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的本土化实践路径探析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西方叙事医学的早期研究文献进行追溯与分析,勾画出相对完整的历时线索,旨在了解西方当代叙事医学发展的脉络,认识以丽塔·卡伦为代表的叙事医学兴起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研究通过补充医学人类学叙事相关的研究实践分析,强调多学科交叉及批判视角的重要性;通过阐述国内外叙事医学教育现状,概括国内路径的特征,促进叙事医学教育本土化进程。

其他文献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是少见的胰腺肿瘤,生长缓慢,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质。手术切除是目前胰腺SPT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对于体积巨大的胰腺SPT,手术切除具有挑战性,常因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操作空间小等原因被迫放弃。本文介绍一例巨大胰腺SPT患者,第一次行剖腹探查术时,术中因出血多不易控制等原因终止切除。5年后,在患者肿瘤体积明显增大、症状体征明显加重的情况下,再次行剖腹探查术,应用射频消融辅助,将肿瘤完整切除。截至2021年8月15日患者无瘤生存已达87个月。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提示,射频消融在腹膜后巨大肿
期刊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内皮来源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肿瘤。其好发于皮肤、四肢等浅表部位,发生于肝、脾者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2例分别原发于肝与脾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诊治经验。
期刊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转移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促使更多的研究探索新辅助治疗策略,旨在改善预后和降低复发率。虽然缺乏指导治疗决策的高级别证据,但包括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局部和系统疗法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可能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肝内胆管癌(ICC)恶性程度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手术仍是目前ICC有可能获得长期存活的主要手段,但I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ICC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ICC的DNA、RNA、表观遗传、蛋白质、微环境等肿瘤模式也逐渐被发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ICC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混合现实作为一种新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外科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混合现实技术在术前制定并评估手术方案、术中实时精确导航及肝脏三维虚拟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使肝切除更加精准且个性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混合现实技术辅助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应用潜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常见的脾脏疾病,通常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脏体积增大和(或)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综合征。脾亢最常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移植术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合并的脾亢,但也存在部分患者经肝移植后脾亢持续存在或缓解后复发。术后顽固性脾亢的其他治疗方式包括脾切除术、部分脾动脉栓塞等。本文就肝硬化合并脾亢行肝移植后脾亢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反思性实践指引下的反思行动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反思的整体性则要求个体能力的培育和反思情境的营造,但在目前的医学教育领域,缺少对反思性实践行动中各参与主体及功能要素的全面审视。为加强反思情境的营造,本文分析了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建构的内部逻辑,阐述了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的整体协调、多元开放和动态平衡的外在特征,尝试提出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的内外生态建设路径:平衡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内部生态,协调医学院校反思性实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案例库分为医学史类案例、医学人物类案例、临床诊疗类案例和医患关系类案例4个板块,将临床医学生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整体。高质量案例库的建设,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合作;学校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案例库的
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之间既存在共性特征又相互区别。医学英语课程需要协同实现以医学生为育人对象的课程思政目标。本文基于医学人文教育视角,从医学英语教材、中国传统医学名家故事、国际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英语时文导读、中医药英语文化等角度,深入挖掘医学英语教学资源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精准提升当代医学生医学伦理、大医精诚、医学人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和中华医药文化自信,培养面向新时代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人体解剖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挖掘和提炼人体解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梳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高校推行和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步骤,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87.6%(148/169)的学生对领悟生命意义方面感到满意;84.0%(142/169)的学生对总体教学设计感到满意;82.8%(140/169)的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