矿方法——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研究过程的科学纪实片。它记述的内容为国家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参加试
一、教育异化倾向的新内涵    尽管教育异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变动所带来的教育环境的变化频繁,使得教育异化问题必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为了配合精英教育目标向大众教育目标的转变,在我国高校和中学进行了诸如课程设置等的改革,其结果不仅中学的“应试教育”没有消灭,还出现了高校的“应业教育”(即应付就业教育)。教育改革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意,但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问题,导致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运作过程中不断地涌现出新的问题,这就使原有的教育管理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也造成了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事实,即原有的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发展的实践也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理论的指导。而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可实践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过程中弥补了这一缺憾,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搭起了畅通的桥梁。    一、关于行动研究    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