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
  
其他文献
大纲呈现: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导引: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由命题者说了算,这有利于考试公平和评卷公正。其特点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但是,选择应该是符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文化始终是整个文化阵地中一朵不可替代的蔷薇花,特别是中国古代女性的爱情文化,微香满枝,却始终遭风雨吹打,长久以来,低吟浅唱的,大多是凄凉的爱情殇歌。  《诗经卫风氓》中的农家女子,是一个率性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典型代表。“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媒。”女子,聪颖灵慧,爱情蔷薇花在心头悄然绽放的时候,她丢弃了往常女子的娇羞,“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大胆
期刊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活跃的思维、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问题意识难得的种子。而这颗种子能否发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吹来了教学的民主化,吹来了鲜活的空气,为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
期刊
(一)要训练学生进行选材创新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因此,我们训练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用新材料来写。一位作家曾说:“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没有写出来,你看到了,想到了,写到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在选材上要有创新,就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深入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期刊
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我的教学经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对学生写作以口头或者是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方法,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大多数对自己都是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对于一篇文章,不管是口头表述的,还是书面表达的,教师在评改的时候,当面
期刊
一、“学”有目标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效果与学习的目标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的目标越明确,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我们要明确本节课的目的任务;在每次自主学习之前,要明确研究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居支配地位的,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
期刊
一、初读感知,通读全文   1、以读通为标准   先让学生自己默读。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词义;自己尝试疑难文句的断句,慢慢领悟其含义。达到于句知晓其义,读之顺畅。选择基础较差的同学朗读,充分暴露朗读环节的缺漏,以便及时纠正。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提问基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就语文教学来说,提问的设计与答应是为了语文的学习,特别是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一)语文课堂提问需要坚持的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设
期刊
中考语文120分,50分的作文在试卷中所占比重之大是人皆共知的,其得分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一篇好的作文得分能在48分以上,甚至满分,而一篇较差的作文得分可能不足25分,要想使中考作文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以下有几个方面的小秘诀:  一、思想内容应深刻  思想内容深刻是作文得分关键。我市中考作文命题大多是内容丰富的作文,考生或表达对学习的感悟,或阐述自己对生活独到的见解;而那些得分较低的考生作文,
期刊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学同仁的共识。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对文本知识讲授的平面静止状态,学生没有对文本直接的接触、观照、感受和解读,作品对他们只能是外在的、疏远的、异己的,谈不上什么艺术接受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思维,因此,使语文教学由平面,迈向立体化,无疑是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本人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