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禅宗文化的世俗化现象分析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武穴市的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进行考察、分析,从衣食住行、节日、民间信仰、民间文学、工艺技术、文物古迹等方面探讨武穴市禅宗文化世俗化盛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武穴;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
  武穴市作为禅宗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研究历时的武穴市禅宗文化与共时的禅宗世俗化现象,发掘禅宗文化的丰富遗产,对武穴市致力于打造“千年佛国”文化旅游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讨武穴市的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武穴市禅宗文化概况:武穴市的前身为广济县,得名于唐玄宗从“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中提炼的“广济”二字。之所以能得帝王青睐,则源于广济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
  武穴地区禅宗文化世俗化现象:
  (一)衣食住行
  在武穴地区,几乎所有的美食都与禅宗有着一定的关系,传说为禅宗四祖道信发现、创造的食物就多达十几中。有传说与道信父母有关的大法饼、油炸果;又有传说道信为解救乡亲疾病、困苦所做的菜粑、芥粑、、广济酥糖;还有道信发现的“佛”茶、黄地菜、“救命”菇儿鲜;另道信还发明了众多的素食如卷煎、豆泡;等等。此外,众多当地的节日食俗传说也与道信有着联系。例如,元宵节吃元宵传说是道信为安抚百姓所做;中秋吃月饼是道信为慰劳父母所做;等等。直到现在,武穴百姓家中置办宴席所必备的“十大碗”中还有七彩卷煎、八宝蓑衣丸这两道素菜。受禅宗文化影响,当地有的百姓常年吃素,有的则只在初一、十五这两天吃素。
  四祖在广济弘扬佛法三十多年,带领僧人信徒在境内修建300多座寺庙,这些寺庙有的在历史中几经修复屹立不倒,有的则毁于战火消逝于历史中地名,但仍然残留下蛛丝马迹引人凭吊,表现在武穴市如今的地名规划上特别明显。如今的大法寺镇、石佛寺镇的命名就是基于古时在此两地分别有大法寺、石佛寺两寺。大法寺为1400多年前禅宗四祖道信首建,石佛寺则建于稍后的唐代。此外,众多的村寨如观音湖村、龙神寨、大佛寨、灵山村、四祖村、观音寨等等都与禅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足见广济“佛国”称号的分量。
  (二)世俗节日
  武穴地区的百姓每年所过的岁时节日与其他地区并无太大差别,但在岁时节日的民俗中则有着一些明显的禅宗色彩。最明显的就是正月里的接菩萨仪式与三月三的文化庙会。
  正月春节期间,武穴各地接菩萨仪式盛行。时间并无统一,各地不同。有的村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有的则是在正月十八,有“正月十八接菩萨”的说法。据史料记载,接菩萨仪式起源于明朝。当时,广济境内的蕲春大旱120天,民众遍求诸法无果,最后唯有将四祖道信的真身抬出求雨。适时,真身所到之处立时降下大雨解了旱情,所谓“水延三尺”。但此举违反了天意,天帝施法使四祖真身起火自焚。百姓见接菩萨的效果显著,但四祖真身被焚,百姓们在之后就用其他木制菩萨来代替四祖真身,接菩萨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接菩萨不局限时间,有祈福、消灾的需要就接,后来才演变为在正月。
  三月三传说是禅宗四组道信的生日,民间每年都会举行庙会以纪念四祖的诞辰。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前去横岗山朝拜四祖,吃一些据说是与四祖有关的食物,如菜粑、芥粑、米菊粑等等。相传,有一年三月三,上山朝拜的人们由于身体奇痒,无法进殿,晚上人们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老僧,一手拿芥菜一手端菜粑,送给他们吃。第二天,人们醒后,奔走相告,都说是四祖梦赐芥粑。从此,在三月三这一天大家就有了吃芥粑这一习俗。另外,三月三这一天,在武穴也有着吃春节的叫法。是人们为了纪念四祖用山里野菜医治好了乡民的疥疮而形成的吃野菜的习俗。现今,每年三月三这天在四祖出生地武穴市梅川镇都会举行隆重的文化庙会。
  (三)民间信仰
  武穴地区的民间信仰氛围浓厚,既有佛教、道教这样的正统宗教信仰,也有百姓心中朴素的自发性信仰,总体呈现出俗信化趋势。几乎每个村都有村庙、土地庙,庙中并不只是供奉佛教菩萨,还有民众自己信仰的当家菩萨。每逢初一、十五、过年时、亦或有老人去世时都要前去祭拜。另外,在梅川镇,还有送旱船的仪式,是上文所述接菩萨的一种演变。旱船在寺庙供奉7天,期间百姓将自己的希冀、祈求写好放在方面,到第7天将旱船抬出送往山上火化烧掉,寓意愿望升天。这些民间信仰呈现出纷纭杂糅的特点,有着儒释道结合的典型特征。但各种宗教信仰在武穴这一块能够和谐相处下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武穴古时为移民地区,不同移民带来的文化兼容了各种民间信仰,民众具有信仰的纯粹性,见佛就拜,无特别的教派划分(如江边民众既信佛祖又信堰公、龙王);
  2、灭佛运动导致佛教信仰只能暂时依托道教信仰生存,其后一直延续下来于是就有了一寺中既供奉释迦牟尼又供奉道教祖师(如横岗山林隐寺);
  3、禅宗四祖降低了民众信仰佛教的门槛,影响了民间的信仰氛围,民众对信仰有着心理归宿感。
  (四)民间文学
  四祖道信可说是禅宗中国化的第一人,武穴又是禅宗中国化的发祥地,是禅宗文化保存完好的根据地。鉴于四祖道信在当地百姓间的盛名,他在武穴地区成为了一个“箭垛式的人物”。“所谓箭垛式,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在上文中提到的众多禅宗世俗化现象背后都有着动听的传说故事,他们大多与禅宗有关,与四祖有关。关于四祖的民间传说不胜罗列,从他出生前到出生后,直至禅修成佛都有传说流传。众多古迹也传说与四祖有关,如“浴佛井”、“天马池”等等,也有反映武穴整体禅宗文化面貌的传说。
