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现代教师的必然选择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转型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社会生活及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为此,教师要强化以下几种教育观念。 ——强化人文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求真是鼓励学生不懈地探索,不仅要掌握已知的东西,而且要创造性地发现新的东西;求善是让每个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科学是态度问题,人文是责任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让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出路和前途,也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振兴。 ——注重学法指导。学法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注意教法的改革、探索和创新,不要老是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权威,要把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做到“三导”。一是“诱导”。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忘我的追求,直至为某项事业而献身。二是“引导”。即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爱观察、爱讨论、爱提问、爱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三是“指导”。即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学习、会自学。通过教师的“三导”,使学生做到“八动”,即动脑想,动眼看,动耳闻,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情读,动心用。
  ——加强问题意识。要教育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经常主动自觉地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我们不能只培养顺从型的学生,还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没有问题”,只能说聪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方式和手段有问题,是教师没有发现问题,也说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尤其要多提一些让教师必须通过查找资料才能完整回答的问题。不要怕学生问倒自己,要把回答学生提问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
  ——倡导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教师不断用心发现受教育者的长处、优点和才能,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予以鼓励,让受教育者进一步发挥其长处、优点和才能,使其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自觉性、自信心。读过《沙粒的舞蹈》这本书的人或许还记得其中的一个细节。书中的主人公在青年时期学钢琴时,因与音乐教师有了分歧,曾一度厌学。一次,著名钢琴家艾米尔·冯·萨尔到他学校访问,听了他的演奏后,在他额前吻了一下,并说:“我的孩子,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他听了我的演奏后,他在我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吻,它来自贝多芬,是他在听了我演奏后给我的。’我已经等了多年准备传下这一神圣的‘遗产’,而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就是这一吻,使这位主人公感受到了莫大赏识,最终成了著名的钢琴家。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功效。
  ——树立新的人才观。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莫过于使学生个个成为有用之才,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对此,教育者必须树立新的人才教育理念。不仅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也要培养适应不同行业、不同技术领域的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要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可以这样说,只有不合格的教育,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广大教师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达到既要人人升学,亦求个个成才的目的。
  ——实现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不会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创新的教育必定缺乏活力。传统的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方法、模式、手段以及师道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育人观、评价观都要创新。学校要有计划地设计创新内容,创设创新载体,评估创新成果,树立创新典型,以创新实践引领理念的树立、观念的更新、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一所好的学校要在体制创新上优人一等,机制创新上高人一筹,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理念创新上超前一步。
  ——智商情商并重。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一就是对学生重智商的培养,轻情商的培养,甚至不少地方的学校根本就没有情商教育。实践证明,大凡成功者情商皆较高。会做难题、会背长文古诗这是智商高,而有毅力、有意志、懂友善、知孝敬、有爱心、能吃苦、会合作等则是情商高的体现。所以,教师应树立智商情商并重的教育理念。
  ——崇尚人本教育。人本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为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育发展要靠人,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为了人。学校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五心”,即:爱心、耐心、信心、诚心、细心。 ——追求和谐教育。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从学校走出来的人,不一定是科学家,不一定是工程师,不一定是教授,但他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和谐,课堂要和谐,学校也要成为和谐校园。而在和谐校园中,人的和谐是关键,事的和谐是核心,物的和谐是保障,景的和谐是窗口,情的和谐是基础。所以,在追求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是前提,营造和谐课堂是基础,通过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
  
  (责编 刘 波)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传授理念、死背教条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人性化的教学所取代,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尊严的主旋律逐渐在校园中唱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贯穿“人本思想”,体现“人性化”教学,即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理想,是指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旗帜。只有把握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理清办学思路,才能不断创新。基于此,我们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提出了如下治校方略。    一、人文立校促发展    人文立校就是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从人的需要出发,关注人的前途,凝聚人的力量,以教师发展为本,促进学校发展。  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举办教师课堂教学“练功比武”活动,请专家来校讲学,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学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大家所公认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我省
■ 儿童获得了自尊和自信后会很好地悦纳自己,不会自暴自弃,这样就会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良好的行为。  ■ 儿童对自我的判断多是来自外部,常常把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当做真实的自我,尤其是来自父母和老师这样的权威者的评价,更能让儿童确信自己是什么样的孩子。    案例:  新年伊始,四年级一班转来了一个瘦小文静的小姑娘,她十岁了,穿着整齐干净。领她来的是她的父亲,岁月的沧桑清晰地印刻在他脸上,佝偻的脊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应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教育教学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出发,即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活动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而能力是运用知识和体现觉悟的核心要素。本文拟结合高三毕业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
目的:为提高中药煎剂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分析影响中药煎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开展中药煎剂微生物限度监测工作对提高中药煎剂
一、设计理念 '先行组织者'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1960年提出.'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将学习的新材料之前,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的学习材料
期刊
我希望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成为专家型的班主任。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专家”的含义是:第一,这位班主任课上得很棒;第二,他还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一技之长。  我不止一次听一些校长这样介绍某位老师:“这位老师虽然课上得不是太好,但适合做班主任。”对此,我总是表示怀疑——一个连课都上不好的老师,果真适合做班主任吗?  我想起了杰出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一句话: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