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缅怀煲仔饭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暖还寒的日子里,特别想念香气扑鼻的煲仔饭,记得那句从小就被大人挂在嘴边的话:隔篱(隔壁)阿婆饭焦香,描述的是当年孩童嫌自家饭菜不好吃,而邻居老婆婆煮焦的锅巴也觉香喷喷开胃。
  我看饭焦之可爱,却还有另外两处:一是那片片饭焦在平日甚少油炸或膨化零食的年代,无疑是儿童们的恩物,比今天的薯片或薯条更有向往的意味;二是在肉肴供应匮乏、限量凭票购买的岁月,甘香的饭焦倒入一些开水,略煮片刻,撒几粒盐花,就是碗香气扑鼻的“饭焦粥”,为身体欠佳、胃口不振的百姓打开食欲。
  一食友用“饭面也起焦”来吹嘘他品尝煲仔饭的至高境界,概括而言是从煲底至饭面乃至饭煲内壁360°地煮烘起焦。他一句戏言,却勾起了我对于饭焦的360°缅怀。
  在开平外婆家里,童年的我学会了用柴木、山草、禾秆、蔗渣去掌握火候,煮烘大灶头里那一大铁锅的饭焦:香里带些甜味的,是用蔗渣煮烘的;禾秆烧煮的,米味最浓;吃出山野百香的,烧的是山草;最厚最脆的,必用柴火烧烘。
  可今日,找一煲甘香的饭焦实在艰难。十多年前,广州挹翠路旁、西门口的巷口那几档街坊煲仔饭,曾用蜂窝煤煮烘出饭焦而吸引八方食客,现在已杳无煲影。我那香港的表妹对我妈妈说起她的生日愿望,竟然就是“回广州,吃一煲有饭焦的煲仔饭”!
  抵挡不住对饭焦的思念,我发出了“饭面也起焦”的烹饪帖,请求有兴趣的大厨帮忙。结果广州胜华楼总厨叶耀航欣然出手,真的煲出了一煲360°都有饭焦的煲仔饭!
  掀盖一看,曾打松散的饭面已被烘成浅金黄色;舀起来一闻,饭味悠悠飘出了隐隐约约的油咸香味;尝一口,够焦香但不够脆口,原来叶耀航担心饭面结焦过度会令我上火。其实我知道,饭面煮烘起焦需出一手杀手锏才行:“你是不是拿一块干净的铁板,涂了花生油,烘红了再盖在饭面上,让它接受高温成焦?” 叶耀航却不肯答,只希望我多留意他煲仔饭的饭粒和饭味。
  以我长期的品食经验,当然不会忽视这一点。一煲好的煲仔饭必须要饭粒干爽、饭味突出、佐料适度、略带焦香之味,要用足心思去煲:一、烧红陶瓦煲;二、油盐攒水;三、水滚放米;四、控制水米比例;五、中火煮饭;六、饭面收干米水,慢火碌煲。这六个步骤里有“四怕”:一怕用自来水煮饭;二怕洗浸米粒太久,易生米浆,造成饭粒黏糊;三怕武火煮饭,猛火戏米则生饭浆,且易粘煲底,饭会煮煳;四怕煮饭之人性情急燥,常掀煲盖或饭煲享受火候的时间长短不一。
  就算这些都做到,也不是就能开吃了。品尝油盐煲仔饭,还讲究配菜和搭汤,最理想的是一碗润补的“猪肝西洋菜汤”,一碟“意大利生菜梗、捞起云浮市云安县石城镇的托洞腐竹”,香口又利身、不油不腻,才符合西关食客嘴刁的要求……
  毕竟,“隔篱阿婆饭焦香”这句俗谚是几十年前从西关传出来的。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李宁    楠溪江:  春江水暖脚丫知      除了昆明,楠溪江是第二个“四季如春”的所在。而春天的楠溪江更是飞花流翠、妖娆妩媚。三百里逶迤曲折,三十六湾七十二滩缓急有度;江水清澈见底,纯静柔和;水底卵石光洁平滑,色彩斑斓……多么适合漂流的地方!  漂流分三种:一种是探险式的,一种是激流式的,而楠溪江的漂流属于第三种——随波逐流式。恬恬静静,没有任何风险,这正是我们这些
期刊
冬季,当新疆福海的乌伦古湖冰层达到五六十厘米、可以行车时,渔民传统的冬捕生活开始了。祭湖醒网、纳福放生、头鱼拍卖……当地传统的捕鱼方式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而冰上拉大网捕鱼也有50年历史了,这种壮观的场景目前仅在我国东北松花江和乌伦古湖地区存在。    奔赴福海,零下30度的“发烧”    2008年1月,听朋友说要前往乌伦古湖参加冬捕节,我立马来了精神,要知道,我早就盼望着一睹冰面上那种拉大网
期刊
武昌户部巷美食一条街有家“老何记豆皮”。每次从这条巷子经过,我一定会在他家门前驻足。因为看何师傅做豆皮,真是一大艺术享受!  门前立着两个烧煤球的大炉子,一个旺火,一个文火。炉子上架着大扁(pian第四声)锅,扁锅像炒菜用的斗笠型铁锅,只是扁平些。做好的豆皮放在文火炉子上温着。何师傅就在旺火炉子上做豆皮——先把手指贴近锅面试温度,然后用竹刷子蘸上熟油刷锅面,再将米豆浆浇在锅里,一手拿铲把浆摊平,一
