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证券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中,一方面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调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应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评价做法,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为证券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证券专业 专业基础课 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
  专业基础课内容、知识范围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是旨在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在实践中,大家往往比较关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法,而忽视了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中,一方面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调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应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从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角度审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改促教,以教促学,学中做,做中学,切实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重要作用
  1.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专业基础课既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又与许多后续专业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引导功能。如证券专业的《宏观经济学》,其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对后续的《证券投资分析》、《期货学》、《证券投资基金》、《个人理财》等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宏观经济分析内容,就有着明显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如果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分析思路,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基金市场的宏观分析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的入门课程,对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证券专业的学生如果能理解《宏观经济学》有关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宏观经济状况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关联等,则对于培养宏观经济分析思维、宏观经济政策的解读能力等专业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职院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1.不重視过程评价。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往往以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各个教学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不断约束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传统的结果评价方法的导向就是平时学不学没关系,只要抓紧最后阶段,突击学习,通过考试就行,其目的就是通过考试。这种评价方法既不科学又不全面,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这种教学过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往往是“一考定乾坤”,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目的不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是为了考试。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评价中,传统的评价方法就是平时占50%,期末考试占50%,期末考试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些概念、原理、计算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较少,往往是考试一完就差不多忘记了所学内容,更别说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宏观经济政策解读能力。
  三、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路与路径
  鉴于传统教学评价的局限性,以及高职院校理论教学“理论够用”的原则,专业基础课评价的原则应该由原来的以“知识为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采用过程评价的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能实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构建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个人素质为核心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一)教学内容选取要科学、合理。按照职业教育的宗旨,职业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想缩短与企业岗位能力之间的距离,课程内容必须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选取的课程任务应遵循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培养原则,使三种能力有机结合。课程任务的选取要融入职业的要求,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教的活动由多到少,由全局到局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证券专业《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为了培养证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于两个原则:一是能力导向,二是注重专业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宏观经济学》教内容主要侧重三个方面:1.基本概念和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原理、IS-LM模型(主要了解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原理)和通货膨胀等内容,这些基础性和原理性的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主要通过老师讲解;2.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通过理解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和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了解宏观经济状况的能力;3.宏观经济政策解读,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在了解宏观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原理和概念,解读和预判宏观经济政策。
  (二)过程考核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在职业院校,如果仅仅设立了科学的教学内容,而没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就会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成绩与能力背离、学生高分低能等现象,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同,过程考核重点在于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综合评价。这就改变了以往“一考定乾坤”、“高分低能”的状况。在证券专业《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主要分为个人平时表现、小组表现、个人考试三个部分,其权重分别是30%、40%、30%,个人平时表现主要体现在出勤、回答问题等方面,小组表现则通过团队专题讲解评价,其中涉及资料收集、PPT制作、内容讲解、专题答辩等考核环节,个人考试包括平时小考和期末大考,小考主要基于概念和原理性内容,大考主要是一篇针对当前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或政策的课程论文(须答辩)。个人表现和个人考试由老师评价,小组表现采用学生评价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评价过程要可控。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过程监控,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评价中,主要以能力评价作为评价目的,而且是紧紧围绕证券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的。个人表现一方面体现个人的职业操守,如能否准时准点上课、能否遵守上课纪律,就像以后和客户见面,时间观念强就是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能体现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小考得分)、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宏观经济分析能力(主要在考试论文答辩中体现),小组表现则体现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评价内容都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更重要的是,每一个考核内容都对应于一定的学习阶段,每一阶段的评价都有相应的考核记录和考核分数,而且是公开的,每个人随时都能了解自己的考核情况,从而进行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工学结合”特色在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中的体现[J].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5-27.
  [2]裘晓雯.高职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6):228.
  [3]沈凯.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59-63.
其他文献
摘 要: 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本文着重从江苏理工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探讨在大学进行分级教学的做法,以期能给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教学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日三餐的要求从“吃饱”提高到了“吃好”,更讲究对菜肴的品味,要求菜肴色、香、味、形俱佳。课堂教学亦如做菜一样,也要讲究,色、香、味、养。正如做菜要根据不同菜肴,采取不同烹饪方式一样,不同的课型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寓言就应该上出寓言的味道,评书就要上出评书的味道,要保持“菜肴”的本色。好的语文教学如做菜一样要有鲜艳的色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应将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和要求.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心得,对当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标、新要求、新策略.“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活动要具有有效性、实效性。教育学认为,有效教学,就是
时代在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透明,似乎什么都可以拿出来“晒一晒”,包括被动的和主动的,人类生来就有的“窥私欲”、“倾诉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强烈的刺激,电视媒体中的情感类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十几年过去了,从生涩到成熟,这一节目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趋势,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发展走向值得深入剖析。  自史上第一个电视节目面世到现在的电视产业,76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1954年美
摘 要: 近年来,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让德育课课堂焕发时代活力成为教学工作的一大课题。本文提出可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业务知识水平,改变教学方法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时代活力 教学实效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这一要求的提出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把教师的“教”反映在引导学生“学”的过程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已经不断地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体现在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的思考,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不断地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一些数学教师自认为已经下了工夫,课上得认真而且精彩,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经济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谋生的人员日益增多,外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诸多问题的焦点。面对不同性格、气质、类型的外地借读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外地借读生 学习 生活 心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经济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谋生的人员日益增多,他们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奉献了青春、热血,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
摘 要: “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闪烁着的是鲜明的学生立场,揭示的是教学应该以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的实践哲学。学生的立场,是一种精神的指引,实施的途径必定因人而异、精彩纷呈。“我是学生”,作者尝试立足学生视角,摘录、整理平时实践中的教学片断,“读”并试图“懂”学生,从“教材”走向“学材”,从“复制”走向“理解”,从“盲目”走向“洞察”,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 学生视角
摘 要: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省辖市。在调查中发现,苏北地区的某些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渐渐忽视了对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本文从美育角度分析苏北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了解苏北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有助于贴近中小学生心灵,探求当代中小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校园文化,为校园管理者改善校园文化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找到最适合中学
(沭阳县华冲中学,江苏 沭阳 223600)  摘 要: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兴趣的激发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运用游戏教学法、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 农村初中英语 英语学习 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所持有的积极态度,是一种使学习持之以恒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