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摄影家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这样痴痴地迷恋高原
  人过不惑,懈怠和懒惰总想束缚人的手脚,作为军事摄影家的刘应华没受束缚。他按动快门的手,不断寻觅的脚,使我们常能领略到他幅幅灵性飞动的精美摄影作品。不知应华的人,你很难把他与高原联系在起。一米六几的个头,瘦瘪干巴的身体,硕大的摄影行囊挎在他的肩上,走起路来歪歪斜斜的,总让人为他担心。可是,在他驻守的云贵、西藏高原上,他却能个头不高站得高,双腿不长跑得快,常年碎步如飞,穿梭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常常把高原踩在脚下。在个个边陲的军营,一座座雪山的阵地,应华发现着美,定格着美。蓝天白云的比衬,雪山圣河的洗礼,使他在不断的追寻中越发显得年轻并充满活力。
  


  刘应华,现为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专职摄影,上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特约记者,《空军报》驻站记者。1986年9月,自购一台“奥林巴斯-10型”走进军校开始自学摄影,从亚当斯的水浴法开始苦苦地探索摄影之路,经过两年的刻苦自学,便在空军政治学院和上海青年宫成功地举办了个人影展。由此开始,刘应华疯狂地着迷摄影艺术。1993年5月,刘应华走上了专职摄影岗位,来到大西南这片热土,对他来讲真是如鱼得水,每年都有近半年的时间奔跑在边防一线,从世界屋脊的每个雪山阵地到巴山蜀水的基层连队,从云贵高原的一线部队到秦川大地的飞行院校,都留下了应华无数的足迹,所属部队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雷达阵地,应华都留宿过,仅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就登过28次。凭着对边防部队的炽热情怀和摄影事业的执著追求,刘应华拍摄了大量优秀的军事摄影作品,先后在军内外发表作品4500多幅,其中800多幅作品在军内外获奖,其代表作有:《山娃长高了》(1991年解放军生活第二届彩色摄影大赛一等奖)、《干里眼》(1994年获空军摄影艺术最高奖“蓝天杯”奖)、《婴儿,在万米高空诞生》(在1995—1996年获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荣获等奖)、《孔繁森收养的藏族孤儿入伍了》(1997年获全国第四届“五四”新闻奖摄影作品类等奖)、《高原新兵的心声》(2000年“南岭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中荣获等奖)、《山河壮丽》(2004年获尼康“影像从心”全国摄影创作大赛二等奖)、《喜盈盈》与《夜鹰行动》(分别于2001年,2004年连续两届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艺术最高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艺术奖”)。“歼十”战机列装部队后,刘应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一线部队,用摄影语言记录了从“歼十”战机列装部队的首次开飞到“歼十”战机的首次夜航训练,从“歼十”双座教练机的首次列装到“歼十”双座教练机的首次开飞。可以说,每一个重要的日寸刻,他都在现场目击全过程,使他成为共和国“歼十”战机从列装部队到形成战斗力的历史记录的第一人。
  近二十年的摄影生涯,因完成采访任务出色,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他对军事摄影的体会是:不深入基层一线,难以捕捉“鲜活”的题材;没有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难以进入摄影的最佳境界。艺术是心灵的艺术,只有用心去热爱、用心去细读、用心去感悟,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拍出好的作品。捕捉具有时代感的“兵味”作品,便是他的追求。
其他文献
2月13日,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TRDI)与三菱重工集团在神奈川县的相模原制造所首次披露下一代主战坦克的试验车——TK-X,现场还专门请来日本防卫大臣、退休高官和社会名流。按照惯例,防卫大臣一般只出席有重大国防项目的发布活动(如日本“爱宕”号“宙斯盾”驱逐舰下水),可见TK-X坦克对日本防务的重要意义。在机动展示活动中,TK-X顺利完成了波纹路面行驶、大角度爬坡以及水池泅渡等机动演示项目,还特
期刊
隐身战机自1989年12月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首次亮相后,立即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巴拿马战争到海湾战争,从科索沃战火到阿富汗战争,直至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隐身战机在战争中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无所顾忌地出入地面雷达密布、防空火力森严的重要目标上空,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行动的“杀手锏”。有人甚至提出,未来天空是隐身飞机的天下。  隐身——我们似乎并不陌生,在很多神话和传说中,人类都流露
