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传统的建筑专业课教学则是以理论的讲解和知识的传输为主,过分依赖教材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对此,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的教学现状,就中职建筑专业课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建筑专业 教学创新 技能素质
随着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业的分工更加细致化,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建筑专业课教学必须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密切课程教学同建筑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以中职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导向,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建筑专业课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一、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过分依赖教材,教学内容滞后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而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较旧的版本,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又过分依赖教材,这就使得专业课教学很难完成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如近年来已经相对成熟的玻璃幕墙技术、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明显滞后。②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目前的中职建筑专业课教学,由于受到经费投入、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教学没有实现教学、学、做的有效结合,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像建筑测量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难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③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现有的中职建筑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大部分学校缺少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践设施,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缺失。④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手段上主要还是采取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并且任课老师常常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也没有实现评价内容与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二、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的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必要结合中职建筑教学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对现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以及评价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学、做之间的有效协调与统一。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
由于很多中职院校的统编建筑教材已经相对滞后,很多专业知识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建筑专业的教学需要摆脱传统教材的限制,对落后的建筑知识内容重新编写,增加一些涉及面广、具有时代特征的选修课,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建筑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例如,建筑设计是建筑专业课的主干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增加绿色节能设计、智能设计等内容,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的设计方法,促进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比重
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常常涉及到多种技术、多种学科和多个工种之间的协调,并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单纯针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懂得建筑行业规范和最新的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比重,定期安排学生到建筑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生产调研,这对建筑行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将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体化”的实训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这时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实现中职建筑专业课教学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就必须重视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化、实体化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此,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措施,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积极适应。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建筑设计和现代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建筑专业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的展示,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等环节的信息化素质,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设计和绘图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和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也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紧贴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和创新现有的建筑专业课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中职建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志,杨哲.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其实践初探[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4).
[2]崔辉. 基于模块化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 安徽建筑,2012(06).
[3]饶英惠. 中职学校《建筑给排水》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甘肃科技纵横,2009(05).
【关键词】中职学校 建筑专业 教学创新 技能素质
随着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业的分工更加细致化,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建筑专业课教学必须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密切课程教学同建筑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以中职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导向,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建筑专业课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一、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过分依赖教材,教学内容滞后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而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较旧的版本,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又过分依赖教材,这就使得专业课教学很难完成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如近年来已经相对成熟的玻璃幕墙技术、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明显滞后。②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目前的中职建筑专业课教学,由于受到经费投入、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教学没有实现教学、学、做的有效结合,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像建筑测量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难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③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现有的中职建筑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大部分学校缺少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践设施,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缺失。④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评价手段上主要还是采取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并且任课老师常常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也没有实现评价内容与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二、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的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必要结合中职建筑教学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对现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以及评价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学、做之间的有效协调与统一。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
由于很多中职院校的统编建筑教材已经相对滞后,很多专业知识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建筑专业的教学需要摆脱传统教材的限制,对落后的建筑知识内容重新编写,增加一些涉及面广、具有时代特征的选修课,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建筑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例如,建筑设计是建筑专业课的主干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增加绿色节能设计、智能设计等内容,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的设计方法,促进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比重
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常常涉及到多种技术、多种学科和多个工种之间的协调,并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单纯针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懂得建筑行业规范和最新的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比重,定期安排学生到建筑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生产调研,这对建筑行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将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体化”的实训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这时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实现中职建筑专业课教学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就必须重视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化、实体化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此,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措施,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积极适应。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建筑设计和现代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建筑专业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的展示,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等环节的信息化素质,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设计和绘图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和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教学也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紧贴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和创新现有的建筑专业课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中职建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志,杨哲.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及其实践初探[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4).
[2]崔辉. 基于模块化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 安徽建筑,2012(06).
[3]饶英惠. 中职学校《建筑给排水》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甘肃科技纵横,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