  此外,此地民间谚语颇多,其中关于禅宗文化的也有不少,如普及佛戒的“以佛为师,以戒为师”“一切众生,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规劝信徒的“吃长斋,天天吃,吃花斋,三、六、九”;讲究佛缘的“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天雨不润无根草,佛法难渡不善人”;警戒出家人了“和尚出家,不问姓名”“和尚见了亲,见亲慌了经”;等等。   (五)工艺技术与文物古迹
  武穴市由于深受禅宗文化影响,其属于民间技术范畴的木刻与竹艺具有功能要求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特点。武穴的木刻以寺庙中供奉的菩萨居多,也有以其他题材进行创作的,并不局限。只是武穴佛教盛行,家家有家庙,村村有村庙,逢山有大庙,庙中供奉的菩萨,佛像需求量大。木刻的菩萨或面目端庄,或雄伟肃穆,或慈眉善目,神态各异,衣饰纹路细致,雕工细致,可见当地的木刻技艺之精湛。
  文物古迹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最有力的佐证,从远古留存至今的庙宇建筑、石刻、古塔、桥梁是武穴发掘文化底蕴的敲门砖。据不完全统计,武穴境内先后有大小寺庙近千座,一座座从唐时耸立历经千年洗礼遗留下来的禅宗寺庙和一处处佛师跋涉过的圣山名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昭示着禅宗文化在此的渊源。现时,大多古寺风貌不见,但残墙石砖仍在,名刹风韵犹存。另外,武穴遗存着丰富的石刻,大多藏于佛寺古庙中,见证了佛教在武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历史进程,印证了武穴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武穴禅宗文化世俗化渊源
  据清康熙丁末《广济县志》载记载,早在东晋太元初年,就有净土宗的创始人慧远大师在当时的永宁县(广济县前身)建寺,为鄂东第一寺。其后的禅宗三祖僧璨最早是在广济大金幽居寺修行,而后才前往安徽潜山。四祖道信出生在广济本土,出生时就受三祖点化,后又跟随三祖修行,得其衣钵。五祖弘忍虽为黄梅人,但得四祖点化,随行左右,得传心法。六祖慧能也曾在武穴生活三年,得五祖传授衣钵南去。禅宗六祖中有四祖在武穴活动过,四祖道信更是被被誉为中国禅宗源,他对禅宗的一系列改革是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祖身体力行,弘扬禅法于家乡境内。四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提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过去的佛教信仰是要受到佛教组织的严格控制和规定的,即信徒们的信仰是有规定的,信徒们对教义的理解和从事宗教性的行为都不自由。四祖此举打破了佛教其他宗派高深、不接地气、门槛高的常规,打开民众信仰佛教的大门。
  总观佛教进入中国以来的历程,其为了出世的目的而走上了入世之路,把出世与入世结合起来,结果就越来越世俗化了。而禅宗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佛教各派中做得最好的。四祖毕生都在弘扬佛法,在他的带领下,僧徒千人先后在境内建寺300多座。有此渊源,故广济古有“佛国”之称。在四祖之后的五祖、六祖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禅宗发展到鼎盛。直至今日,汉传佛教的其他宗派由于各种原因,或消失或式微,只有禅宗还活跃在今时今日,禅宗文化也渗透于世人生活中。而且,在后世传播中,禅宗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信徒所生活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使宗教教义更加直观、可感和生动,其内在宽容品格使得禅宗不断走向世俗化。
  三、结语
  武穴是禅宗的发祥地,禅宗文化深入城市灵魂,武穴民俗风情、人文地理均深深打上了禅宗文化的烙印。现今,武穴市有寺庙210座,相关宗教工作者(和尚、尼姑)有770人,政府向16000多人发放了居士证。佛庙里的修行生活也越来越世俗化,除了木时刻中、念经拜忏,和尚们也有了电脑、手机,与外界的联系紧密。武穴市禅宗信仰基础良好、影响广泛,无论是在宗教理论、宗教活动还是宗教传播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世俗化表现。武穴市禅宗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当地禅宗信仰的世俗化基础为依托,在打造的过程中既弘扬了传统的文化也更加与时代接轨,引导宗教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深度发掘、开发禅宗世俗化文化资源,结合当今城市发展新思维,以此打造武穴“千年佛国”的城市文化名片,必能吸引各方信徒善者、游客前来朝佛、观光。
其他文献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涉及内容主要以口头传统、表演、手工技艺、社会风俗和礼仪等。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较之于有形遗产来说更容易遭到扭曲和破坏。因此,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更应该得到正确地开发。从庐江一个县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着手分析,遵循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一些浅薄建议,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
期刊
摘 要:贵州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本文拟就贵州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的分布、用途、工艺以及图案含义来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拼布艺术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境内多山脉河流,有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苗岭山脉、大娄山脉、乌蒙山脉和武陵山脉。
