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尿微量蛋白检测早期预测造影剂肾损害的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患者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变化,评价四种尿微量蛋白定量指标对早期预测造影剂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06例,根据造影剂的用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造影剂量<100 ml,n=51)、B组(造影剂量≥100 ml,n =55).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尿液的mAlb、IgG、α1-MG和β2-MG的含量,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eGFR)的变化.结果 A组尿的α1-MG和β2-MG的含量较术前升高(t=-6.748、-11.173,均P<0.05).B组术后24 h尿液的mAlb、IgG、α1-MG和β2-MG的含量较术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3、-3.518、-10.773、-11.532、-10.773,均P<0.05);两组组间相比,术后mAlb、IgG、α1-MG和β2-MG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06、4.704、5.118、19.011,均P<0.05).结论 四项尿微量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造影剂肾损害和评价造影剂肾损害的程度.造影剂肾损害最早表现为对肾小管的损害.当造影剂用量≥100 ml时,出现肾小球损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肠病毒71型(EV71)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咽试子肠道病毒通用型RNA检测EV71(+)患儿5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病情转归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x2 =5.016,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475、3.687,P<0.05),治疗
目的 比较制霉菌素溶液漱口与氟康唑口服治疗念珠菌口咽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制霉菌素组20例,用制霉菌素溶液漱口.氟康唑组20例,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d.治疗3d后评估疗效.停药1周后评估是否复发.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85%,复发率分别为18.8%、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制霉菌素漱口可有效治疗念珠菌口咽炎,且复发率低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BiPAP)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出院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均有CO2潴留、低氧血症、pH值下降,差异无
期刊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影像检查特征,提高对肺结核的不典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门诊经痰查结核菌和临床抗结核治疗追踪证实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30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抗结核临床治疗结果与症状对比分析,右下叶后基底段和右下叶前内基底段病变部位的正确率均为80.00%.影像学检查结果总正确率为80.00%;本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具有正相
采用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法检测20只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皮肤、血浆及肺组织TGF-β1、ET-1、Ang Ⅱ的表达水平,并以2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①免疫组化法检测博来
细胞凋亡作为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其功能是清除组织器官中受损、衰老或是不需要的细胞而不破坏细胞生存的微环境.病理情况下细胞凋亡参与疾病发生的报道已很多,如艾滋病、神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瘸剜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所需平均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小板参数和白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300例MPP儿童(MPP组)在入院初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白细胞计数(WBC),并与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MPP组血小板增多(PLT> 300×109/L) 156例,发生率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