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训练学生进行选材创新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因此,我们训练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用新材料来写。一位作家曾说:“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没有写出来,你看到了,想到了,写到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在选材上要有创新,就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深入生活,收集写作素材;还要让学生加大阅读量,布置学生假期阅读中外名著,多记多想,积累素材。有了写作的素材,还要求学生大胆地抛弃那些你用他也用的“陈谷子,烂芝麻”,而去选用那些紧扣社会节奏,反映当代生活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入文。只有选新材,走新路,作文才能具有新意。
  (二)要指导学生进行立意创新
  古人云,文“以立意为宗”。文要取胜,贵在意有创新。而意要创新,关键在于面对题目选材时要善于从他人习以为常的材料中挖掘出他人没有或尚未发表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新颖别致。我们教师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能力,使其作文立意有独创性。
  1、运用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如指导员学生写《路》时,可以对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开拓和挖掘出新的立意:
  [角度一]从路的作用角度思考
  (供人、车辆通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计报酬,不求索取,默默无闻。由物及人联想: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有许多为他人,为国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立意:颂扬无私奉献精神。
  [角度二]从路的变化角度思考:
  立意:赞美祖国的建设成就,抒写爱国之情。
  [角度三]从路的特点(多)角度思考:
  (联想:人生之路有正路、邪路。)
  立意: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之路。
  [角度四]从路的特点(崎岖)角度思考:
  (联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
  立意: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道路上,只有沿着崎岖小路攀登,克服艰难险阻,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角度五]从路的形成(走出来的)角度思考:
  (联想:事业的成功靠开拓)
  立意: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勇于创造,敢于开拓,事业才能有所成功。
  可以启发学生从中立意,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2、运用求异思维指导学生作文
  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对这句名言,我们也可这样认为:这是失败者推卸责任。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得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从多年的实践体会来看,我认为以下五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有老师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深表赞同。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
期刊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二十多年了。如今,语文教学步入了一个困境,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依然困扰着我们。语文课缺乏语文味甚至枯燥乏味,症结在哪里?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反复的思考和琢磨,让我得到了一点教学心得。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建构语文学习的大市场环境,注重对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料的利用与开发,让学生由课本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关注
期刊
一、情感陶冶法    在教育教学或活动中,借助媒体或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营造烘托情感氛围,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思想和心灵上的共鸣,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方法多使用于课堂教学中。比如,我在讲授《心中的鹰》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亚东《向往神鹰》导入本课。亚东宽厚洪亮的歌声,屏幕上展翅翱翔的雄鹰,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激发了起来,学生们不由地沉浸在这粗犷动听的歌
期刊
一、注重旁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即使是文章写得一般也要尽量展出好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用得好,画上表示用得好的符号或写几句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如“能灵活运用平时积累到的词语”“过渡句能很好的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即使有不当之处也会写上“想一想,换上哪个近义词会更合适”。学生看到了老师认真的态度,明白了自己哪儿写的不好,怎样修改。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的写作热情越
期刊
前些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增设了听写测试题:听两遍新闻录音,笔答五道题。其中一道听新闻后写出新闻标题的考题,考生答题情况大大出乎阅卷老师的意料,答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出考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死角。  无独有偶,近日上海《青年报》 登载一条并非杜撰的“笑话”:某大学一同学要外出,想给另一同学留个便条,可“钥匙”两字不会写,问遍寝室皆不知,最后只好用“KEX”代替了事。该报又报道:华中理工大学对入学新
期刊
我是一名工作在农村中学的普通老师,在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数年中,我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够重视,尤其是农村的中学老师。说到底,这还是中、高考评价成绩的指挥棒所决定的。上面考什么,我们就学习什么,不考的知识,就一笔带过,甚至是只字不提。由于现在的考试只要以书面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的书面解题能力,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语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听说训练就形同虚设了。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典雅华美的语言,深邃丰富的内涵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显然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背诵、默写,而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等。那么,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期刊
大纲呈现: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导引: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由命题者说了算,这有利于考试公平和评卷公正。其特点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但是,选择应该是符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文化始终是整个文化阵地中一朵不可替代的蔷薇花,特别是中国古代女性的爱情文化,微香满枝,却始终遭风雨吹打,长久以来,低吟浅唱的,大多是凄凉的爱情殇歌。  《诗经卫风氓》中的农家女子,是一个率性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典型代表。“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媒。”女子,聪颖灵慧,爱情蔷薇花在心头悄然绽放的时候,她丢弃了往常女子的娇羞,“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大胆
期刊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活跃的思维、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问题意识难得的种子。而这颗种子能否发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吹来了教学的民主化,吹来了鲜活的空气,为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