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淙济南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人:
  寒玉,济南人。喜欢游走在多个城市间。现供职于某省级媒体单位。
  
  


  推荐理由:济南历来有“泉城”之称,外地的游客可能只知道涌向大明湖、趵突泉两处。其实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珍爱这座“泉城”,珍爱那些藏在民巷深处你不知道的泉水淙淙。
  
  济南人最爱的是济南的水
  
  济南的泉多,涌泉成湖。《老残游记》曾经说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盛赞济南有着“江南水乡”的水光山色。最难得的是湖边的垂柳,它们生命力非常旺盛,即使在冬天接连的冷雾中,依依垂柳仍旧飘扬出丝丝绿意。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济南的泉更是:三步一泉,五步一塘,在地下的时候血脉相连,从泉眼涌出的时候彼此交融,流进同一条河里,汇入同一个湖里,再从下一个泉眼中涌出……
  老人们清早出门锻炼身体,总不忘提着各类水桶,回家之前在大明湖、黑虎泉甚至某些只在史志中才有名称的小泉眼里,接了水带回家喝。济南人都说饮用泉水后,益寿延年,比自来水管里流出的黄河水好一百倍。
  济南人有多爱这济南的水?泉边四季取水、护城河里冬泳,到了夏日,门前窗下小巷里的河边,常有男女扎堆,洗车的、洗衣服的、洗菜的……一边干活,一边嬉笑聊天,换上古装,就是一幅电影场景。走进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巷,会有从私家车里走出的女子,在河边用古代的槌衣方式洗涤——是的,你没有看错。
  这确实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发达的繁华城市!
  


  
  藏在民巷的名泉,不需门票的景致
  
  济南有七十二名泉,排在最前面的是天下闻名的趵突泉,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是不收门票的黑虎泉和珍珠泉。
  黑虎泉在护城河岸边,是当年解放战争中攻破济南的地方。破城之处修建了飞檐斗拱、巍峨壮观的解放阁,黑虎泉就在解放阁下。黑虎泉的水涌量非常有气势,仅次于趵突泉。巨大的泉水从石雕兽头中喷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动人心魄,夜晚里远远闻听更是声如虎吼。
  黑虎泉涌泉的池口兽头清末仅为一个, 1931年整治泉池时建为三个。兽头喷出的水漫流形成水帘,流入护城河中,沿河是玛瑙泉、白石泉、汇波泉、五莲池等名泉,各有各的风味和景致,都是济南非常出名的泉水,景致一点都不比收费景点差。一路走过来,心情变得愉悦宁静,脚步也变得轻快飞扬。
  离黑虎泉一里多地,是济南第三名泉珍珠泉。珍珠泉大门是清代留下来的遗物,暗红色的三座厚重大门上现在挂着山东省人大的牌子,但并不阻止游客的进入。
  珍珠泉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碧,锦鲤时时可见,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洒的万颗珍珠,迷离动人。
  


  珍珠泉区是一座清雅的庭园,松柏苍翠、杨柳低垂,泉池楼阁错落有致,很有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味道。这里早在16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便是许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所,到宋代,任知州的曾巩借杜甫“济南名士多”之名句,修建了一座“名士轩”,当时种下的海棠至今还能开花;清康熙年间,山东巡抚衙门迁到这里,其中巡抚大堂历经多次战乱,保留到现在。
  


