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伴儿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最忙的时候到了,又开始找“锯伴儿”了。“锯伴儿”不是搞对象找朋友。在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一带,“锯伴儿”就是搭伙种地的伴儿。
  “锯伴儿”怎么来的?过去农村木匠有一种大锯,专门锯粗木头的,大锯得两个人拉,一个人干不了。种地一个人也不行,就得几个人才能种,有扶犁的,撒籽儿的,还要有撒化肥埋坑儿的,少一个人也不行。于是,就有了搭伙种地的伴儿。
  如今,村子里没有了年轻人,年轻人出外打工或者到外边去了,都是上年岁的在村里。人少,找个“锯伴儿”也难,关系好的“锯伴儿”多少年也不分,不投脾气的,共两次事儿就分开了。没有“锯伴儿”,种地种不成,收秋收不成。
  小四有因为过于计较,先后有几个“锯伴儿”都分开了。有的是他看不上人家,有的是人家不愿意和他共事儿。今年,六十岁的小四有没了“锯伴儿”,他的“锯伴儿”因为孩子上学搬到镇上了。
  为“锯伴儿”,小四有已经着急上火了。小四有两口子号称“铁算盘”,事事都想自个儿,不好处事儿,没人愿意和他們打交道。
  村里的打谷场都相挨着。谷子收回来,在谷场上堆着,相挨着的谷场上帮忙的很多,说说笑笑的,热闹得像过节一样。他们家谷场上却冷冷清清,只有老两口。
  那边传过来一阵阵欢快说笑的声音。
  “给他家干两天啦,这么好的谷子,今儿呀我要扛一袋儿回去。”
  “哎哎,你就爱占小便宜!”
  “今儿我非得扛一袋儿走,要不,他家管饭!”
  “一顿黄糕,管得起!”
  “你扛吧,俺不占便宜。走的时候,连鞋壳篓也要倒一倒!”
  又是一阵爽朗的笑,笑得彻头彻尾。笑声对小四有他们来说,却是那样刺耳。
  天气预报说,两天以后大雨要来,八亩地的谷子如果掐不出来都得捂了。一年的辛苦白费了!
  找不到“锯伴儿”,两口子心情都不好,开始互相埋怨。
  “再让你一毛不拔!”
  “是我一毛不拔,还是你是铁公鸡?”
  “你说你爹给你起名也怪,小四有,有个屁,连一个友(有)一两油(友)都没有!”
  小四有心里像被纳鞋底的大针扎了一样疼。小儿子年底要结婚,就等着卖谷子的钱给儿子办婚事。他今年特意多种了几亩好谷子,谷子淋了雨就卖不了高价!
  “咱俩别挤对了,想想办法!”
  “想啥办法,亲戚没亲戚,朋友没朋友,连个‘锯伴儿’也寻不来。”
  孩子们不回来,算一算账,回来不合适。村里年轻人不在家,一家一户的都是老两口,或者是一个的孤寡,这几年都是几家凑在一起帮衬着种地收秋。这家干了,干那家的,干多干少,根据年龄和能力大小,谁也不计较。
  “新闻联播广播了,后天有雨。”女人禁不住又说一句。
  男人不说话,他猛地咳嗽几声,嗓子眼儿干,出门没喝水也没带水。
  谷场上八亩地的谷子穗掐了不到一半儿,别说上碾子碾了。没有“锯伴儿”什么都慢,别人用三马子车踩几下油门就是几趟,他没有三马子还得套着毛驴车一趟一趟往回拉,速度明显慢了。
  早晨四点,小四有两口子简单吃口饭就到谷场上了,一天的时间一定把谷子掐出穗来,赶在下雨前打了。两口子一边掐,一边插几句话。
  “我看见扶贫工作组也在帮他们干活儿。”
  “明年咱们就是美丽乡村了。”
  “美丽乡村?破窑烂洞怎么美?”