期刊
进气道是隐身飞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进气道隐身不好,发动机风扇和涡轮的正面暴露在八射的雷达视线之中,那无异于黑夜中手电筒照在闪亮的大门板上,想不看见都难。隐身飞机的历史不长,除了被取消的项目、无人机和研究机外,到现在只有6种飞机可以称得上是隐身飞机:F-117、B-2、F-22、YF-23、F-35和X-32,其中YF-23和X-32都是接近生产规格的飞机。有趣的是,这6种隐身飞机采用了6种不
期刊
“维克托Ⅲ”级(671RTM型)是前苏联海军攻击核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也是最令西方海军头疼的对手之一,目前这位老兵仍在俄罗斯海军服役,发挥着最后一丝余热。    发展经过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因为越战而进行战略收缩,而苏联借机开始大扩张,而且此时苏联在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特别是造船工业方面,由于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运用,大幅度地提高了舰艇的综合战斗情报指挥系统、声呐、导航设备等
期刊
若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117A“夜鹰”战斗机看作是第一代隐身战机的话,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B-2A“幽灵”轰炸机就是第二代。  随着F-117隐身战斗机的投产,美国国防部和国会要人也开始接受了“隐身轰炸机”这一概念,并于1979正式批准了空军提出的研制这种飞机的申请。次年,美国空军就研制“先进战略突防飞机”(ASPA)进行了公开招标,诺斯罗普公司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不断开发飞翼型
期刊
8月下旬以来,北海舰队对经过集中训练的一线作战部队进行了严格的实用武器考核。这次考核除机关业务部门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对训练科目正常考核验收之外,特别邀请了工厂、科研单位及院校的专家教授参与,利用部队现有装备加入多家单位在引导、反导领域研发的新设备、新成果,共同打造多种复杂的战场环境,加大对抗和打击难度,使每一次、每一种武器的使用部如同面临强敌。实兵实弹的打击与多种方式抗击的残酷较量,使大家在训练
期刊
美国总统布什在日前向国会提交的2007财政年度政府预算中,提出了将52架F-117A战斗机分两年全部退出现役的建议。作为美国空军明星之一的F-117A即将提前退出江湖。F-117A代号“夜鹰”(Nighthawk),作为世界隐身战机的先驱者,在20世纪90年代的各场战争中都有它的神秘身影。  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国军用飞机(尤其是战斗机)发展的高峰。目前美国空、海军现役的主力战斗机,差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2月20日22时26分(北京时间2月21日11时26分),美海军“伊利湖”号“宙斯盾”巡洋舰在太平洋夏威夷北部海域发射一枚“标准-3导弹”击毁位于247千米高度轨道上美国失控的“NROL-21/USA-193”军事侦察卫星。    美军海基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失控卫星的实施方案    此次在轨失控的卫星是国家侦察局(NRO)的一颗试验型雷达侦察卫星,编号为“NROL-21/USA
期刊
冷战结束之后,恐怖主义大行其道,俄罗斯也被拖入无尽的恐怖事件之中俄罗斯对恐怖主义绝不屈服,坚决打击其最为器重的反恐怖部队就是精锐的内卫部队。    发展过程    苏联政权成立初期,当时“契卡”(即后来的克格勃)为了肃清苏联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而建立了第一支内卫部队成立之后,这支部队便与各种各样的敌对势力展开斗争,在苏联国内战争和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内卫部队担负了保卫领导机关、铁路、重要工业目标以及红军
期刊
如果说沙漠之鹰手枪代表着豪放的张扬,勃朗宁代表矜持的经典,那伯莱塔92则可以说是俊朗的现代艺术。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伯莱塔92系列出镜的机会绝对不少于各色经典名车,在熟悉枪械的爱好者看来,这款源自意大利的精品手枪也能带给自己无比的舒活和惬意。    溯源    伯莱塔92式自动手枪是在过去著名的伯莱塔M1922和M1951式自动手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伯莱塔手枪一贯有着自己创新的惯例,自从M19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