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团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生态循环系统同样遵循经济原则,因此生态型职教集团能够形成经济上的“再经济”,以其循环经济的优势在市场中发挥其竞争优势拓展其发展空间。本文结合生态系统及职教集团的相关概念构建了生态型职教集团发展模式,并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生态型职教集团所可能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生态系统;职教集团;循环经济;SWOT分析法
一、生态型职教集团的内涵及其构成成分
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是指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使资源得以有效使用的系统。“集团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目的是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生态型职教集团这一概念则是生态系统与职教集团内涵的外延扩展,是一个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衔接构建集团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见图1),这一系统能够形成经济上的“再循环”,从而在市场中发挥其竞争优势拓展其发展空间。
由图1可见,生态型职教集团主要由职业院校、职教管理集团和企业单位三个部分构成。生态型职教集团通过院校、企业及职教集团之间的有机结合,由职教集团牵线,院校针对企业订单式招工,利用企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让设备资源既用于生产又用于教学,让员工既授业又投产,让学生又学习又生产,让退休后不适合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员工,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院校培养后的剩余人才可以通过职教管理集团推向市场,从而推出一种由职教集团统筹,企业提供硬件,院校提供软件,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和循环资源,使院校、企业及职教集团三方形成共建、共享和共赢的运作模式。
二、生态型职教集团的SWOT分析
1.优势。生态型职教集团不仅具有其他职教集团所具备的整合资源和优化资源,减少院校和企业对一些设备和人才的重复投资,从而达到一种共建、共享和共赢模式的优势外,生态型职教集团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课程理论的合理开发,还有利于避免职业院校闲置资源的浪费等;对于企业而言,它不仅有利于企业打造适合企业的员工,有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和企业品牌的建设,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企业文化等;对于从社会而言,它有利于避免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之间的资源浪费,有利于产生更大的教育、经济、社会效益。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生态型职教集团将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并动态地加以组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应用的“零距离”对接,从而使接受“非连续学程、往返式学习、终身型教育”的新型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现实,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
2.劣势。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当各个营养级数量及其组成成分适量协调发展时生态系统才能保持最佳的平衡。同样,生态型职教集团并不是囊括的学校或企业越多越好,覆盖的专业越全越好,生态型职教集团只有在边际成本降低,即增加一个成员或成员内部数量能够降低集团成本时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成员内部数量的过度扩张或者过度缩减都将破坏生态型职教集团的平衡,生态型职教集团只有在自身可调节能力下集中自身优势,在真正有实力的方面谋求发展,才能突破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能发挥生态型集团化的乘方效应。然而,纵观我国的职教集团,集团内的联结过于松散,循环经济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贪多求大求全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改变办学思路和运作方式,依然会导致浪费和低效率,而且一旦穿上新鞋走老路,这不仅会使集团自身裹足不前甚至一退千里,而且对集团内部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成员也会带来毁灭性打击。
3.机会。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是我国职业教育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经历了前期的职业学校数量的积累,我国职业教育已初具战略规模,但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布局还不太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有限且利用率不高,投入比较分散,“投入一产出”的比较效益不明显,各职业学校都迫切需要在前期粗放式增长的基础上再寻求集约化发展的新突破口。生态型职教集团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其循环经济的优势应运而生。
随着职教集团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十五”期间国家规划级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推动下,有关职教集团的研究逐渐增多,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观点,同时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政府的大力肯定和支持下,全国各省市的职教集团的实践也蓬勃开展,这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生态型职教集团以后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威胁。生态型职教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循环利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校企互动合作的方式比单纯的校际合作更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生态型职教集团的外部威胁依旧存在。虽然职教集团的组成成员由于契约的存在,稳定性较强,可退出性较弱。但是对于成员内部的学生或员工而言,他们没有契约的约束,因而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当生态型职教集团与高等教育或专业的职业培训相比没有更大的吸引力时,学生或员工就会产生流失,而且流失的通常是希望能获得更好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或员工。这种人才外流不仅导致集团资源浪费,同时集团还需为再此培养同等人才而花费更多的成本。
同时,生态型职教集团通常规模较大,不仅在横向联合而且在纵向进行衔接,就某一区域而言,这种大规模的合并与联盟,必然导致学校数量少和学生求学距离增大,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求学成本。而且合并后的职教集团为了尽快打造品牌,通常会增加集团基建条件和实验配套的建设,从而使入学费用增加,这些成本的增加都可能导致他们选择单个的职业学校。
三、构建生态型职教集团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构建生态型职教集团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职教集团的组建本身就是本着优化资源的原则而产生的,而且生态型的职教集团能够实现集团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应突出经济原则。因此,如果组建后的生态型职教集团不能发挥其循环经济的优势,那么庞大的职教集团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2.系统原则。系统理论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组建后的生态型职教集团是个较为庞大的管理机构,在组建过程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合理组织和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明确组建后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集团内各成员的潜力,从而提高集团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3.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职教集团可以采取横向合并,也可以选择纵向合并,甚至横向纵向同步合并,但是一个职教集团的组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大越不容易前进,有碍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当集团吸纳的成员不利于資源重组及循环利用时,它很可能成为职教集团的隐患。因此,组建生态型职教集团应从实际出发,不应盲目扩张,应在集团的可控制范围内吸纳增强性或互补性成员从而发挥出集团的优势。
由上可知,生态型职教集团是一个能够实现循环经济的优化系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生态型职教集团能够产生规模经济、网络经济、速度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效益;从组织学角度来看,生态型职教集团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和开放化更符合组织结构发展趋势。因此这一教育模式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将会成为今后职教集团化的主导发展方向。笔者仅对“生态型职教集团”这一概念有个初步的构想,具体理论支持与实践还有望于后续研究。
