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案例库分为医学史类案例、医学人物类案例、临床诊疗类案例和医患关系类案例4个板块,将临床医学生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整体。高质量案例库的建设,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合作;学校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案例库的
【机 构】
:
湖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部,十堰 442000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0湖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十堰 44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医学教育改革。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案例库分为医学史类案例、医学人物类案例、临床诊疗类案例和医患关系类案例4个板块,将临床医学生理想信念、敬业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整体。高质量案例库的建设,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合作;学校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案例库的建设和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胆道支架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与单纯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起至2021年2月。比较胆道支架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与单纯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以患者1年生存率、胆道支架术后6个月再梗阻率、术后并发症为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2篇随机试验,7篇回顾性研究。共443例患者纳入分析,21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评估的8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前CT进行三维重建,并依此设计手术方案,进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8例脾脏肿瘤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7~67岁。三维重建数据显示,1例患者剩余脾脏体积不足30%,予以排除,共7例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7位脾脏肿瘤患者均顺利进行了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其中5例行上极切除,1例行下极切除,1例行中极切除,手术时间65~295min,术中出血量30~800
Abernethy畸形合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临床罕见,且Ⅰ型多于Ⅱ型。本文回顾分析了一例Ⅱ型Abernethy畸形合并肝脏FNH患儿的诊治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Abernethy畸形合并FN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是少见的胰腺肿瘤,生长缓慢,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质。手术切除是目前胰腺SPT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对于体积巨大的胰腺SPT,手术切除具有挑战性,常因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操作空间小等原因被迫放弃。本文介绍一例巨大胰腺SPT患者,第一次行剖腹探查术时,术中因出血多不易控制等原因终止切除。5年后,在患者肿瘤体积明显增大、症状体征明显加重的情况下,再次行剖腹探查术,应用射频消融辅助,将肿瘤完整切除。截至2021年8月15日患者无瘤生存已达87个月。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提示,射频消融在腹膜后巨大肿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内皮来源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肿瘤。其好发于皮肤、四肢等浅表部位,发生于肝、脾者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2例分别原发于肝与脾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诊治经验。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转移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促使更多的研究探索新辅助治疗策略,旨在改善预后和降低复发率。虽然缺乏指导治疗决策的高级别证据,但包括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局部和系统疗法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可能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肝内胆管癌(ICC)恶性程度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手术仍是目前ICC有可能获得长期存活的主要手段,但I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ICC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ICC的DNA、RNA、表观遗传、蛋白质、微环境等肿瘤模式也逐渐被发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ICC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混合现实作为一种新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外科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混合现实技术在术前制定并评估手术方案、术中实时精确导航及肝脏三维虚拟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使肝切除更加精准且个性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混合现实技术辅助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应用潜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常见的脾脏疾病,通常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脏体积增大和(或)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综合征。脾亢最常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移植术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合并的脾亢,但也存在部分患者经肝移植后脾亢持续存在或缓解后复发。术后顽固性脾亢的其他治疗方式包括脾切除术、部分脾动脉栓塞等。本文就肝硬化合并脾亢行肝移植后脾亢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反思性实践指引下的反思行动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反思的整体性则要求个体能力的培育和反思情境的营造,但在目前的医学教育领域,缺少对反思性实践行动中各参与主体及功能要素的全面审视。为加强反思情境的营造,本文分析了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建构的内部逻辑,阐述了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的整体协调、多元开放和动态平衡的外在特征,尝试提出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的内外生态建设路径:平衡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内部生态,协调医学院校反思性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