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竞争的市场,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各个国有企业关注的焦点。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思路,创新产品结构,寻找发展出路。其实竞争优势分开讲,涉及国有企业的质量优势、产品优势、信息优势、营销优势、管理优势等。特别是打造一流员工队伍、创造一流团队,是竞争的核心,是国有企业真正的优势。国有企业拥有了团队精神,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的战略优势,就可以弥补诸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因为团队精神可以产生正的协同效应。而要建设一个团队,需要的因素很多,比如领导思想谋略,团队成员心态激情,团队整体的精、气、神等,都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富有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精神,是任何国有企业都非常企盼的。在当前,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国有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营造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国有企业
凡是成功的团队,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团队。打造团队精神应首先注意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特别在培养国有企业团队精神时,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优化,搞好稳定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学会对员工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要乐意去帮助别人,首先要解决个人的容量度量问题,你没有宽广的心胸,你就很难与别人合作。一个人没有很好的容纳精神,就不会有很好的团队精神。
重视沟通,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没有沟通就没有效率。沟通是合作的开始,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沟通良好、协调一致的团队。在沟通中我们会互相理解,进一步互相合作,同时通过不断的沟通,我们会更加明确职责、任务和努力的方向,求得目标尽快地实现。如果沟通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伤害。我们在培养国有企业团队精神时应该清楚这么一个道理: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在国有企业团队建设中,我们各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做到上下信息沟通,及时要把国有企业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宣传给员工,让员工知道,并畅开各种渠道,保持与员工的沟通和协调。以此增强每个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而形成对国有企业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各项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能否做到积极有效,我认为关键在于态度。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这里要重点加强情感的沟通,注重加深干群的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掌握主动权,处处体谅和尊重员工的感情,不失时机进行情感沟通,以此赢得员工的信任,求得沟通真正有成效。
科学管理,热爱员工多方激励
法国国有企业界有一句名言:“只有爱你的员工,他才会百倍地爱你的国有企业。”实践使我们懂得,没有什么比关心员工、热爱员工更能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团队精神,正是从这点出发,使整个组织能够发挥良好的协作效应,使每个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相互信任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员工一种安全感,员工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让员工能感受到。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管理人员,你说你对员工理解和信任,你说了不算,要让员工自己去感受。现实中,往往一个小小的误会,反而会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譬如:有两家国有企业,第一家国有企业有一名员工干得好好的突然提出辞职,原来该员工的奶奶病逝后,该员工回老家安葬其奶奶时多呆了几天,国有企业有关管理人员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沟通,却及时进行了批评和扣罚,这名员工一气之下离开了国有企业。后来尽管这个员工重新找到的单位,不如原来的国有企业,但这名员工说啥也不想回到原来的国有企业去。另一家国有企业,也有一名技术人员,感到工资低提出跳槽。离开时车间主任找其谈话,并与工友用车把他送到车站。时不时还经常打电话询问其新的工作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后来这名技术人员在外面干了没多长时间又回到原来这家国有企业。这名技术人员说:在外面尽管报酬高了一些,但人活得很累。还不如原厂可以发挥我的作用。从这个例子说明了经常的沟通,可以增加彼此的理解,取得相互的信任,这一点很重要。
在组织内慎用惩罚。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惩罚是对员工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员工,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组织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国有企业的正面认同,而组织对于员工的频繁否定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对国有企业没有用,进而也会否定国有企业。
加强领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个车间、一个部门甚至一个班组都是一个团队。要实现共同奋斗目标,团队领导非常重要。无论何种团队,在建设、协调、执行、运作时,对领导者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团队合作对领导者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己做起。制度是人定的,也必须由人来执行。在一个团队里,作为团队领导成员,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团队各项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时的楚慧王常常被历代文人提起,只因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点让人感动的事:一次吃饭,发现菜里有一条毛虫,当时他知道,如果将这毛虫挑出,厨师和食品监督官都应该依法处死,他心不忍,但不判医师和食品监督官的罪,法律则成一纸空文。于是他怕毛虫被别人看见,就把毛虫吞到肚里去,结果造成肚子疼了几天。听到这件事的人对楚慧王深表敬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严格执行现有规章制度,这是组织管理的要求,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同时要多为员工着想,宁肯自己吃点亏,也要对员工好些!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要学会应变,让制度活起来。
发挥每一个人积极性。优秀的团队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干部,这是团队的精髓所在。干部首先是做表率,为国有企业持续发展全力拼搏,始终走在前面。在一个国有企业内,常常会发现有些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些车间部门工作不协调。有些人工作量大,工作很累,有些人工作量少,闲得发慌。尽管定员定编,搞末位淘汰,但还没有彻底改变过来。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弄清楚这么一个道理:一个累坏的管理者,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者最大本事是能发动大家动起来,把工作做好。
注意相互紧密协作。要发挥协调作用,多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领导个人力量是渺小的,关键靠团队广大员工。领导的作用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团队每个人聪明才能和冲天干劲。只有这样,团队才会成为一支有激情与活力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团队精神要具体抓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尊重他人,能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和不同的人建立并保持积极的协作关系。三是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能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四是鼓励支持他人,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精诚团结,凝心聚力。要增强团队整合力。主要放在两个方面:抓好思想整合,增强团队凝聚力,指导和帮助“短板”队员发挥互补作用;抓好一人一事帮教,将个人自我实现与团队利益结合,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奋斗。大家都知道“木桶定理”: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木板来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同样的道理,一个团队要全部最快的跑到终点,不是由跑得快、跑在前面的队员来定,而是由落在后面的队员来定。我们管理人员在团队建设中,要做好协调,对“短板”处多注意修复,对后面的队员注意帮扶,争取没有一个“掉队者”。
