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遗物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sh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和1992年,对于焦作的周家,是两个最为悲伤的年份。
  1976年1月8日,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邮递员突然送来一封电报,是邓颖超发来的,说总理逝世,在京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也是总理生前的安排。放下电报,晋菊清哭着要去北京,周荣庆则把着门,满脸泪水,说既然七伯和七妈不让去,咱就得听他们的话。事实上,就在总理逝世前一个多月——农历1975年11月初七,68岁的王兰芳已经先走了一步。
  1988年春,晋菊清从周恩寿家人那里得知,七妈邓颖超病重了。这一次,晋菊清执意一个人去北京看望,病中的邓颖超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和晋菊清说话:好孩子,不许哭,要坚强……晋菊清从北京回到焦作不久,丈夫周荣庆也一病不起,1992年1月15日,丈夫走完他63岁的人生历程。病中,周荣庆最后悔的是:没有和妻子一道去北京看望七妈。
  周荣庆逝世不到半年,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晋菊清从广播中听到了噩耗,带着3个孩子去北京送七妈最后一程。在北京,她和其他亲属一起乘军舰把七妈的骨灰撒向海河……
  周总理夫妇先后逝世后,作为周总理的至亲,晋菊清一家分到了9件遗物,包括周总理经常佩戴的“为人民服务”胸章,邓颖超用过的体温表和他们的秋衣、秋裤、枕套、枕芯等。这些遗物,晋菊清前些年捐给淮安周恩来故居一部分,唯独那件化纤大衣,她一直珍藏着,这是邓颖超在世时常穿的红都服装厂生产的大衣,蓝色,化纤料子。
  晋菊清还珍藏着一些老照片,是家人在北京与总理和邓颖超一起拍的,有20多张,夹在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老相册里。每当想念总理和邓颖超的时候,晋菊清就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一张一张细细翻看。晋菊清说,两位老人为革命做过那么大贡献,还一生甘守清贫,作为周家的后代,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干活吃饭,决不能干出半点让老人家在天之灵不安的事情来。
  “呕心沥血西花厅,长街热泪祭清明;当年海棠依旧在,不见拾香旧日人。”这是一位网友看完《海棠依旧》后写下的感言,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好总理的无限怀念和追思。
其他文献
当大多数人都在讨论流拍惨状时、当齐白石也流拍的时候、当徐悲鸿夺走了齐白石的头把交椅、当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瓷器杂项还有为数可观的种类暗藏着未来的新热门时
我在大一时喜欢上第一个人,他和我是老乡,老乡聚会之后,我们经常在QQ上聊天。也见过面、吃过饭,两个人关系很好,我一直等他跟我表白,但是他没有。到了大二,不知为什么他对我彻彻底底的冷漠。之后我也再没有怎么联系他。但四年了,我一直忘不了他。  大二时,认识了一位师兄,一次出去玩,他牵了我的手,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他的女友。听说他是个采花王子,其实跟他在一起,是有一点气那个我喜欢的人。我想,有一天让现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随着两国之间合作项目与领域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渴望更多地了解印度的文学作品;同样,越来
尼采与瓦格纳的相交与决裂,是艺术史上的不解之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昔日同盟走向决裂呢?我们惊奇地发现,令两位艺术家心心相惜并导致二人分道扬镳源于同样的因素——音乐精
由于“英国青年艺术家”(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在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屡创天价的英国当代艺术成为当今世界艺坛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回顾一下欧洲历史就会发现,每一个西方国家的文化形象和地位都在不停地流变,艺术也不例外。唯一共通的是殊途同归,在欧洲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它们都逃脱不了现代化的命运,这也是本次英国西北部公共艺术收藏展在中国巡展的主题:“走向现代:英国美术三百
一、跨文化与跨学科你来我往,形成了路。文化就是在这条路上交流的,如遇改道,虽当别论,仍不失交流之实。笔者在此没有产生文学性阐释的念头,更多的是热衷于朴素的历史感,亦不
2003年,艺术家李涛在北京顺义区后沙峪租了一块两亩半的地,租期从2000年算起,一共50年。那时候政策允许,租金也便宜,每亩地只要6万元。之后,李涛在这里建起了一个500平米的工
一、增强自信是解题的关键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能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做题,善于做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放假时约几个朋友一起出来玩耍,明明是面对面的聚会,但不知为何,大家还是拿起了手机各玩各的。唉,就是这么无奈,数码产品在聚会时永远扮演着一
当前,关于历史题材的创作很多,但是,大多数创作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首要的问题就是历史的真实性的问题,这就需要实现历史文学创作中的重建。历史文学创作中的重建指的是,根据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