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美瞬间绽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儿童能通过网络、媒体、电视电台等途径,学习或涉及到许多新鲜的知识,他们的好奇心理特别强,特别喜欢刺激、新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中,有些是误导学生的,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上外出务工家长很多,留守儿童数量增多,缺乏亲情教育和有效的监督,使学生产生放任、逆反的心理,给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因此,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趨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校园中的小学生。在农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受爷爷奶奶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和小学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心理品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所以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一)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进了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关键所在,还是当前学校教育中薄弱环节,都集中反映在要扎实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二)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
  学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三)学生心理现实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少年存在不同程度外显或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作弊、自私、耐挫力差、攻击、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告诉我们,现在学生所谓的课业负担过重,更主要的是心理障碍所致,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三、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场,社会各界和家庭更要配合好学校进行教育。不仅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各科老师结合本科和学生实际,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和支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适应未来的社会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一、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物理在初二年级虽然是一门新学科的开始,但是学期之初就明显能看出几个班的平均水平存在着差异。比如A班的物理平均分一直比B班的明显高,但是A班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行为不够支持、配合,所以我在上课时对A班的学生总是不停地苦口婆心地说教,对有些“刺头”学生有时还当众批评,但他们仍然屡教不改,我几乎失去了教育的信心,导致我对他们的期望很低。B班同学虽然基础不如A班,但是B班同学对老
期刊
十六年的班主任親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班集体就像一首诗,一幅多彩的画,像一座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花园,班主任是灵魂,是园丁。作为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要形成教育的合力还必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保证对学生教育的真正落实。要全面了解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首先应当搞好家校联系,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加强沟通,深化家校合作的意识  1.利用家访拉近班主任与家长间的
期刊
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幼儿教育是“教育梦”实现的基础,实现“中国梦”须从幼儿教育抓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幼儿教育创新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幼儿语言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期刊
一、绪论  1.本文理论依据(指导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育的分类目标本质上是以学科能力为核心的,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分支领域。布鲁姆对于老师设计问题有了新的启发,老师可以依据孩子的认知特点从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前三个问题属于初级
期刊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  写作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展现出个人的思想信仰、情感追求、个性风格等,让学生觉得作文其实是释放自我的一个大舞台。写作课上可以采用语言描绘、情景表演、实地考察、录像播放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的目标,关注儿童的真实感受,增强品德与生活课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听课和上课的真实感受,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领悟教材编排意图,使活动目标准确可行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该有明确的活动
期刊
近年来以习总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审时度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科学发展的蓝图,决心带领全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是我们的复兴路并不会一帆风顺,霸权国家是不希望我们复兴的,他们在千方百计进行阻挠,尤其是文化入侵、不战而胜的威力的确不容小觑,它颠覆了苏联,占领了韩国,现在在我们的身边不断漫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我们的课本中关于爱国的内容被删除殆尽,主张民族灵魂提升的鲁迅遭到封杀,
期刊
2007年通过本县的公开招考我步入了教师队伍,分配以后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我有幸当上了班主任,到今天我已经有8年多的班主任经验,在具体细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向其他班主任学习和自己的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班主任的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相一致,与家长的期望相协调,在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在几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
期刊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或经商,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新时代产物下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非凡群体数量日益增加,对农村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留守儿童中,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情感孤寂。留守儿童远
期刊
在高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使我校的办学质量有所提升。2014学年,我们提出了“孝悌大衍,师儿小成”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办学特色(以武术为主,经典诵读和农耕文化三个版块);并提出“学校改革,评价先行”的管理发展目标。  我们决心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努力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立体、多维评价的转化。2014年3月,在区和街道两级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