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管护,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衰,他们绝大多数识字不多,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对孩子的关心也大多只限于吃饱穿暖的层面上。往往只从物质上去满足孩子,很少注意对孩子精神和道德情感上的引领。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勤劳朴素得以言传身教以外,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身心问题并不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更别提全面、持之以恒地配合学校教育。
  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直接给钱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孩子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这其中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引起教育的关注。家庭教育方式单一,一味地溺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过于迁就和袒护,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监护人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普遍缺乏。许多孩子在家不做家务,大小事情都由爷爷奶奶包办,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习惯。由于年龄的巨大悬殊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孩子与祖辈之间就形成了一道交流沟通的深壑,使得孩子心理上在情感上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一、加强留守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
  留守孩子在家里,由于监护人的不得力,养成教育往往是块软肋。在此情况下,学校应担负起更多的这方面的责任。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留守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各种集体活动等达到这一目的。组织主题班会是一种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主题,在班会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为最终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打好思想基础。针对学生的许多不文明行为,特召开主题班会—“向不文明行为告别”。通过故事、演讲等形式,指出不文明行为的种种后果,学生们由此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为此。通过各类集体活动,如班队活动等也可以逐步养成留守孩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行为。
  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与这些孩子留守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家庭状况有了大体了解。在同这些老人的交谈中,我详细地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情况,并诚恳地要求他们提高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配合学校与老师一起管好孩子。很多老人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家里的大小事包括儿子儿媳的事、孙辈的事都告诉我,和我商量。这样,我成了老人和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二、走进孩子的内心,做留守孩子的朋友
  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无论工作有多忙,我每天都要查阅日记,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日记中积极的一面我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投入真情实感,对学生的关爱,必须建立在教师投入真正的情感之上。我认为,这种关心,不是一两句无意识的问候,也不是老师例行公事式的询问,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交友等等,去发现留守学生的闪光点,与他们建立感情。留守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寄居在亲友家中,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了解。往往性格较内向孤僻,不善言谈。教师只有时时关注他们,并在平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这份关注,打动他们的内心。
  留守孩子缺少的并不是教师的关心,更主要的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长辈的关爱。留守孩子日常的生活照顾主要有妈妈,或爷爷奶奶担任,其他的亲戚朋友照顾则更是犹如“放羊”。这些留守孩子在日常生活方面就呈现诸多问题,如:过分溺爱、不良习惯、性格孤僻。要走进他们的内心,真正了解他们,教师应适时转换角色,以一个长辈的身份给予他们所缺少的关爱,教给他们为人处事之道,帮助他们改正不好习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谈心,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加强留守孩子与父母的联系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活动,对留守孩子作指导。如,让他们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父母的亲情交流。同时,学校也应指导孩子的父母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多关心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抚慰,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享受到亲情的温暖。将孩子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所在地,留守孩子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作详尽的记载,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感以及思想动向,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情感或心理上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疏导。老师应掌握家长务工的地址和电话,以便随时联系,介绍孩子的情况,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这样既加强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也拉近了家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留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扶,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
  留守孩子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让我们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人性化的思考,让全社会都伸出温暖和真爱的双手,我相信,留守孩子同样会为国家缔造和谐的精彩和永恒的丰碑!
  四、营造温暖集体的氛围 ,多关爱留守孩子
  教师要在学习中多关心留守孩子的成长,要多制造让留守孩子参与的集体活动,要多创造让留守孩子感受集体温暖的班级活动,要给留守孩子多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让留守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班级的关爱。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留守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留守儿童的行为,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要经常找留守孩子进行谈心,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行为习惯、学习状况等。当他们取得成绩,要有人为他们祝贺;当他们遇到烦恼时,要有人帮他们解决。老师要不断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指导,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总之,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加倍的呵护,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作为老师就要用心呵护,做一名传递温暖的使者。我呼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积极研究、努力实践,就一定能让留守孩子也一样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身上的担子重大。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小学生,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文章从培智修能、尚行崇实、正心明德、自理创新这四个方面阐述小学教师的德育建设。  【关键词】小学教师培智修能正心明德立教圆梦德育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明确当代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复杂性,顺应时代的发展
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务机关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税收征管环境得到改善,依法纳税意识逐渐提高,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强税收征管的成效。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税收征收管理还必须向前延伸,才能更有效管好税源,才能把税收与经济更紧密联系起来。前几年通过清理欠税初步解决了征收入库数与申报数之间的差距,重点稽查解决了如实申报与申报数之间的差距,现在需要通过税源管理来解决己申报纳税的人与应履
【摘要】晚清以来,不同阶层对于我国落后西方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探讨,民众素质的低下限制了我国的发展成为共识。本文从民众教育馆对当时民众教育的实施,民众知识的普及进行探讨,对民众教育馆的组织及民众教育馆实施民众教育的形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民众教育民众教育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冲突开始逐渐的突显出来。在中西的碰撞中,仁人志士对于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反思。从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等
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必然体现和反映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必然需要渗透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伦理观、道德观。  一、目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育人价值观念淡薄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数学教师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  1.数学无德育  少部分教师从心底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德育任务,因而教学中只讲“数学味”而抛弃
德育工作在农村中学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我们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易,这不易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因为教师的学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受益终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则给幼儿的未来埋下不堪设想的隐患。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所幼儿园的不容忽视的工作,如何培养不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幼儿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在幼儿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
【摘要】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数学虽然相对抽象而枯燥。但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着德育因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我校是一所地处近郊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生源急剧下降和年级断档现象,优秀教师的外流造成师资力量逐渐薄弱现象。要想使我校得以生存和发展,我认为必须在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式上有所创新,为此,我们以抓师培强师能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特色办学的强校之路。加强教师培训是我们农村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
日趋增长的公众需求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发展为公共服务领域十分突出的矛盾。在住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