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巴扎的人间烟火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疆的早晨远比内地来得晚。
  九点钟,万里之外的北京上海广州早己从短暂的欲夜中腾起,投入新的喧嚣。此刻,新疆南部温宿县,太阳揉着惺忪的眼刚从大地牌席梦思床上坐起,街面上人声渐起,寥寥的人影被酡红、微黄、阔大的梧桐叶遮蔽,街两边的店铺双门依旧紧闭,估计店主还没从昨夜的疲惫中醒复。周六,孩子们不上学,大人不上班,难得睡个懒觉。
  县城很小,两条街交叉成十字,沿街全是小店铺,好看好玩处太少,一周一次的巴扎在20多万人口的县城里是件大事。
  到南疆,没逛过巴扎就不能说你了解西域。包罗万象的众生态,世俗风情的品相,沸腾的烟火气,都能轻而易举地在巴扎里找到。如果西域是一位绝代女子,那巴扎就是她的肚腹,神秘、感性、饱含生命的张力,唯有真正的热爱和融入,才可能触摸到她细腻幽微的纹理,感知她的万种风情和独特魅力。
  南疆各地的巴扎日时间不同,周一至周五都有,县城则集中在周六或周日,没有人特意规定,全凭一个地方的习惯。
  温宿县巴扎在县城西北角一处露天场地,场地宽阔,中心区域铺上水泥搭起高棚,偌大的巴扎只留一道门供人进出,初来乍到的内地人深觉不便,本地人已自然成习惯。
  也就是十年前吧,南疆地区所有的巴扎自由、涣散、开放,像一辆花里胡哨的大篷车,随意地停在公路边儿、河滩或尘土飞扬的场地上,如今圈地围栏、固定区域,形式趋于内地的农贸市场,好在巴扎本质的内核仍然维持着。



  早早趕到巴扎的生意人铺摆摊位,待一切就绪太阳已升到楼顶上了,县城里的人此刻大多还没起床,只有一些瞌睡少的老人,三三两两地早早去巴扎,抢购新鲜蔬菜,远没形成浩荡之势。
  生意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生存,一个巴扎日顶得上小半年庄稼地的收入,怎敢掉以轻心。生意人家半夜即起,准备食材,卖烤鱼的把半米长的大草鱼去鳞、破肚、洗净、剁块,用面粉拌上鸡蛋和调料涂抹,打包收拾装车;卖烤包子的早半夜起来剁肉、切皮芽子、和面,用很大的不锈钢盆盛装,再把移动的铁馕坑装到车上;卖粽子的头天晚上包好蒸熟上千个粽子,调好蜂蜜糖稀;卖凉皮子的和羊杂碎的最辛苦,和面洗面蒸面切面,灌好面肺米肠,蒸熟,光是预备汤料就得提前一两天。还有做抓饭的、胡辣羊蹄的、黄面烤肉的,无一不披星戴月。生意人挣的是辛苦钱,吃不了苦就做不了生意。生意人盘算着一天的进账,毛利多少净赚多少,生活有所期待再累也觉得值。趁此短暂空隙,喝口水、抽支烟、聊会儿天、养养神,准备迎接蜂拥而至的人潮。
  沿县城十字街向北步行半小时,还未临近巴扎已感觉到前方喧嚷的气息。接近巴扎200米的距离,公路两边、人行道上挤满各式车辆。新疆散文家刘亮程曾经看到的万头毛驴赶巴扎的情景,如今己被电动三轮车和摩托车取代。一些零星商贩在马路边摆摊叫卖,像宏大交响的序曲从单声渐至繁烈。
  正午的阳光像一只被秋草滋养得壮肥的绵羊,懒洋洋地用它细软暖和的毛蹭着人脸。巴扎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闹闹嚷嚷,烧烤的烟火、各种食物的香气混合着牲畜的尿液、飞扬的尘土,浓稠如脂地向周围漫散。“芳香的尘埃”流动的线条、色彩、香味组成交辉互映的万花筒,令人心旌摇荡,无法抗拒。



