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教育之过程及其品质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还指出:“只有唤起人们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说明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把学生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教育是一个由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的过程。如果能坚持长期进行自我教育,反复运行这四个环节,那么这个过程就有可能稳定下来,在个体身上转化为一些可贵的品质,最终形成具有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品质的独立人格。
  
  1 通过自我认识培养自信的品质
  
  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怎样认识自己,就会怎样要求自己,就会按自己认定的角色去生活。所谓正确认识自己是指如实地认识自己,全面地认识自己。发展地认识自己。不过,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靠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的实践,取得体验;还需要靠别人的准确的评价,在别人正确的帮助下认识自己。而自信就是建立在科学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信心。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实力和潜力:自信的人认为每一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色,都可以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2 通过自我要求培养自强的品质
  
  自我要求是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恩格斯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要进行自我教育活动,自己提出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要求是很重要的一环。一个觉得自己已经十分完美的学生,和一个自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同样都不会真正进行自我教育,因为他们虽然对自己的看法截然不同,但内在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来自错误的自我认识,所以两种看似相反的看法,导致的却是相同的结果,那就是都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所以,自我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激励自己,有进取心,有一种奋发图强,战斗不息的精神,这便是自强。自强是有目的、有打算、自己积极提出来的对自己的要求。
  
  3 通过自我践行培养自立的品质
  
  自我践行是自我教育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没有这一环,自我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强烈的自我教育的动机,美好的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周密的自我教育的计划。都要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取得发展。“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也同样适用,只不过显得更加复杂。自我践行的过程需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相结合,同时通过自我践行产生人生极其重要的品质——自立,即勇于实践,敢于负责,顽强地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自立体现了务实的作风和做事的能力。如果不去践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要求都会成为纸上谈兵。教师和家长要设法帮助学生完成由想到做这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关系到动机的远大或渺小的实质性的一步,涉及事情的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一步。
  
  4 通过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
  如果把自我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自我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这一环将决定自我教育过程在进入下一周期时,驶入哪一个轨道。自我评价必将影响着自我教育的方向。因此,中学生应该用正确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用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自己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准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人类做出贡献,用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价值;具有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又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超出物质利益的浩然气节。
  自尊由此而建立。自尊,就是自我尊重。究竟自己应该尊重自己什么?自尊要有个标准,自尊的核心问题就是评价标准。苏联心理学家科恩说:“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自尊也就是自己要捍卫自己的价值追求标准。自尊应该是体现了社会价值的一种自我价值追求,是指向深远的人生目标的追求。
  综上所述,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和自我评价这四个环节推动自我教育螺旋式的上升,并且经过长期反复运行,使个体形成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品质的独立人格。因此加强自我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也是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一、以德治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位。    1 师德的铸造。“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民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首先,要注重师德学习。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听优秀教师师德报告,谈学习心得,组织师德考试。其次,要注重师德教育。要在教职员工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新形势下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的课题。近几年,我县在尊重教师情感、关爱赏识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引导教师体验专业成长的成就感。我县大力倡导“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进步就是成功”的工作精神,十分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创造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巫是原始宗教的遗风,来自自然,贴近自然,道家则提倡道法自然,以自然精神为法则.道和巫在这方面的相似性使得当代湘西作家具有独特的自然观,因而他们理想构筑的自然家园,既不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强调教师德育理念要新    德育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开始,教师的师表、人格、情感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我们注意到,教师心理的健康必将促进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行为容易产生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疏导、排解使得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心理培训,使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