  珍珠泉周围还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王府池子。王府池子原名灰泉,在唐宋时期就是一处园林胜地,元代初年,都元帅济南公张荣在此建造府邸,其中的白云楼被列入济南八景之一的“白云雪霁”。明代成化年间,德王朱见潾建德王府,将灰泉划为王府西苑之濯缨湖。后来民间称为“王府池子”。“王府池子”是最具济南老城风貌的绝佳去处,要想了解古城济南历史渊源和市井文化,最好就是在这里听老人说古,看居民如何在池边品茶听书,在池中游泳洗澡。
  从几百年前到现在,变化的是服装,没变的是习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湖多,景多,湖面浮出莲叶荷花,摇曳生姿,荷花开的季节看花,花不开的时候看叶,无花无叶的时候,看湖水和湖边垂柳,也是一景。
  荷花(莲花、芙蓉)是济南的市花,济南市中心的泉城广场有巨大的金色莲花喷泉,换个方向,在某个街道、或是某个酒店门前,你会看到同样的金色莲花喷泉,虽然小很多,但足以看出济南人对莲花的钟爱。
  荷叶田田碧,展放三十里。济南共有四泉一街一巷以“芙蓉”命名,其中芙蓉街是济南唯一一条明末清初时期形成的古商业街,相当于济南的大栅栏。《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的“黑妞白妞”的场景就发生在这里,现今,芙蓉街两旁店铺林立,天南地北的美食汇集于此,路过的人无不大快朵颐。
  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食俗,其中最出名的是大明湖东南门的明湖楼明仕居的荷花宴,把荷花的梗茎叶芯籽统统做成精美的食物菜式,让食客的视觉、味觉和嗅觉全部得到不同的感受,荷花宴中常见的有炸荷花、荷叶粥、荷叶肉等等,其中最有意趣的还要数魏晋时期的饮酒方式“碧筒饮”——采摘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中,那滋味,用古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苏东坡的话说,是“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用现在俗人的话说,是“清香、泻火、不上头”。
其他文献
冬季,当新疆福海的乌伦古湖冰层达到五六十厘米、可以行车时,渔民传统的冬捕生活开始了。祭湖醒网、纳福放生、头鱼拍卖……当地传统的捕鱼方式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而冰上拉大网捕鱼也有50年历史了,这种壮观的场景目前仅在我国东北松花江和乌伦古湖地区存在。    奔赴福海,零下30度的“发烧”    2008年1月,听朋友说要前往乌伦古湖参加冬捕节,我立马来了精神,要知道,我早就盼望着一睹冰面上那种拉大网
期刊
武昌户部巷美食一条街有家“老何记豆皮”。每次从这条巷子经过,我一定会在他家门前驻足。因为看何师傅做豆皮,真是一大艺术享受!  门前立着两个烧煤球的大炉子,一个旺火,一个文火。炉子上架着大扁(pian第四声)锅,扁锅像炒菜用的斗笠型铁锅,只是扁平些。做好的豆皮放在文火炉子上温着。何师傅就在旺火炉子上做豆皮——先把手指贴近锅面试温度,然后用竹刷子蘸上熟油刷锅面,再将米豆浆浇在锅里,一手拿铲把浆摊平,一
期刊
“虽然你看不到我写你的饼,但看到的人可能会专门来找你的饼店。”我絮絮叨叨地对在一旁忙碌着烤饼的店主说道。他的反应明显有些愕然。  青海玉树往西宁约46公里处有一个小镇名叫歇武镇。小镇很小,只有一个丁字路口,向南通玉树,向北连西宁,向东则是四川石渠。因地理位置重要,丁字路口成了交通要道。在这里能找到很多通往石渠的小面包车,30元左右坐满即走。沿路口数百米间林立着一些路边店铺,多以杂货、菜店、小食店、
期刊
你相信吗?这不是哪个乡村,这是晨光里法国里昂的某个角落。    里昂的冬天向来很冷,第一次见到大雪,兴奋的我拎着相机像个狩猎者,在这个城市尽情搜寻着每个可能出现奇迹的角落。直到天亮我在这里发现了这一幕:城市像一幅白色的画布,涂抹上了许多层次丰富的色彩;小径上早起的陌生人,让通宵漫游的我没来由地温暖起来……
期刊
每年四月,油菜花开,就到了龙水村这家老油坊榨油的日子。可是今年的老油坊,却只有前来拍照的驴友和摄影师。“咚——咚”的撞油声已经沉寂。    响了几百年的撞油声今年停歇了      当周围的老榨油坊随着我们的记忆渐渐远去时,雅安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经营着祖上传下来的老油坊。  老油坊在离雅安市区40公里的龙水村。我们来到时,春雨潇潇,油坊主人张育贤看着地里的油菜苗,幽幽地叹了口气:“也许再也
期刊
整个苗民族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一位真正的“王者”。所谓“苗王”,既可以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领袖、首领,也可以是一个山寨、村落的寨主、长老、土司,甚至还可以是义军首领、土匪头目;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由于苗族历来不建庙、不立碑、不修坟,因此除了许多苗寨口传的一些有关“苗王”的传说或古歌以外,可考证追溯的历史人文遗迹多已灰飞烟灭。  这便成了我们追寻苗王足迹的缘起——他们确实在苗民族历史中存
期刊
外省人说“食在广州”,广州老饕却说“食在香港”。  香港人除了秉承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又融入了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而且还是结合了中西食材和烹饪技巧的本地原创。      扮一回“老香港”:丝袜奶茶 咸柠七 猪泵兜叉烧汁捞丁    香港中环那家兰芳园,老板以独创丝袜奶茶闻名,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用不同的茶叶混合,冲出的奶茶,茶味和奶味都清晰可分,但两种味道又配合
期刊
台北市是台湾的工商业中心,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都把他们的总部设在这里。这座位于台湾本岛北部的国际化大都市,处处展现的是城市风貌的新旧并存,中西文化的兼蓄包容。流连在高楼大厦之间,你常常可以看到衣着时髦的白领上班族穿梭于流动小吃摊贩中的奇妙景象,宛如一位吟唱着古老京剧却身穿现代名牌时装的美人,令你一次如何也看不够。    住:可以选择青年国际旅馆    从广州搭乘飞机,经香港转机只需
期刊
论岁数,我们已经得叫他们爷爷奶奶了。按常理,他们更应该带着孙子孙女小区里溜达阳光下打盹……可是他们不。用郑爷爷的话说,“旅游需要时间、体力还有经济,现在咱三个条件都具备了,为什么不能周游世界、跟年轻人一样?”  看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得说,他们并没有跟我们一样。我们得说,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    行者简介  郑昌业,72岁。退休前在郑州大学基建处工作,研究了一辈子理工学科,思维活跃,做事理性,办事
期刊
乍暖还寒的日子里,特别想念香气扑鼻的煲仔饭,记得那句从小就被大人挂在嘴边的话:隔篱(隔壁)阿婆饭焦香,描述的是当年孩童嫌自家饭菜不好吃,而邻居老婆婆煮焦的锅巴也觉香喷喷开胃。  我看饭焦之可爱,却还有另外两处:一是那片片饭焦在平日甚少油炸或膨化零食的年代,无疑是儿童们的恩物,比今天的薯片或薯条更有向往的意味;二是在肉肴供应匮乏、限量凭票购买的岁月,甘香的饭焦倒入一些开水,略煮片刻,撒几粒盐花,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