  进巴扎大门右边,几百只羊占据了市场首当其冲的位置,等待交易的羊咩咩地叫,杂乱的脚步踏飞尘土。一位头和腰缠着白孝布的中年男人,用力推着一只壮硕的黑头羊。羊预感到生命的绝境将至,四蹄用力蹬地屁股使劲往后缩,与一双粗枝大叶的手较劲。在生死这个大问题上羊并没看破红尘,羊也怕死,羊说不出来,羊只能用这种方式抵抗。牧羊、买卖、宰牲、食肉,维吾尔族人的一生与羊纠缠不休,羊群外围站着清一色的维吾尔族男人,尘土雨落在他们的身上、头顶,营造出一种水墨画的朦胧感。两个男人沉默对望,两只揣到对方袖筒里的手正在热烈地讨价还价。没有言语的争执和冲突,两只温热的手传递着信息,肢体的接触使交易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成与不成皆是朋友。这种不为第三者知晓的古老交易方式,保持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尊严。现今这种古老的交易语言仅存于偏远的南疆。
  大门左边空地上,十几个成年男人或蹲或站,身边都有一个鸽笼子,笼子里的鸽子十几只到几十只不等,鸽子咕咕地叫,这些鸽子不是肉鸽,而是用来交易的观赏鸽。男人悠闲地抽着烟闲聊,三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相对而站说得热烈,似乎忘记了脚边的鸽子,两个七八岁的男孩站在大人身边听他们聊天,不时有男人在鸽笼之间来回逡巡,蹲下来伸手摸摸某个鸽子。鸽子巴扎上没有女人,玩鸽子是男人的专利。维吾尔族人是一个爱鸽子的民族,养鸽的习惯可以追溯到1 000多年前,“一个鸽子顶得上十个女人的爱”,养鸽子是件既能赚钱又充满乐趣的正经事儿,维吾尔族小男孩七八岁就开始在房顶上放鸽子了,家庭、天空、大地、关爱,通过一双放鸽子的手建立起联系。从小到大说一样的语言、吃一样的饭、喝一个地方的水、吸同一片天的空气,见面握个手就是朋友。养鸽卖鸽的人里有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自己养得鸽子有人赏识卖个好价钱,自然开心,卖不掉也无所谓,和养鸽爱鸽的朋友在一起喝凉水都快乐,鸽子翅膀下的友情紧紧地把他们捆在一起,直到老,他们说他们是“灵魂上的朋友”。



  市场里卖农具的、卖衣服、布料的、卖鞋帽和日用百货的、卖干果食品的一排一排区分开来。快入冬了,巴扎上摆着一些做工粗糙的生铁炉子和生铁炉盘,这种炉子六七十年代住平房每家都用它烧火墙。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穿黑棉袄的老汉,深目白髯,安之若泰,面前规矩地摆放一溜毛毡筒,毡筒大在左小在右,像一家人在朋友家做客,脱在门前的毡筒安静地等待主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穿这种老式毡筒的人很多,尤其北疆天寒地冻,这种毡筒保暖防水,适合雪地行走。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中龙梅和玉容暴风雪夜保护公社的羊群,若不是穿这种毡筒,双脚恐怕冻伤更重。制做毡筒要无接缝、一次成型、大小和脚,毡片薄厚均匀又要舒服美观,是项技术活,制作毡筒费时费力,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心轻便舒适的运动鞋,穿毡筒的和做毡筒的人几乎绝迹。我在巴扎转了两个多小时,老人一双毡筒也没卖掉,他仍安闲地跪坐、手拿棒棒糖唆着,下巴上的白胡子一颤一颤,隔会儿伸出舌头舔舔上下嘴唇,露出几颗残牙,很专意很享受的样子,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游走。毕竟谁也无法回到从前,“活着,就还是得做一点事。”老人在用做毡筒的手追赶年轻时的自己。



  凡到过新疆的人,都能感受到新疆热烈、奔放、明亮的阳光,如水般流动跳跃,自然万物赤橙黄绿,所有的色彩浓艳到极致,呈现出青春的诗意。耀眼的阳光年复一年地沐浴着新疆大地上的人们,浪漫和诗意融进血液、不知不觉变成一种生活态度和追求,哪怕对待食物。他们把浪漫、诗意和繁复之美,鲜明地烙在每一种食品上,使之呈现出西域缤纷的色彩,叫人望之垂涎。巴扎上,卖烤肉烤鱼烤包子烤全羊的,卖羊杂碎羊头羊蹄的,卖抓饭凉皮黄面凉粉的、卖馕饼砂锅串串香粽子的……各种吃食都出动了,争奇斗胜,占据了半壁江山。人流达到高峰,各家生意都是红红火火,食客一波一波。卖炸鱼的摊位前摆一口直径1米多的油锅滋滋冒着烟,膀大腰圆的维吾尔族大叔手握长把漏勺,把裹了鸡蛋和调料的草鱼挑进锅里,鱼块翻滚,倏忽金黄,香味扑鼻。眉开眼笑的老板娘动作利落,称重、收钱、装盘,在金黄的鱼块上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儿,几块诱人的炸鱼旋即端至面前。撕下一块入口,香辣酥脆,肉质鲜嫩,口腔里所有的味蕾花一样绽放。