一、生态型职教集团的内涵及其构成成分
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是指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使资源得以有效使用的系统。“集团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目的是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生态型职教集团这一概念则是生态系统与职教集团内涵的外延扩展,是一个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衔接构建集团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见图1),这一系统能够形成经济上的“再循环”,从而在市场中发挥其竞争优势拓展其发展空间。
由图1可见,生态型职教集团主要由职业院校、职教管理集团和企业单位三个部分构成。生态型职教集团通过院校、企业及职教集团之间的有机结合,由职教集团牵线,院校针对企业订单式招工,利用企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让设备资源既用于生产又用于教学,让员工既授业又投产,让学生又学习又生产,让退休后不适合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员工,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院校培养后的剩余人才可以通过职教管理集团推向市场,从而推出一种由职教集团统筹,企业提供硬件,院校提供软件,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和循环资源,使院校、企业及职教集团三方形成共建、共享和共赢的运作模式。
二、生态型职教集团的SWOT分析
1.优势。生态型职教集团不仅具有其他职教集团所具备的整合资源和优化资源,减少院校和企业对一些设备和人才的重复投资,从而达到一种共建、共享和共赢模式的优势外,生态型职教集团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课程理论的合理开发,还有利于避免职业院校闲置资源的浪费等;对于企业而言,它不仅有利于企业打造适合企业的员工,有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和企业品牌的建设,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企业文化等;对于从社会而言,它有利于避免院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之间的资源浪费,有利于产生更大的教育、经济、社会效益。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生态型职教集团将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并动态地加以组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应用的“零距离”对接,从而使接受“非连续学程、往返式学习、终身型教育”的新型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现实,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
2.劣势。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当各个营养级数量及其组成成分适量协调发展时生态系统才能保持最佳的平衡。同样,生态型职教集团并不是囊括的学校或企业越多越好,覆盖的专业越全越好,生态型职教集团只有在边际成本降低,即增加一个成员或成员内部数量能够降低集团成本时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成员内部数量的过度扩张或者过度缩减都将破坏生态型职教集团的平衡,生态型职教集团只有在自身可调节能力下集中自身优势,在真正有实力的方面谋求发展,才能突破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能发挥生态型集团化的乘方效应。然而,纵观我国的职教集团,集团内的联结过于松散,循环经济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贪多求大求全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改变办学思路和运作方式,依然会导致浪费和低效率,而且一旦穿上新鞋走老路,这不仅会使集团自身裹足不前甚至一退千里,而且对集团内部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成员也会带来毁灭性打击。
3.机会。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是我国职业教育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经历了前期的职业学校数量的积累,我国职业教育已初具战略规模,但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布局还不太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有限且利用率不高,投入比较分散,“投入一产出”的比较效益不明显,各职业学校都迫切需要在前期粗放式增长的基础上再寻求集约化发展的新突破口。生态型职教集团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其循环经济的优势应运而生。
随着职教集团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十五”期间国家规划级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推动下,有关职教集团的研究逐渐增多,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观点,同时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政府的大力肯定和支持下,全国各省市的职教集团的实践也蓬勃开展,这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生态型职教集团以后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威胁。生态型职教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循环利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校企互动合作的方式比单纯的校际合作更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生态型职教集团的外部威胁依旧存在。虽然职教集团的组成成员由于契约的存在,稳定性较强,可退出性较弱。但是对于成员内部的学生或员工而言,他们没有契约的约束,因而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当生态型职教集团与高等教育或专业的职业培训相比没有更大的吸引力时,学生或员工就会产生流失,而且流失的通常是希望能获得更好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或员工。这种人才外流不仅导致集团资源浪费,同时集团还需为再此培养同等人才而花费更多的成本。
同时,生态型职教集团通常规模较大,不仅在横向联合而且在纵向进行衔接,就某一区域而言,这种大规模的合并与联盟,必然导致学校数量少和学生求学距离增大,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求学成本。而且合并后的职教集团为了尽快打造品牌,通常会增加集团基建条件和实验配套的建设,从而使入学费用增加,这些成本的增加都可能导致他们选择单个的职业学校。
三、构建生态型职教集团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构建生态型职教集团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职教集团的组建本身就是本着优化资源的原则而产生的,而且生态型的职教集团能够实现集团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应突出经济原则。因此,如果组建后的生态型职教集团不能发挥其循环经济的优势,那么庞大的职教集团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2.系统原则。系统理论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组建后的生态型职教集团是个较为庞大的管理机构,在组建过程中应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合理组织和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明确组建后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集团内各成员的潜力,从而提高集团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3.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职教集团可以采取横向合并,也可以选择纵向合并,甚至横向纵向同步合并,但是一个职教集团的组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大越不容易前进,有碍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当集团吸纳的成员不利于資源重组及循环利用时,它很可能成为职教集团的隐患。因此,组建生态型职教集团应从实际出发,不应盲目扩张,应在集团的可控制范围内吸纳增强性或互补性成员从而发挥出集团的优势。
由上可知,生态型职教集团是一个能够实现循环经济的优化系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生态型职教集团能够产生规模经济、网络经济、速度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效益;从组织学角度来看,生态型职教集团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和开放化更符合组织结构发展趋势。因此这一教育模式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将会成为今后职教集团化的主导发展方向。笔者仅对“生态型职教集团”这一概念有个初步的构想,具体理论支持与实践还有望于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