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遗传性血液病分子诊断技术体系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建立遗传性血液病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高度怀疑为遗传性血液病的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3例患者的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Sanger法测序和家系分析对其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了3例患者相应的遗传学损伤,并采用Sanger法对患者及其父母的致病基因位点的测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患者的遗传学损伤相符,每例患儿均获得了明确的分子诊断结果.结论 在遗传性血液病的分子诊断中,全外显子组测序是候选基因靶向测序的重要补充,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

其他文献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对提高项目申报中标率及成果获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建院以来,重视科研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全院形成了科技兴院的共识,
目的 分析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总结手术体会,以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45例大隐静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长期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试图建立此种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探讨其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从人胎上臂取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CD34、CD90、CD105等细胞表型;染色体分析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OSM)等细胞因子对第3~30代细胞进行肝细
目的 通过对2例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患儿临床症状及PK-LR基因新突变类型的报道,探讨PKD的PK-LR基因诊断方法及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及201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例P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实际工作和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医院内部网络上大多数的应用,对医院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出现破坏的事件,将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就医院内部网络存在
目的 探讨伤口呈色显影预测重症肢体缺血患者血运重建术后溃疡愈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成功实施A
期刊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整体护理、社会护理、多元化护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