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阐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表现,从教师的工作压力、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教师的自我定位、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危害,并结合实例探讨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误区,强调我们必须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教师个人、学校、社会各个层面采取有效策略,对教师的心理问题加以调适、矫正,从而使教师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成因及表现 教师心理误区 积极心理形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所以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表现在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小学教师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表现
  教师这一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教学诸多方面的压力,并且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客观上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心理被严重挤压扭曲。
  近几年,有关教师暴力虐待学生的消息多见报端,有的是体罚学生,有的是将学生打伤、打残,甚至将学生逼死。其中一些还都是被学生和同事认为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笔者认为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这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
  1.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心理疏导、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而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甚至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有不适感觉,表现出固执、偏激、好为人师等不良倾向。
  2.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的肯定赞誉,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再加之教师这个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映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而学生的认知水平、感悟能力等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可能如教师期待的那样成绩和付出的劳动总是成正比。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精神不振,抑郁沮丧,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3.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的传统价值文化里,“敬业”与“奉献”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同时也成为教师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文化的传承已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却没有考虑到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拥有七情六欲,合理的物质要求;人们要求教师承担起社会责任,去爱每一个孩子,却没有顾虑到教师作为父母,同样担负着家庭的负担,对自己子女的关爱;人们要求教师甘为人梯,默默培育下一代,却没有顾及到教师也有自我实现的梦想。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不能有半点差错。这种观念无形中将教师职业理想化、完美化,使教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心理严重。
  4.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不注重过程,只看重最终结果,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这就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再说,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这种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5.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一方面,教师的劳动价值有很大一部分是隐性的,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标准去量化评价,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虽然说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经济发达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也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自我追求、自我期待、自我价值、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误区
  1.师德问题掩盖心理问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因为“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教师问题,却并不单单是师德问题。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社会只看到师德问题,实际上再往下深究,有时候往往是师德问题掩盖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尽管师德问题应该常抓不懈,但这并不是单纯给教师施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师德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教师心理健康这个层面上把问题解决了,师德问题就只剩下来自个别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了。我们的社会是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整个社会对于教育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有关教师的种种话题似乎也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但实际上人们真正关心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以及一切围绕分数展开的事物。对于升学率以外教师自身的状况,尤其是精神状况、心理问题,我们社会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社会不关注并不代表问题就不存在了,潜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疏导、缓解,就会直接影响工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我这里有一个案例困扰着我多年,每每想起都会让我心中隐隐作痛。那是一个暑假里发生的事情:一男教师身为工会主席暑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却在外地与异性有了不光彩的经历,学校认为是该同志的师德有问题对其作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开除了工会主席职务,谁知他并没有吸取教训,随后却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几次三番的轻薄女学生,当我代表组织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并不是单纯的师德问题,而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心理疾病,让其休假去治疗,但是效果甚微,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他十分清楚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很小就没了父亲,是母亲历尽艰难拉扯他长大成人,读了大学,当了老师,26岁时结了婚,生了子,谁知几年后又离了婚,前妻带着儿子远走他乡,杳无音信,后来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农村女孩结婚生了一个女儿,他发生事情时自己的孩子只有1岁多,可谓是上有80岁老母,下有幼子病妻,我明白无论是经济上、生活上该同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心理上的负担又是多么沉重,但是为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也不得不狠心劝其离职……其实这个教师的为人并不坏,对人热情,心地善良,对待工作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就因为原来是中学物理教师,因为中学撤并下到小学教自然,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心理失衡、再加上离异造成心理问题,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进而发展为心理疾病,无法从事教师工作,被迫失去公职,可悲可叹。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忽视教师心理问题
  (1)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了师生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培养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前提。
  (2)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才会产生心理问题,各方面发展较成熟的成年人不会有心理问题,教师更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就像生理疾病一样,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身上。不应该有不等于不会有,所以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
  (3)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与其他各项职业素质相比,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主观性和非操作性。由于缺乏测验的客观标准,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主观地认为自身完全健康,因此心理素质无形中成为他们的“身外之物”,无法从“我”做起;其次,由于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等于神经病”的误解以及对心理问题的神秘化诠释,人们往往不愿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加如此,只是用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对待生理疾病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心理世界的隐患。
  (4)大部分中小学校对教师思想的关心,往往局限于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等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不等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采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学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并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就可以大大避免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矫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
  1.学会平和乐观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学会悦纳自我
  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感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3.学会定位自我
  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能成为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之中的一员。
  4.学会自我调节
  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5.学会放松自我
  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6.学会拓宽心胸
  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7.学会换位思考
  比如班里的后进生,各方面发展都很不理想,我迫切地想要转化他们,步步紧逼着他们进步,他们却往往“刀枪不入”,双方的较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搞得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接触到班级结构“三分之一”理论,即根据学生水平和表现可分成三等分,优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后进生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下我的心里舒坦多了。人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学生脚底下都有一条大路,气质、性格、态度、情感、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要走不同的路,我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也不必死拉硬拽逼着他们走进优秀的行列,不如教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而且人是会变化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说不定他明天会突飞猛进后来居上。即使他永远也学不好功课,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也许他以后走上社会却能如鱼得水。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我实现了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竟然发现后进生也不那么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有趣多了。
  8.学会与人相处
  与同事融洽相处,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一种真诚互动,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它可以帮你舒缓情绪,化解心结。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领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生活里对自身的不良心理情绪适时调整、及时调试,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1.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尊重,关心教师的疾苦,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除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大有好处的。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积极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强化师德教育
  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呵护每个学生。
  4.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评价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个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 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鼓劲。
  5.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站,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拓展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下一代人,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大家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机制,不再让“园丁”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参考文献】
  [1] 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 2006(02).
  [2]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3] 刘慧娟.走向心理健康.华文出版社,2002(1).
  [4]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 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都要涉及教师素质。一名既会教书又能以自己的高尚师德、创新意识、求真务实、积极言行、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老师才是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笔者在本文从四个方面“立德立新立行立心立学”—立德为本,爱字为重;立新为法,创新是宝;立行为路,务实最真;立心造灯,心态唯好。阐明了如何做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的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微课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体现强大的实用性与应用型价值,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微
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之一,从表面含义来看,是指详细地阅读并且理解文章.除了字词、句子的意义,还包括文章的语言架构、语法、思想情感、表达手法等内容,同时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
目的 拟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分析、探讨高度近视角膜的三维数据,并以数学表达式的方式反映、归纳高度近视成年国人角膜的三维空间形态特征,从而建市成年国人高度近视角膜的三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教学在所有教学内容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注重教学效率而忽视了阅读教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
【摘 要】高校理论社团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以其自身的特点给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独特的平台。高校理论社团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宣传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校 理论社团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理论社团又称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指以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宗旨的理论学习型社团。这一理论学习型社团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
高中阶段,阅读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并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符合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
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卷面测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分值,但中职生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中却存在各种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中职生的写作现状及改革措施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