期刊
摘 要:民间小戏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戏剧,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就地表演、舞台表演和跨地表演,具有创作简便、内容来源于群众、形式灵活和反映社会现象的特点。民间小戏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戏剧精神体现了它的文化精神,是值得我们欣赏和传承的戏剧形式。  关键词:民间小戏;文化精神  民间小戏也叫民间戏曲,一般定义为演出时间较短、戏曲人物较少的小型戏曲作品,由广大民众或小戏艺人从生活事件、传说、日常见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定位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认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前提条件。”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东坡煤矿作为国有煤炭企业,行进于“中国道路”的“圆梦之旅”,只有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立足于“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时代节点,同步于国家发展的“中国速度”,为实现中华梦想、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企业贡献。  关键词:煤矿企业;探索;实践  一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相应的,乳制品的消费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前几年我国出现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大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影响了乳制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简要概述卓越绩效模式的主要内容,阐述卓越绩效模式在乳制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乳制品质量管理;应用  乳制品营养比较丰富,它主要是以牛羊奶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种液体乳、乳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开采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开采量与开采范围的加大,石油工程面临着勘探、开采更高难度的局面。本文主要分析了石油工程信息化现状和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需求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信息化的概念已经应用并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
期刊
摘 要:介绍甘南藏族服饰种类和特点,了解这一独特服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使其继续发扬、传承。甘南藏族服饰形式多、种类多、款式独特、用料精美、做工精细、面料考究、色泽艳丽,花纹图案构思精巧,能衬托出本地区藏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服饰特点;发展状况;保护措施  一、服饰特点  (一)夏河、碌曲、玛曲、卓尼、迭部县及合作市藏族服饰特点  夏河、碌曲、玛
期刊
摘 要:煤矿生产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整个煤矿生产系统中,煤矿机电管理环节是较关键和核心的,这一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煤矿能否安全生产、能否获得经济效益。虽然煤矿机电管理环节如此重要,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煤矿机电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在煤矿机电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对策  煤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业越来越发达,,但是由此带来的油烟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群众环境投诉的新热点。作为一个北方资源型城市,山西晋城也不例外。为此,要治理油烟污染,必须坚持“管治结合”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引导餐饮企业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控制,通过安装油烟监控系统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来从根本解决油烟问题。  关键词:油烟净化;
期刊
摘 要:当前,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准,并得到了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重视。员工幸福感受到社会环境、行业组织、企业环境的多重影响,从改善当前环境入手对提升员工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员工幸福感;科层制;环境  十八大以后国家把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政府部门相继推出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等统计内容。“GDP+幸福指数+生态平衡”多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