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的感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参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生产实习,了解玉米品种育种、生产过程以及品种推广情况,使我们懂得搞从事农业科研要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创新等精神,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玉米育种; 创新精神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是以原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果树研究所、市作物研究所、市茶叶研究所、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为基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批准成立的正厅局级全民所有制公益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院有职工1300余人,下设15个研究所,拥有6个附属企业,荣获多个科研奖项,为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农业资源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良好,提高农业效益的战略目标。由于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因此,提高玉米的育种科技含量和玉米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是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在巴南区李家沱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研究所一周实习中,农科院的蔡治荣研究员(蔡老师)等几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农科院、玉米所的基本情况以及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1参观玉米育种基地
  老师们带领我们参观了玉米育种基地,并且一边参观一边讲解。我们了解到了玉米常规杂交技术的一些操作知识,例如:(1)杂交玉米套袋授粉,所用纸袋是用半透明的硫酸纸制成的,作用是套在雌穗或雄穗上隔离外来花粉或采集花粉。雌穗套袋要在花丝抽出前套袋,防止花丝被外来花粉受精,雌穗套袋时,花丝露出苞叶1-3cm左右,在基部用回形针将纸袋别紧,防止被风吹掉。授粉时间在露水干10点钟左右进行。(2)授粉检收(3-4d)若花丝颜色鲜艳,说明授粉失败,生长过长,应及时剪短花丝,重新授粉。若花丝萎蔫,生长停止,变成褐色,则说明授粉成功了。(3)花粉的成活时间为6h左右,且遇雨水,就会死亡,所以,雄穗套袋一般在授粉的前一天下午为好,最佳授粉的温度为24-30度。当我们走到一株病害玉米株旁边时,指导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纹枯病。纹枯病的病菌属真菌的担子纲伞菌目[1]。主要病状为:为害叶鞘、茎,严重时引起穗受害,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发病条件: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阴雨的易发病。防治方法:清除病原及时翻深消除病残体和菌核;选用抗病品种,如渝糯2号;保持透风,及时除草,将害病株清除后远离正常株。
  2 玉米育种技术
  2.1重庆玉米种情况
  蔡老师列举了全国玉米分布情况,中国玉米分布带主要在:北方春玉米区、黃河夏玉米区、南方山地玉米区。进入21世纪,中国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不断发展,玉米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近年来,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玉米种业的竞争。美国先玉335品种在东北区域的快速推广,表明了国内育种形势的难度和竞争增加。重庆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46.67万公顷左右,公顷产4995kg,缺口为较大。由于重庆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丘陵地貌,山高谷深、旱土坡地、季节性干旱严重等,迫切需要适合在重庆种植并高产的玉米品种。重庆以丘陵、高山玉米为主,玉米所研发培育了渝单7号、渝单8号,渝糯7号(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优良品种,取得丰硕的成果。
  2.2玉米杂交步骤:
  (1)选株:父母本均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作为杂交对象,亲缘关系越远越好。
  (2)套袋隔离:当父本植株的雄蕊已经露出而没有伸出前,用硫酸纸袋套好;母本雌性穗花丝开始抽出时,用硫酸纸袋套在花丝苞叶上,雌、雄蕊的硫酸纸袋带都是要用回形针扎紧,以免脱落。
  (3)授粉(略)
   2.3育种方法
   常规育种,单倍体诱导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玉米育种等。常规育种的主要手段是杂交育种,近10年来玉米的单产虽有提高,但幅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品种的抗逆性不强。主要原因有:(1)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配合力、生理、生化特性了解较少,影响育种进度和效率。(2)现有的自交系遗传基础狭窄。(3)常规育种技术的育种周期长,优良亲本自交系选择效率低,很难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生产所需的突破性品种。因此,我们要利用生物技术逐步代替常规育种提高育种进程。
  2.4重庆常见玉米病害
   纹枯病、赤毒病、大斑病、小斑病等。
  2.5目前国内推广研发的几种特色玉米
   青贮玉米:指用鲜嫩的玉米茎做饲料的玉米。糯质玉米:籽粒不透明、无光泽、胚乳全为角质支链淀粉、富有粘糯性、口感好,具有较高的赖氨酸、谷安酸和清蛋白与胶蛋白,有降胆固醇的作用。甜质玉米: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爆裂玉米:用一般的加热容器如锅炒即可得到理想的爆裂效果,膨化过程中淀粉糊化,营养丰富。
  3感悟
   蔡老师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教材,他告诉我们一个品种育成需要8-10年时间(海南等加代4-6年)才能育成,授粉遇雨时 ,在12-15点授粉, 此时,科研人员根本顾不上吃饭,在田间辛勤地忙碌着。使我们懂得科研要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创新等精神,排除了在科研中遇到的诸多疑惑和不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学校努力学好科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远大的理想,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施忆秋,李士一,张雨奇,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在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理解与认识上的误差,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现行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在有些方面已经不能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上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目标重新定位,在实施上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以改变过于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状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
我们班的学生小方,调皮贪玩,性格急躁。学习成绩不是很差,但经常喜欢戏弄同学,撒谎时常常脸不红、心不跳。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依旧仰着头,嬉皮笑脸,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是让所有任课老师头疼的“皮大王”。  一天,我踏进教室,就看见学生们闹开了锅,只见小男孩健健泪流满面。“怎么了?”“老师,我的英语光碟不见了……”“什么时候丢的?知道是怎么丢的吗?”“课间操的时候我就出去玩了一会儿,回到教室我就发现放在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本人认为:要把不同素质,不同心理特征的青少年培养成祖国的人才,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情感沟通显得很重要,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之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
【摘 要】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好小学英语的重要条件,因为他们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维系小学英语成功的枢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英语 课堂教学    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好小学英语的重要条件,因为他们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维系小学英语成功的枢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
什么是艺术美?一般来说,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但是,艺术美我认为并不单纯的指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所呈现的美,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艺术美。语文教学中能否把满堂灌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语文课充满期待,永保热情,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用艺术美。  历史上人们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去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本文就此与同仁探讨一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一、教师改变观念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当前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们把考试升学几乎变成了衡量、评价教育的唯一手段,因此
“质疑”、“探究”是目前教改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贯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点。“研究”顾名思义,指探寻、追究,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必要保证和成功要素。它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从双方的最佳结合点出发,设计并组织教学,师生不断生疑、探究、满足中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执教者责任重大。探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呢?我仅就探究性教学的点滴实践
影响学习得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叫智力因素,就是智商,一个叫非智力因素。经过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达到90%,也就是说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不足10%,所以非智力因素是最重要的。而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更多地还要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
听、说、读、写是英语语言的基本能力。对于缺乏真实语言交流环境,而且语言氛围、教学条件明显低于发达城市的一般乡镇中学学生来说,他们获得英语语言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阅读。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手段。笔者曾做过一次小小的调查,在所任教的班级中,每个学生平均每月阅读中文书籍2-3本,每天阅读时间大约1小时,内容广泛涉及科学、历史、国际、生活等各个方面。而英语阅读量仅为其1/3,甚至有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