团队精神的培育是对管理者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发挥团队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潜在创造力发挥出来,以此求得我们国有企业有一个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崔小花)
营造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国有企业
凡是成功的团队,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团队。打造团队精神应首先注意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特别在培养国有企业团队精神时,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优化,搞好稳定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学会对员工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要乐意去帮助别人,首先要解决个人的容量度量问题,你没有宽广的心胸,你就很难与别人合作。一个人没有很好的容纳精神,就不会有很好的团队精神。
重视沟通,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没有沟通就没有效率。沟通是合作的开始,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沟通良好、协调一致的团队。在沟通中我们会互相理解,进一步互相合作,同时通过不断的沟通,我们会更加明确职责、任务和努力的方向,求得目标尽快地实现。如果沟通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伤害。我们在培养国有企业团队精神时应该清楚这么一个道理: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在国有企业团队建设中,我们各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做到上下信息沟通,及时要把国有企业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宣传给员工,让员工知道,并畅开各种渠道,保持与员工的沟通和协调。以此增强每个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而形成对国有企业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各项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能否做到积极有效,我认为关键在于态度。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这里要重点加强情感的沟通,注重加深干群的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掌握主动权,处处体谅和尊重员工的感情,不失时机进行情感沟通,以此赢得员工的信任,求得沟通真正有成效。
科学管理,热爱员工多方激励
法国国有企业界有一句名言:“只有爱你的员工,他才会百倍地爱你的国有企业。”实践使我们懂得,没有什么比关心员工、热爱员工更能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团队精神,正是从这点出发,使整个组织能够发挥良好的协作效应,使每个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相互信任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员工一种安全感,员工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让员工能感受到。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管理人员,你说你对员工理解和信任,你说了不算,要让员工自己去感受。现实中,往往一个小小的误会,反而会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譬如:有两家国有企业,第一家国有企业有一名员工干得好好的突然提出辞职,原来该员工的奶奶病逝后,该员工回老家安葬其奶奶时多呆了几天,国有企业有关管理人员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沟通,却及时进行了批评和扣罚,这名员工一气之下离开了国有企业。后来尽管这个员工重新找到的单位,不如原来的国有企业,但这名员工说啥也不想回到原来的国有企业去。另一家国有企业,也有一名技术人员,感到工资低提出跳槽。离开时车间主任找其谈话,并与工友用车把他送到车站。时不时还经常打电话询问其新的工作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后来这名技术人员在外面干了没多长时间又回到原来这家国有企业。这名技术人员说:在外面尽管报酬高了一些,但人活得很累。还不如原厂可以发挥我的作用。从这个例子说明了经常的沟通,可以增加彼此的理解,取得相互的信任,这一点很重要。
在组织内慎用惩罚。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惩罚是对员工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员工,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组织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国有企业的正面认同,而组织对于员工的频繁否定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对国有企业没有用,进而也会否定国有企业。
加强领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个车间、一个部门甚至一个班组都是一个团队。要实现共同奋斗目标,团队领导非常重要。无论何种团队,在建设、协调、执行、运作时,对领导者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团队合作对领导者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己做起。制度是人定的,也必须由人来执行。在一个团队里,作为团队领导成员,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团队各项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时的楚慧王常常被历代文人提起,只因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点让人感动的事:一次吃饭,发现菜里有一条毛虫,当时他知道,如果将这毛虫挑出,厨师和食品监督官都应该依法处死,他心不忍,但不判医师和食品监督官的罪,法律则成一纸空文。于是他怕毛虫被别人看见,就把毛虫吞到肚里去,结果造成肚子疼了几天。听到这件事的人对楚慧王深表敬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严格执行现有规章制度,这是组织管理的要求,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同时要多为员工着想,宁肯自己吃点亏,也要对员工好些!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要学会应变,让制度活起来。
发挥每一个人积极性。优秀的团队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干部,这是团队的精髓所在。干部首先是做表率,为国有企业持续发展全力拼搏,始终走在前面。在一个国有企业内,常常会发现有些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些车间部门工作不协调。有些人工作量大,工作很累,有些人工作量少,闲得发慌。尽管定员定编,搞末位淘汰,但还没有彻底改变过来。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弄清楚这么一个道理:一个累坏的管理者,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者最大本事是能发动大家动起来,把工作做好。
注意相互紧密协作。要发挥协调作用,多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领导个人力量是渺小的,关键靠团队广大员工。领导的作用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团队每个人聪明才能和冲天干劲。只有这样,团队才会成为一支有激情与活力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团队精神要具体抓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尊重他人,能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和不同的人建立并保持积极的协作关系。三是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能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四是鼓励支持他人,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精诚团结,凝心聚力。要增强团队整合力。主要放在两个方面:抓好思想整合,增强团队凝聚力,指导和帮助“短板”队员发挥互补作用;抓好一人一事帮教,将个人自我实现与团队利益结合,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奋斗。大家都知道“木桶定理”: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木板来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同样的道理,一个团队要全部最快的跑到终点,不是由跑得快、跑在前面的队员来定,而是由落在后面的队员来定。我们管理人员在团队建设中,要做好协调,对“短板”处多注意修复,对后面的队员注意帮扶,争取没有一个“掉队者”。
团队精神的培育是对管理者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发挥团队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潜在创造力发挥出来,以此求得我们国有企业有一个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