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凉的刀光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岁那年,赵小凉自制过一把刀。
  刀长五寸,五寸虽短,那也是刀。
  刀背上刻着字——小凉用刀,明闪闪地,细看才能发觉趴在刀背上的四个字是蔫头蔫脑的。
  如无精打采的赵小凉本人。
  一开始可不这样。至少,刚入学那阵不是这样,刚入学那阵的赵小凉特自信,眼里都是有刀光的,福米知道。
  福米,这个头上带疤的女生是赵小凉从小到大的伙伴。
  确切点儿,是唯一。原因很简单,没人跟赵小凉玩。
  有人说他孤僻,有人说聊什么他也搭不上腔,有人说,他爱做白日梦。
  赵小凉呢,也不屑于和他们打交道。
  读到这儿你应该猜到,赵小凉不是个主动的人。
  生性如此,从做刀这事便能看出。赵小凉从家里偷出刀片,每天放学后找各种理由躲在巷子里用砂纸抛光打磨,直到最后往刀上刻字时,福米才知道这一切。
  我们可是最好的朋友呀!福米不依了,大眼睛瞪着在巷子尽头垃圾桶边差点儿被她吓一跳的赵小凉,并威胁说,要將他偷偷做刀的事情告诉老师。
  却是没说。
  原因更简单,赵小凉从书包里掏出了四本脏兮兮的《天龙八部》,且手一挥,拿去看吧。
  不着急还!
  那年月,武侠小说可是毒草,给老师看到是要没收加双份检讨的。大伙儿只能偷偷摸摸地看,放在抽屉里看,把课本和作业本码得老高,作为遮人耳目的碉堡。
  就算能看,也都是残本,你三我二他一那种,一整套《天龙八部》,小凉你牛呀。福米在他胸口重重擂了一拳头,赵小凉眼里的刀光便又现了出来。
  班级也是江湖,十三四岁正是拉帮结派的年纪,似乎是命中注定,赵小凉这种谁都不沾边的独草,理所应当成了所有坏学生欺负的对象。呵!梦想当刀客,还偷着写武侠小说,双拳难敌四手的赵小凉给人揍了。
  之后,成了给人跑腿,上课时候做小钻风,盯着窗户外巡课的老师,替人做挡箭牌的赵小凉。
  但那刀光,一直在赵小凉的心中扎着根。
  书里说了,刀在人在,刀在志气在。赵小凉在租书摊看过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他觉得,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刀,哪怕是把小刀,他们就不敢再欺负自己。
  说这话时的赵小凉,眼里刻满了刀光。
  手上,已经打磨成型的刀刃,落在福米眼里,泛着满满的寒意。
  ——她到底还是告密了。
  就冲着那满眼带着血丝的刀光,“你到底还是跟老师说了!”印象中,这是失刀后赵小凉送给福米的最后一句话。
  加上感叹号,总共不超过十一个字。
  时过境迁。
  这直接导致后来福米想起他时,居然回忆不起当年赵小凉的模样,仅有几个抽象的词语堆砌在同样空荡荡的心头。
  倔强,孤僻,当然,包括那一眼自信如刀客般的目光。
  机缘巧合,想起赵小凉的时候,福米正在赵小凉所在的城市出差,一个不太重要的会议。
  哪儿赶得上回忆呢?况且……
  福米从会议室里偷偷溜出来,虽多年未见,透过同学之间的描述,她还是知道赵小凉的遭遇了。
  我混得不好。
  真真实实的赵小凉站在面前,福米却说不出话来了。她紧捏住坤包,工地上风冷且烈,如同当年看过许多武侠小说中描绘的诀别场景。
  千百个场景,似曾相识,现实中,只剩下短暂的寒暄与良久的沉默。
  福米死死盯着对面赵小凉的眼睛。像是在挖掘什么东西,却终未寻到。
  转身,回头,福米走得格外洒脱,风过处,福米的步子被撕扯得趔趄起来。
  以至于坤包都在面前倾斜。
  忽地一声,从包中晃出一片白光,光在风中划出几道弧线,很凛冽。
  待要捡起时,手机响了,福米慌不迭划开手机,却愣在了原地。屏幕里弹出的,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离世的消息。
  来不及细想。
  刀呢?
