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6298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证明,只要转变了教育观念,适当的启发,适时的引导,合理的结课,高效的设计,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地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觉地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形成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
  【关键词】提问;情境;学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创新教育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创新源于问题,问题则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要有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最高准则地让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在农村的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乐于发问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但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学生知识面狭小,学习主动性不强,更为严重的是不发问,怕发问,怕发的问题是偏离主题的。因此,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尤为重要。这得由教师具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到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与学生新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望达到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创设情境可采用贴近生活、比较演示、故事诱导、图片观访、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而又贴近生活实际。课堂上设置让学生感到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问,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偏离主题的问题,幼稚可笑的问题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解除学生不发问、怕发问,怕发的问会偏离主题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提问,感受成功喜悦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审时度势,即使是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明显的偏差现象,也要积极地帮助,而不要嘲讽,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和求知欲。尽量找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欢乐,进而养成乐于提问的习惯。针对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我们客观地因势利导,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学生就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提出真实的疑问。
  三、培养敏锐的发问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则需疑,疑则进也。”教学中,能以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为主,就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创造的起点,培养这个起点,本人在从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与大家交流。
  (一)找问题的题眼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3)如何借?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有了求解疑问的心理,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抓中心词句
  同样是《草船借箭》,其中有这样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学生由此提出:(1)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2)从周瑜说的 “神机妙算”又说明了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三)揭示矛盾
  如《穷人》一文中:“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桑娜一动也不动。”为什么桑娜一动也不动呢?是什么原因呢?我启发学生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偏离走向正确,从浅薄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四)比差别
  如《海上日出》一课中:“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的使劲向上升。”学生这样问:“为什么不用‘挑’而用‘负’呢?”然而采用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找准感兴趣的部分
  《田忌赛马》中,学生会问:“为什么同样的马,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反败为胜了呢?”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展热烈的讨论来解决。
  四、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材,难、烦、偏、旧,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学生一旦走出课堂,剩下的只是繁重的作业,根本上没有任何问题。然而这只是片面的教学观,其实,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满足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问题,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出办法解决,才是现代语文的教学观。这就必须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具有巧妙的结课艺术、设计拓展性练习的能力。在给一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幻想。如《观潮》一文,我们今天,已经身临其境了,也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可作者为何还要写潮来前,潮来后呢?在结《称象》一课时,教师可留下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请课后去寻找。”从而达到问题出课堂的目的。
  实践证明,只要转变了教育观念,适当地启发,适时地引导,合理地结课,高效地设计,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地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觉地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形成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
其他文献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是学生搜集整理各类信息、认知世界和锻炼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和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实践活
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提出了如下的对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探索教学新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对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68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万拉法新组和多虑平组,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
【摘要】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使得“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是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为学生创造了在线学习的新途径,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利用微课程,进行初中语文的交互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合理探索。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语文;交互性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才能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范读引导, 读中‘激’情 ”“评读,促进发展”“寻机点染,读中品‘韵’”“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一种建立在对于文章具有一定理解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行为,对于加深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具有重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十分消耗精力与时间,而且收效并不高,这样就出现了多种错误的作文指导方法,使得学生对作文学习兴趣不断降低。通过对初中作文指导误区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指导误区;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日趋频繁的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网络给上网人群心理健康带来的巨大影响已引起社
本文对油田井下作业及新工艺运用实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油田井下作业技术以及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的运用实践,旨在提高油田井下作业水平,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近年来,素质教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有利因素进行了浅要探讨,并提出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