  “怎么美,我看也不一定,世道变化快,咱得往好处想。”
  干半天,谷子垛也不见下多少,照这样干,两天也掐不出来!小四有加快了节奏。
  “四叔,四婶。”
  “老四,老四家的。”
  谷场上,谷子垛放倒了,忽然坐了一片人,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老的少的,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刚从一家干完,又挪到他家场上了。有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老书记,去年因为浇地用水他和人家吵过架的刘老大,红过脸的小六子,还有工作组的扶贫干部……一张张熟悉的脸出现在眼前。
  “四有,秀梅,孩子们不在家,咱们就得‘抱团取暖’。”
  “是啊,是啊!”
  不再分谁和谁的“锯伴儿”。空巢的村庄让大家意识到“绑到一起”的重要性。马上要下雨了,村里谁家的谷子没打都在村干部和工作组的心里装着,一家也不能让雨淋了,都要颗粒归仓!
  秋天的太阳热瓦瓦地照着,谷子垛眼见往下走,掐好的谷穗已经摆满了一片。干得透透的谷子穗晒一上午,下午就能打出来。
  “四有哥,今年不用毛驴拽碌碡了,用我的电三轮,省事儿,还快!”是小四有和人家闹过别扭的大平子。
  “老四,小子秋后结婚,别忘了言语!”
  小四有心里暖暖的。
  不,从今天开始,人们叫他四有了。名字里的那个“小”去了。
  四有对女人喊:“娃他娘,八月十五,孩子捎回来的石榴呢?快拿出来给大伙润润嗓子!”
  四有的老婆,不,是秀梅,她是有名字的,“是呀,你看我这记性!”
  六十岁的她,今天脚步轻盈了,一颠一颠地小跑着回去,全带了出来,怕不够,去村里的供销社买了一箱子红茶。又跑了第二趟烧了一壶开水,拎到场上来,胳膊弯夹着茶叶桶,那是闺女买的铁观音,他俩一次也没喝呢。
  四有热情地招待谷场上的乡亲们,他嗓子眼儿里梗梗的,有这么多“锯伴儿”,下多大的雨他也不怕了!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震天的锣鼓唢呐、欢笑喝彩声终于被抛下,崔护也追上了表兄。“表兄不必如此,科场胜败,亦乃常事。”崔护拦在高大而单薄的表兄面前。  “贤弟,愚兄不像你,家境殷实,年轻倜傥,本又无心于科场。”两行清泪挂在表兄枯白的脸颊上,“愚兄年近不惑,尚无妻室,靠老母供养。算上此次,已然九次……”  “表兄,一年转瞬即至。以表兄高才,来年定然高中。”崔护知道这样的安慰很乏力,但除此还能说什么呢?不料表兄突然像注了鸡血
期刊
秋天,嵩山背脊的枫叶像火一样燃烧的时候,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以诗托讽,讪谤朝政,被捕入御史台大狱的消息,在西都洛阳像火炮一样,突然炸开了。  司马光闻听后惊悚不已,饭桌上,拿取的筷子悬在半空,竟不知投向哪里。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与苏轼心有灵犀,惺惺相惜,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不必为苏大人操太多的心。独乐园的老园丁吕直看不下去了,在一边安慰说。  吾皇啊,这是为何?司
期刊
黑云兜着雪,从西北的天空压向夹皮沟,同时也把二十几个壮男人赶进一所土房子。  保长最后一个挤进门,对羊倌说:“赶紧抱柴烧炕!”  众人一听,感觉上炕不是啥好事儿,于是都往窗根挤靠。  保长看着众人,厉声说:“都上炕!”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保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胆小的人往炕前凑了凑,大腿刚贴炕沿,就卡住了似的不再挪窝。  保长说:“又不是在鬼子的炮楼里,瞧你们这熊样!非逼着我撅树棍儿抓阄
期刊
十三岁那年,赵小凉自制过一把刀。  刀长五寸,五寸虽短,那也是刀。  刀背上刻着字——小凉用刀,明闪闪地,细看才能发觉趴在刀背上的四个字是蔫头蔫脑的。  如无精打采的赵小凉本人。  一开始可不这样。至少,刚入学那阵不是这样,刚入学那阵的赵小凉特自信,眼里都是有刀光的,福米知道。  福米,这个头上带疤的女生是赵小凉从小到大的伙伴。  确切点儿,是唯一。原因很简单,没人跟赵小凉玩。  有人说他孤僻,有
