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方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以培养全面人为己任,而人的全面性则表现在人应具有科学人文精神上。数学作为教育的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方面发现其内蕴的科学精神。新的时代使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教学惟一的目的,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渗透科学精神教育,这对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进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个性发展健全的人大有益处。因此,把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贯彻在数学学科教育之中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科技兴趣,引起探究动机,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源泉。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理念已被认可,并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精心创设一些数学科技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如通过讲数学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力量,受到教益;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开展数学智力竞赛、撰写数学小论文,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可开展数学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发挥学生身体各部位
  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挥学生智能的目的。在教学情境中渗透科学人文精神教育,鼓励、认同并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科技兴趣,萌发源源不竭的科技创意。
  二、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逐步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1、联系教材介绍数学史料,激发科技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数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数学史材料。联系小学数学教材,介绍相关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公式产生的背景和发现思维,可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启迪学生的科技思维。结合公式,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成就和对数学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科学真理的良好科技品质。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使他们从整体观和历史观上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科技见识。
  2、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看到了科学的重要价值。
  三、教师应抓住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科技活动
  1、科普名著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培养科技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如《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等。教师可定期组织“数学知识小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另外,还可要求同学们收看、收听科技节目,参观科技展览,以拓宽其科技视野。通过阅读科普名著的活动使学生投身到科学活动中去,将对完善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组织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后,可调查当地能源的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再如学习了“利息”后,學生可到当地银行调查利率,并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爸爸妈妈合理安排家庭余款的储蓄。充分发展学生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科学地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水平。
  四、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1、克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学校教育应该从实质上加强素质科学教育,注重青少年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观。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学惟一的目的,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渗透科学精神教育,这对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进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个性发展健全的人大有益处。
  2、克服以教师为中心,树立民主化与个性化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对涉及的方方面面提出质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克服传统教育中严重制约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教师个人中心主义。传统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加怀疑地接受,教学中缺乏民主,而且,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的因材施教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总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全身心和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让科学人文理念真正渗透到灵魂,就应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结合鼻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下切除广基声带息肉的优越性。方法 对40例广基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支撑喉镜与鼻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联合应用行手术治疗。结果 一
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此,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明年的投资方向和重点项目,首
少先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经过一代代师生在少先队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精神风貌与行为方式,是教师、学生所持有的共同信念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
水输送是生命必须的活动,为完成机体动态的水输送,生物体内必须具有特殊的水输送装置。1988年Age等在研究红细胞膜分离纯化Rh多肽时发现了一个28kD的疏水性跨膜蛋白,称为形成通
语音学(phonetics)是研究人类言语声音的科学,而听力康复的主要目的旨在帮助听力障碍者补偿听力、增加言语可懂度、增强在噪声中的识别能力等.运用语音学知识可以提高我们应
低年级的学生犹如一块空白的画纸,怎样在这空白的画纸上画出绚丽的图画呢,这要求低年级的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好学生的基础,那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现就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正确示范.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教师示范等第一自然时,可
交互式电子白板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渐地走进了日常教学过程中,它强大的教学功能让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许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的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那么对于这样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如何才能挖掘其更多的教学功能,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上的辅助作用呢?下面就以几个课堂实例来谈一谈。  一、化繁为简,强化操作  例1: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如图1,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这类求不规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高危婴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及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88名(776耳)出生3~40天的高危婴
经和脑干功能障碍的方法。BAER常称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或B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