期刊
“虽然你看不到我写你的饼,但看到的人可能会专门来找你的饼店。”我絮絮叨叨地对在一旁忙碌着烤饼的店主说道。他的反应明显有些愕然。  青海玉树往西宁约46公里处有一个小镇名叫歇武镇。小镇很小,只有一个丁字路口,向南通玉树,向北连西宁,向东则是四川石渠。因地理位置重要,丁字路口成了交通要道。在这里能找到很多通往石渠的小面包车,30元左右坐满即走。沿路口数百米间林立着一些路边店铺,多以杂货、菜店、小食店、
期刊
你相信吗?这不是哪个乡村,这是晨光里法国里昂的某个角落。    里昂的冬天向来很冷,第一次见到大雪,兴奋的我拎着相机像个狩猎者,在这个城市尽情搜寻着每个可能出现奇迹的角落。直到天亮我在这里发现了这一幕:城市像一幅白色的画布,涂抹上了许多层次丰富的色彩;小径上早起的陌生人,让通宵漫游的我没来由地温暖起来……
期刊
每年四月,油菜花开,就到了龙水村这家老油坊榨油的日子。可是今年的老油坊,却只有前来拍照的驴友和摄影师。“咚——咚”的撞油声已经沉寂。    响了几百年的撞油声今年停歇了      当周围的老榨油坊随着我们的记忆渐渐远去时,雅安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经营着祖上传下来的老油坊。  老油坊在离雅安市区40公里的龙水村。我们来到时,春雨潇潇,油坊主人张育贤看着地里的油菜苗,幽幽地叹了口气:“也许再也
期刊
整个苗民族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一位真正的“王者”。所谓“苗王”,既可以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领袖、首领,也可以是一个山寨、村落的寨主、长老、土司,甚至还可以是义军首领、土匪头目;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由于苗族历来不建庙、不立碑、不修坟,因此除了许多苗寨口传的一些有关“苗王”的传说或古歌以外,可考证追溯的历史人文遗迹多已灰飞烟灭。  这便成了我们追寻苗王足迹的缘起——他们确实在苗民族历史中存
期刊
外省人说“食在广州”,广州老饕却说“食在香港”。  香港人除了秉承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又融入了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而且还是结合了中西食材和烹饪技巧的本地原创。      扮一回“老香港”:丝袜奶茶 咸柠七 猪泵兜叉烧汁捞丁    香港中环那家兰芳园,老板以独创丝袜奶茶闻名,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用不同的茶叶混合,冲出的奶茶,茶味和奶味都清晰可分,但两种味道又配合
期刊
台北市是台湾的工商业中心,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都把他们的总部设在这里。这座位于台湾本岛北部的国际化大都市,处处展现的是城市风貌的新旧并存,中西文化的兼蓄包容。流连在高楼大厦之间,你常常可以看到衣着时髦的白领上班族穿梭于流动小吃摊贩中的奇妙景象,宛如一位吟唱着古老京剧却身穿现代名牌时装的美人,令你一次如何也看不够。    住:可以选择青年国际旅馆    从广州搭乘飞机,经香港转机只需
期刊
论岁数,我们已经得叫他们爷爷奶奶了。按常理,他们更应该带着孙子孙女小区里溜达阳光下打盹……可是他们不。用郑爷爷的话说,“旅游需要时间、体力还有经济,现在咱三个条件都具备了,为什么不能周游世界、跟年轻人一样?”  看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得说,他们并没有跟我们一样。我们得说,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    行者简介  郑昌业,72岁。退休前在郑州大学基建处工作,研究了一辈子理工学科,思维活跃,做事理性,办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