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开放性骨折治疗的新理念——骨整形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保肢治疗挑战巨大。国内传统治疗模式是骨折修复技术与软组织修复技术的简单叠加或重复实施。长期的实践表明该治疗模式需对患者施行多次手术,不仅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并不利于伤肢功能的恢复。Orthoplastic(骨整形)理念是将肢体骨与软组织创伤作为一个整体,由创伤骨科和整形外科医生一起有计划、有次序地高效完成骨与软组织的同期修复;其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保肢疗效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推广该理念并加以提升,对于提高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显微骨移植系指带血供的骨移植术,目前已成为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及骨坏死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近年来,显微骨移植与时俱进,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本文就显微骨移植在适应证方面的拓展以及与新技术、新理念的结合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行健侧第7颈神经(C7)移位术治疗后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2014年12月,应用健侧C7移位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并成功随访83例,其中健侧C7移位到正中神经33例、桡神经14例、肌皮神经22例,同时移位到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4例。随访内容包括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恢复情况及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情况、双侧肢体协同活动及术后对健侧肢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远端动脉瘤(DIA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DIAA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脑前动脉(ACA)远端动脉瘤10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3例,穿支动脉(PA)远端动脉瘤3例。手术前根据神经导航系统设计头皮切口与开颅骨窗,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直达病灶进行夹闭或切除。出院前复查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游离移植无张力修补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6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采用吻合血管的自体阔筋膜瓣游离移植修补术,阔筋膜瓣切取的面积为6 cm×6 cm~8 cm×12 cm,重建血运移植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筋膜缺损。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术后斜疝有无复发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移植阔筋膜瓣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高能量创伤后小腿及足部大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ALTP联合DIEP治疗高能量创伤后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其中创面位于小腿前侧及足背4例,位于小腿后外侧及外踝3例。I期急诊下行清创探查术,修复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腱,骨折予以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VSD敷料覆盖1~2周后,待创面清
目的探讨缝接神经的带蒂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8年7月,应用缝接神经的带蒂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0岁;车祸伤2例,重物压砸伤8例,机器绞压撕脱伤5例,切割伤5例;其中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合并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损伤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0 cm~2.0 c
目的探讨上肢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对9例上肢肘关节、手背、手掌部及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7.5~33.0岁,平均25.0岁;应用股前外侧皮瓣2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足内侧皮瓣3例,趾腓侧皮瓣3例(1例为双侧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移植皮瓣面积4.5 cm×1.5 cm~23.0 cm×16.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IV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12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骶尾部IV期压疮进行修复,男8例,女4例,年龄45~87岁,平均(65.3±11.5)岁,压疮共计12处,均为IV期压疮,一期手术清创持续VSD治疗行创面床处理,待创面床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后,二期行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患者放置悬浮床治疗。通过门诊、上门、电话等跟踪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开放性骨折后骨与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2~56岁,平均36岁;车祸伤6例,压砸伤5例;新鲜创面3例,慢性感染创面8例。其中游离腓骨皮瓣7例,游离腓骨-长屈肌筋膜瓣4例。移植腓骨长7~18 cm,皮瓣或肌筋膜瓣切取面积4 c
目的探讨运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DDNFPF)修复III型和IV型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吻合受区浅静脉对静脉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行DDNFPF修复指端缺损共85例92指,其中吻合浅静脉组30例32指,未吻合浅静脉组55例60指;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吻合和未吻合浅静脉组的术后优良率及静脉危象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