  卖烤鱼的男人叫麦子买买提。在新疆叫买买提的男人和叫古丽的女人一样多,大家习惯在买买提前加上职业或是爱好,用以区分。麦子买买提从前麦子种得好,这两年种麦子赔了本,改卖烤鱼,认识他的人仍叫他麦子买买提,而不是烤鱼买买提。“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要找点乐子,不能老是愁眉苦脸嘛!”麦子买买提现在的乐趣转移到了制作烤鱼上,他翻动烤鱼的架势酷似名角登台亮相,只见他把半风干的草鱼一剖两面,用红柳钎穿好支在圆形烤盘上,烤盘的碳火是胡杨木,斜拢一圈的鱼围着篝火,神圣而庄重。待鱼烤至两面焦黄,浇上用西红柿、辣椒、孜然和各种香料调配的鲜汁,色彩明艳、香味浓郁,意志不坚定的好食者闻之必方寸大乱,非得一尝为快。
  巴扎里有流动推车卖粽子。粽子是汉族人的传统美食,维吾尔族人也学会了享用粽子,且兼容并蓄、创新出不同的吃法。卖粽子的年轻女子巴哈古丽目如深湖,湖岸长着蒲草般密密的睫毛,上下扇动一池秋波,嘴角微翘成一弯静月,笑而无语,俏丽的脸氤氲在热雾之中如含露的玫瑰花。只见她剥开粽子,放进瓷盘,用小铲压平,上面淋上自家熬制的蜂蜜糖浆,玉手轻盈翻飞。一位年轻妈妈端着盘子,一勺一勺喂四五岁的女儿吃粽子,小姑娘嘴里鼓囊囊的,吃得眉飞色舞。一位穿着破旧衣服的老汉手里捏着五元钱,安静地坐在条凳上排队等候。卖粽女子把剥下来的粽叶折叠后层层摞放在台案旁,像一座绿色宝塔,生意好坏见者自明。女子用不动声色的张扬、含蓄的智慧荡漾人心。



  烤包子在新疆很普遍,四边形,巴掌大,也有特别大的烤包子,和田就有,很出名。许多外地人慕名去和田专为吃烤包子,店里六个大馕坑不停地烤,仍供不应求。温宿巴扎的烤包子独特,半圆形的像汉族人包的菜盒子,圆圈边捏着水波纹,烤包子半个盆底大,估计吃一个就饱了。做烤包子的中年男子站在铁板做的移动烤炉前,威武如武士,若非亲眼所见,谁也想不到精巧如月的包子,出自一双本该握砍土曼的粗壮大手。
  串串香是近些年才从内地传入新疆的,以其味美价廉很快受到当地人的欢迎,维吾尔族人换掉四川火锅底料,按照本民族的饮食习惯调配佐料,出锅时撒上孜然和辣子面,去除油腻、保持串串的香味,是不错的改良。
  美食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让人忘却心里的创伤乃至深刻的乡愁,享受一餐美食,专注于眼前的简单与丰厚,真的快活。
  太阳偏西,人们陆续走出巴扎。一位妇女启动电动三轮车,车上载着一头小羊和两个娃,每人手里攥着一串冰糖葫芦。一位维吾尔族男人牵着三只小羊,沿着公路边走。一位提着鸽子笼的男人用四川話大声地呼唤停在对面的出租车司机……心满意足的周末巴扎结束了,下一个巴扎指日可待,一个个巴扎像翻卷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把一段段凡俗的日子推向了远方 。
其他文献
《论语》中有大量的虚词,虚词相对实词用法多样,所以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困难.本文在考察《论语》中“者”字的使用情况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者”的词性和用法作
摄影/李太保罗布麻的荒野  顾名思义,或者望文生义吧,我觉得罗布麻的故乡就应该是人迹罕至的罗布泊了。可是罗布泊,那是一片怎样神秘、遥远和恐怖的疆域!也或许,过于神秘的历史和传说,已经使得这一片土地遥不可及。南疆,南疆,继续伸展你的想象吧,那一片荒原上焦土遍野,盐碱覆地,巨大的沟壑和沙丘之间,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多么遥远的水,流尽了万物的最后一滴眼泪。  幸好,我遇见罗布麻的这个春天,停留在塔里木腹
期刊
今年,不起眼的猪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猪”.上至政府高官,下至黎明百姓,大家都在谈论着这折腾市场近半年只涨不跌的猪肉.用来果腹的猪肉,价格却像一路飘
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当然教育也受到了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界创新探索的热潮.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教育观、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每每阅读版式精美、内容丰富的《北京文学》,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涌上心头。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拥有一份自己真心喜爱的杂志。提起与《北京文学》的那些事儿,我
“之”字是古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尤其是“之”字作虚词的用法历来受到语法学界的重视,前人论述颇多.《孟子》一书中“之”字的使用频率很高,共出现了1902次,可见讨论其
一人因犯多个罪而构成数罪,而如何对犯数罪的罪犯进行处罚衍生出数罪并罚制度.数罪并罚制度,是指一人在实施了多个犯罪行为接受人民法院审判时,审判人员应先对其所犯数罪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