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家长、老师和同学往往注重每次考试的成绩,为了分数勤勤恳恳,只想更好地获取更好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致使学生压力过大,不会与人相处,忽视尊师重道,最终影响学生的德智发展。
关键词: 德育 英语教学 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忽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使有些老师在结合课文中心渗透德育,但也只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效果如何,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
教育并不是老师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这其中还有许多别的层次的内容,比如学习方法的介绍及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我觉得德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到学校是来接受文化教育的,学习每一阶段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知识的。因此,家长、老师和同学往往注重每次考试的成绩,为了分数勤勤恳恳,只想获取更好的好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使学生压力过大,不会与人相处,忽视尊师重道,最终影响学生的德智发展。因此,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书工作,而且要重视教育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下面我就谈谈我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
一、英语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围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教育心理学》一书,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德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德育的主要体现是学校德育。
江苏近年来十分注重新课程改革,与之相对应的新教材因此对教学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过去的以方法论为前提,束缚于考纲、课本、教参转变为既重教材、大纲,又灵活运用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来武装自己。在固有的师生主次关系上,由过去教师统领课堂、以教定学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手段,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中,由老旧的“唯教材而问”的结构转变为按照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在教学中采用结构与功能注重,既注重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进行知识教学的能力。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对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的迷失及现状
在现今的教育阶段社会中,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业,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甚至放任其自流。学生在青春期都有一个所谓的叛逆期,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开始对教师的硬性约束有所反感,并开始有意无意地反抗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一个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这么一个老师,把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那么学生就会正确地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教师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正是这一标准实施的榜样,学生学习的楷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美国学者曾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而是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因为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地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教师要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结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进行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干预,完全可以通过英语教育实现,而这一过程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等到大学的时候,德育教育完全可以从英语教育中独立出来。在启蒙、基础教育方面,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发挥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
但是,我们发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现阶段只发挥出最基础的功能作用。人们对英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迷失已经成为一种漠视,人们衡价一门学科是否重要,越来越功利,关心的只是得了多少分,认为它的隐形的社会价值是可以不予考虑的。
三、德育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渗透
(一)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它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取得成效。因此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空洞说教。并且要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引申,在日常教学细节中慢慢积累,逐步展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体构想: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想要避免枯燥的说教就必须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譬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的日光灯全都亮着,而外面却是晴天,光线十分充足,于是我就说:“I’m sure the classroom is 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 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 off? ”在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我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并补充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 energy.I don’t mind if you keep 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 dark. 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 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 today.” 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三)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讲究艺术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更需要讲究艺术性。
例如在教“Advertising”这篇课文时,我启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广告进行分类,识别广告中的虚假和真实。对一些平时忽略的公益广告进一步评判,解读每个广告后的公益信息,帮助学生文明做人,热爱生活,学会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一系列实际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有些老师认为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能完成教学内容就很不错了,设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想教育。不可否认,课堂教学时间确实是有限的,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贯彻教学工作中,久而久之,学生所收到的德育效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总之,任何一个教师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更不应把德育看成一种教育过程中的“负担”。
关键词: 德育 英语教学 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忽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使有些老师在结合课文中心渗透德育,但也只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效果如何,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
教育并不是老师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这其中还有许多别的层次的内容,比如学习方法的介绍及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我觉得德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到学校是来接受文化教育的,学习每一阶段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知识的。因此,家长、老师和同学往往注重每次考试的成绩,为了分数勤勤恳恳,只想获取更好的好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使学生压力过大,不会与人相处,忽视尊师重道,最终影响学生的德智发展。因此,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书工作,而且要重视教育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下面我就谈谈我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
一、英语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围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教育心理学》一书,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德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德育的主要体现是学校德育。
江苏近年来十分注重新课程改革,与之相对应的新教材因此对教学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过去的以方法论为前提,束缚于考纲、课本、教参转变为既重教材、大纲,又灵活运用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来武装自己。在固有的师生主次关系上,由过去教师统领课堂、以教定学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手段,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中,由老旧的“唯教材而问”的结构转变为按照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在教学中采用结构与功能注重,既注重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进行知识教学的能力。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对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的迷失及现状
在现今的教育阶段社会中,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业,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甚至放任其自流。学生在青春期都有一个所谓的叛逆期,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开始对教师的硬性约束有所反感,并开始有意无意地反抗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一个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这么一个老师,把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那么学生就会正确地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教师作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正是这一标准实施的榜样,学生学习的楷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美国学者曾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而是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因为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地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教师要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结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进行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干预,完全可以通过英语教育实现,而这一过程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等到大学的时候,德育教育完全可以从英语教育中独立出来。在启蒙、基础教育方面,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发挥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
但是,我们发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现阶段只发挥出最基础的功能作用。人们对英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迷失已经成为一种漠视,人们衡价一门学科是否重要,越来越功利,关心的只是得了多少分,认为它的隐形的社会价值是可以不予考虑的。
三、德育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渗透
(一)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它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取得成效。因此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空洞说教。并且要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引申,在日常教学细节中慢慢积累,逐步展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体构想: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想要避免枯燥的说教就必须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譬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的日光灯全都亮着,而外面却是晴天,光线十分充足,于是我就说:“I’m sure the classroom is 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 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 off? ”在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我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并补充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 energy.I don’t mind if you keep 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 dark. 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 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 today.” 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三)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讲究艺术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更需要讲究艺术性。
例如在教“Advertising”这篇课文时,我启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广告进行分类,识别广告中的虚假和真实。对一些平时忽略的公益广告进一步评判,解读每个广告后的公益信息,帮助学生文明做人,热爱生活,学会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一系列实际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有些老师认为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能完成教学内容就很不错了,设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想教育。不可否认,课堂教学时间确实是有限的,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贯彻教学工作中,久而久之,学生所收到的德育效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总之,任何一个教师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更不应把德育看成一种教育过程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