期刊
菊香家的二层小洋楼盖好了,女儿玲珑也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乔迁酒和升学宴一并办了,菊香说:俺要去北京旅游!  乡亲们不大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个眼睛瞪得比螺蛳壳还大。菊香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老抠”和“铁算盘”,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巴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当灯泡点,咋舍得花跑路买罪受的这个冤枉钱?  再说,眼下正是农村大忙季节哩!中稻马上要收割,茶山也等着翻挖、下肥,菜园里的大蒜、包菜、迟角豆也等
期刊
张天五出生的年代,计划生育还没有开始,否则便没有张天五了。  张姓在屯子里是大姓,又属张天五家最大,光哥们儿就五个,张天五是最小的男孩。大哥叫天一,一路数下来,到张天五是老五了。说也奇怪,张天五家不光人丁兴旺,而且是男丁兴旺,张天五的妈接连生了五个孩子,都是男丁,直到老六才生个闺女。看着老闺女落地,张天五的老爹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叫了一句:“总算有了一朵花。”正是这朵花,使张天五优越的最小地位和宠
期刊
一大早醒来,他觉得心里像有什么事似的,忽然想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母亲已是古稀之年,身体不是很好,他知道母亲盼他回家给她庆祝生日,然而他身在异乡,身不由己。他已有好些年没有回家陪母亲过生日了。他的心里对母亲和家人充满了歉疚。他拿出手机想给母亲打个电话,还未拨通又立马挂掉。他躺回床上,一些往事在眼前演电影。  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他一个人在街头流浪,单薄的衣衫阻挡不住寒风的冷,冻得他瑟瑟发抖。一个中
期刊
皂角板儿六奶奶三个女儿都出了嫁,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南阳府里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整个家就皂角板儿六奶奶和六爷两个人。院子里养着十几盆花草,屋子里窗明几净,三合土地面打扫得溜光。日子过得神仙一样。听皂角板儿六奶奶说,她生来胆量小,生二闺女的时候,正坐月子,有一次和六爷拌嘴,不经意说了句我日妈,谁知让婆婆听到了,顺手猛然拍了一下她的肩,提醒她注意说话别带脏字,就吓着了六奶奶。皂角板儿六奶奶一个冷
期刊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张骋和李秀离婚了。  究竟为何离婚? 双方好像都没找到非离不可的理由,可又都觉得非离不可。  他们结婚两年了,最初,两人的感情很好,但自张骋升为经理后,情况就有了变化:张骋一天天早出晚归的,还时不时的夜不归宿,不知是工作,还是应酬。这独守空房的日子一多,李秀就有了怨气,女人特有的本能被激发出来——莫不是张骋有了外遇?张骋当然不承认,于是,两个人就闹起了别扭,先是比较文明的冷
期刊
阿香第一次见到伯言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韶华胜极的年纪。彼时,她是东吴郡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他是世家公子,孙权帐下的年轻小将。她在花丛中刚扎好的秋千架上,柔和轻俏的鹅黄色裙摆软软地敷在纤长的小腿上,初春刚到,风吹裙动,覆盖着的肌肤泛起一层薄薄的颤栗;而他,就这样穿花度柳,赫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墨黑的长发齐整地拢在碧玺发冠里,蟹壳青的外袍,略松的领口隐隐可以看见月白色内里。五官清隽,眉眼稍稍细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