  回过神,哪里还能寻到赵小凉眼里的刀光。
其他文献
深秋时节,在汴梁城菊花文化节的拍卖会上,一幅汴绣《清明上河全图》拍出了100万元的天价,创汴绣作品历年拍卖价之最,一时轰动古都汴梁。  汴绣为中国五大名绣之首,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在继承宋朝手工制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亦称之为“宋绣”。汴绣以绣制中国名画古画而著称于世。绣者在原作的基础上,运用汴绣针法细腻、表现手法逼真、色彩明快典雅等技艺,创作出集欣赏、收藏为一体的绣画作品,尤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期刊
几团火光从河岸的山头闪过之后,一阵刺耳的呼啸声排空而至,来不及喊声“卧倒”,李二伢飞脚将正在吹牛的连长踹进身旁的一个大坑。  李二伢身形晃了晃,没站稳,也一个跟头栽进了深坑。  一阵子剧烈的爆炸声响过,满身污泥的连长骂着李二伢他祖宗的名字,爬出深坑,挺起机关枪,到处寻找着李二伢。愣了,周围满是衣衫褴褛、残臂断肢,身边的兄弟没有一个活着的。  行军休息,连长让人唤来李二伢。连长拍着李二伢的肩膀说,兄
期刊
端州城外,有一画家,姓甚名谁,原籍何处,无人知晓。因其工于丹青,尤喜画蝶,人戏称其为“蝶痴”。  “蝶痴”妻子早逝,膝下并无子嗣,独自隐居顶湖山中。  此山绵延数十里,山势高峻,幽谷深远,四季树木茂密,早晚云绕雾障。山中居民甚少,垦地种黍,砍柴打猎,自给自足,乐在其中。  “蝶痴”来此数载,平日不露其踪。唯有初一十五,布衣短褐,披蓑戴笠,至顶湖山庆云寺。于寺外寻一古柏虬枝,挂画三幅,待价而沽。偶有
期刊
我是上个月途经一家很老的照相馆,在橱窗里发现夏岚的照片的,然后每周学校公休的时候,我就乘一个小时的环城公交来到这家照相馆的橱窗外。我有想过半夜来打碎玻璃偷走这张照片,也想过跟老板买下这张照片,但我没有这样做。  因为,我明白我并没有私藏夏岚照片的资格,以至于连用手机拍下照片的勇气都没有,我觉得最恰当的方式,就是每周来这里看一次。  2009年秋天,夏岚还留着马尾辫,笑起来干净可爱,纤瘦的身板,像日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门口,哪条巷子里都住有几位老婆婆。那时的很多巷子,仍然是解放前时修建的一间连一间的木房子。每个木门边都有一个长方形或圆鼓鼓的石墩子。巷子一般都是青泥地,每条巷子中间都有一个天井,只有快走到天井时,才能看到巷子中青泥地边上砌着的一块块青石条。不过,边角看上去早已磨圆了。  罗幺姑儿是住在一条深巷中的第二个有水井的天井旁边的。一开门,便可以端着碗饭,屁股往門前的石墩子上一挪,垂眼看着
期刊
澶渊之盟后,宋辽间暂无战事,宋真宗赵恒一时志得意满。几年后,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并决定在是年十月隆重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时任首席宰相王旦,此人敢于仗义执言,是个难缠的主儿,赵恒担心王旦从中作梗,就很有些顾虑。枢密使王钦若急皇帝所急,如此这般地和赵恒说了一番,赵恒终于有了笑脸。  翌日朝堂上,满朝文武赫然在列,赵恒命人抬上一大罐酒,很是怜爱地对王旦说:王爱卿,朕知你爱喝酒,此酒乃天下绝品,特好喝,你
期刊
黑娃三十二岁上娶了个丑媳妇。  丑媳妇名唤玉婷,人高马大,三围粗圆,不见半分袅娜。尤其一张脸奇长,两颗门牙外突,谁见了都不舒服。  街坊邻居和哥嫂们笑话玉婷不说,黑娃老爹独居多年,也终日阴着脸对待玉婷,一说话恶声恶气的,像是欠了他二升黑豆钱。  黑娃悄悄跟爹说,别给玉婷脸色看!俺中意,你还想咋着?  老爹瞪着黑娃,跺跺脚,烟袋锅指着他鼻头,咬牙说,叫你分家你不分,你呀你,唉!  分家就分家!黑娃这
期刊
震天的锣鼓唢呐、欢笑喝彩声终于被抛下,崔护也追上了表兄。“表兄不必如此,科场胜败,亦乃常事。”崔护拦在高大而单薄的表兄面前。  “贤弟,愚兄不像你,家境殷实,年轻倜傥,本又无心于科场。”两行清泪挂在表兄枯白的脸颊上,“愚兄年近不惑,尚无妻室,靠老母供养。算上此次,已然九次……”  “表兄,一年转瞬即至。以表兄高才,来年定然高中。”崔护知道这样的安慰很乏力,但除此还能说什么呢?不料表兄突然像注了鸡血
期刊
秋天,嵩山背脊的枫叶像火一样燃烧的时候,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以诗托讽,讪谤朝政,被捕入御史台大狱的消息,在西都洛阳像火炮一样,突然炸开了。  司马光闻听后惊悚不已,饭桌上,拿取的筷子悬在半空,竟不知投向哪里。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与苏轼心有灵犀,惺惺相惜,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不必为苏大人操太多的心。独乐园的老园丁吕直看不下去了,在一边安慰说。  吾皇啊,这是为何?司
期刊
黑云兜着雪,从西北的天空压向夹皮沟,同时也把二十几个壮男人赶进一所土房子。  保长最后一个挤进门,对羊倌说:“赶紧抱柴烧炕!”  众人一听,感觉上炕不是啥好事儿,于是都往窗根挤靠。  保长看着众人,厉声说:“都上炕!”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保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胆小的人往炕前凑了凑,大腿刚贴炕沿,就卡住了似的不再挪窝。  保长说:“又不是在鬼子的炮楼里,瞧你们这熊样!非逼着我撅树棍儿抓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