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素质正处于发展阶段,教育绝不能缺位。作为品德课程教学更应担负起道德素质教育的重托。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授课质量
1. 配足教师开齐课
没有思想品德课教师足够的数量,何以谈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学校应该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并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不能被其他学科挤占用。
2. 提高素质上好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学高为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自己良好言行引导学生,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3. 科研促教高效课
一方面学习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模式,积极进行交流,充分把握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把各自的长处优点整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题立项研究,邀请专家作引领,科组骨干带动,边教边研边提高,达到以研促教、科研促教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品德课程的功效。
二、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教师在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人们常用哪些交通工具?他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上班或你上学采用什么交通工具?你在上学的过程中看见过什么样的交通标志?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说说你听过或看过的交通事故。“如何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及情境,不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提供群体表现的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2.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
在《我是一只小小鸟》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对小动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维护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在《走进聋哑角色》模拟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聋哑儿童的无助,真切的感受到生命与友情的可贵,也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如教学《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时,开展洗手帕、系红领巾、穿衣服的动手训练;看谁的书包收拾得又快又好;看谁的衣服叠得又快又整齐;看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如教学《小商标、大世界》一课时,通过制作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里所购买的商品中,有哪些品牌、产地;各地的特产是哪些?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了解,体会到经济发展、商品丰富、人们生活繁荣,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利用电教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一课时,首先播放歌曲《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优美动听的歌声把同学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世界。紧接着,通过播放榕树爷爷与小鸟的对话视频,生动有趣地让同学们了解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小鸟是树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朋友,有树有鸟的地方才是我们最美丽的家园。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家园,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三、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源于教师的爱、尊重与信任。爱不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也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信任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社会性和德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尊重与信任,学生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接受老师。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教师善于用表扬与批评。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善用表扬,激发学生自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同时,对于后进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将难以奏效。思品课必须树立情感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道德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授课质量
1. 配足教师开齐课
没有思想品德课教师足够的数量,何以谈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学校应该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并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不能被其他学科挤占用。
2. 提高素质上好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学高为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自己良好言行引导学生,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3. 科研促教高效课
一方面学习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模式,积极进行交流,充分把握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把各自的长处优点整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题立项研究,邀请专家作引领,科组骨干带动,边教边研边提高,达到以研促教、科研促教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品德课程的功效。
二、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教师在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人们常用哪些交通工具?他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上班或你上学采用什么交通工具?你在上学的过程中看见过什么样的交通标志?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说说你听过或看过的交通事故。“如何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及情境,不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提供群体表现的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2.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
在《我是一只小小鸟》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对小动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维护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在《走进聋哑角色》模拟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聋哑儿童的无助,真切的感受到生命与友情的可贵,也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如教学《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时,开展洗手帕、系红领巾、穿衣服的动手训练;看谁的书包收拾得又快又好;看谁的衣服叠得又快又整齐;看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如教学《小商标、大世界》一课时,通过制作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里所购买的商品中,有哪些品牌、产地;各地的特产是哪些?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了解,体会到经济发展、商品丰富、人们生活繁荣,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利用电教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一课时,首先播放歌曲《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优美动听的歌声把同学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世界。紧接着,通过播放榕树爷爷与小鸟的对话视频,生动有趣地让同学们了解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小鸟是树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朋友,有树有鸟的地方才是我们最美丽的家园。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家园,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三、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源于教师的爱、尊重与信任。爱不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也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信任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社会性和德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尊重与信任,学生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接受老师。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教师善于用表扬与批评。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善用表扬,激发学生自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同时,对于后进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将难以奏效。思品课必须树立情感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道德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