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45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有快乐的感觉呢?是不是一定要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考高分才快乐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奉献了,就会有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就会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师。
把奉献看的太高、太神圣的人往往奉献不了,一个教师,倘若能使学生生活得快乐,能使学生懂得呵护生命,珍惜快乐,放飞缤纷的生命篇章,那就是奉献,那就是快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有时你甚至都无法感觉到,潜移默化的快乐是最感人的。特别是当我看到学困生取得进步并且健康成长时,当我从学困生的欢快的脸上读出我奉献的痕迹时,我便收获了快乐!
教育的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呢?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平时教学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老师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老师的冷淡则会强化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课堂提问,我激励学困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与优生相比,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例如让他们担任背书小组长、纪律组长、单词销号课代表等。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学困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学困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老师一定要有耐心的去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们也有。比如在运动会上,他们跑得很卖力,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在"美化班级"大赛上,他们想办法布置班级,有的甚至愿意从家中拿来植物来装点班级;在黑板报制作中,他们积极策划,发挥自己美术书法的特长,为班级服务;有的劳动意识很强,不怕苦不拍脏,每次值日时都尽职尽责,直到最后检查完才锁门离开。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的为他们讲解。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让这些学困生不断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和这样的学生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毕业后仍会回母校探望老师。而优秀生在路上遇见,却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者在学生时代属于"与众不同"者,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以爱心、耐心、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学困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困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当我每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听着一声声"韩老师......"的呼唤,我的心底里悠然而生出一种简单而崇高的快乐感。从我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我就把我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上有几个学困生,八年级还不会拼读简单的单词,我经常和他们的家长联系,并且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给他们怎样读,在我的精心教导下,他们终于有了进步,渐渐能够独立拼读单词了。
教师节收到许多孩子送来的鲜花和小礼物,我很快乐。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孩子送的一张自己动手制作的明信片,他在自己做的贺卡上写着:韩老师,我知道自己很笨也不努力,很怕学习,但您却不这样看我,下了班还为我补课,以后我会努力学好英语的,谢谢你!祝您节日快乐!看到这里,我百感交集,又激动、又欣慰、又满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快乐!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父亲的背影,是母亲的关怀,是子女的微笑,是游子对家乡的眷恋;是老师亲切问候的话语,是学生会心微笑的感激;是学困生健康的成长。为学困生点亮一盏心灯,这就是快乐啊!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有快乐的感觉呢?是不是一定要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考高分才快乐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奉献了,就会有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就会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师。
把奉献看的太高、太神圣的人往往奉献不了,一个教师,倘若能使学生生活得快乐,能使学生懂得呵护生命,珍惜快乐,放飞缤纷的生命篇章,那就是奉献,那就是快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有时你甚至都无法感觉到,潜移默化的快乐是最感人的。特别是当我看到学困生取得进步并且健康成长时,当我从学困生的欢快的脸上读出我奉献的痕迹时,我便收获了快乐!
教育的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呢?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平时教学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老师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老师的冷淡则会强化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课堂提问,我激励学困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与优生相比,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例如让他们担任背书小组长、纪律组长、单词销号课代表等。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学困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学困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学困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老师一定要有耐心的去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们也有。比如在运动会上,他们跑得很卖力,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在"美化班级"大赛上,他们想办法布置班级,有的甚至愿意从家中拿来植物来装点班级;在黑板报制作中,他们积极策划,发挥自己美术书法的特长,为班级服务;有的劳动意识很强,不怕苦不拍脏,每次值日时都尽职尽责,直到最后检查完才锁门离开。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的为他们讲解。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让这些学困生不断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和这样的学生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毕业后仍会回母校探望老师。而优秀生在路上遇见,却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者在学生时代属于"与众不同"者,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以爱心、耐心、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学困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困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当我每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听着一声声"韩老师......"的呼唤,我的心底里悠然而生出一种简单而崇高的快乐感。从我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我就把我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上有几个学困生,八年级还不会拼读简单的单词,我经常和他们的家长联系,并且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给他们怎样读,在我的精心教导下,他们终于有了进步,渐渐能够独立拼读单词了。
教师节收到许多孩子送来的鲜花和小礼物,我很快乐。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孩子送的一张自己动手制作的明信片,他在自己做的贺卡上写着:韩老师,我知道自己很笨也不努力,很怕学习,但您却不这样看我,下了班还为我补课,以后我会努力学好英语的,谢谢你!祝您节日快乐!看到这里,我百感交集,又激动、又欣慰、又满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快乐!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父亲的背影,是母亲的关怀,是子女的微笑,是游子对家乡的眷恋;是老师亲切问候的话语,是学生会心微笑的感激;是学困生健康的成长。为学困生点亮一盏心灯,这就是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