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的呼唤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语言风格独特,深受年轻受众的喜爱。其语言作风格的独特性在于贴近了生命本真状态,呈现了荒野之美。他用词华丽细腻、语言跳跃陌生、修辞自然生动。语言风格的青春性奇妙地与荒野特征吻合。语言绚丽呈现荒野生命质感,修辞多变表现荒野无序的玄妙神秘,语法混用体现荒野张力。语言风格的荒野特征一定程度上弥补后现代语境中的断裂之痛,是其文学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
  关键词:郭敬明 写作风格 荒野
  文学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性是文学显著的特性之一。80后的作家整体在当前中国消费化、商品化、娱乐化的审美风潮中,凸显了时代个性。郭敬明作为领军人物广受人们关注。2007年,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由于有作品抄袭的嫌疑,饱受争议。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影响力日趋加强,《小时代》系列搬上大屏幕获取不菲的商业票房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一 语言风格呈现荒野生命的绚丽
  郭敬明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于他体现的生命完整性。而这种生命体现由于荒野紧密相连。“荒野的自然性、自由性、异质性与多样性是实现完整性的人类所必须的。”
  郭敬明的语言华丽、空灵、优美,像氤氲在天空上的彩虹。读他的文字就像见到大自然中极致的风景。他能把语言的感触变成视觉的盛宴。他的语言不是质朴、淡然的,带着浓烈的生命色彩。色彩斑斓是大自然生命的本真状态。在荒野中表现得尤为抢眼。罗尔斯顿在《哲学走向荒野》中讲到:“荒野是我们在现象世界中能经验到的生命最原初的基础,也是生命最原初的动力。”
  郭敬明语言展现了荒野生命的绚烂的多样性。他的语言文字之美充分绽放。一是运用了华丽的修辞、语法词汇。二是很多时候自己创造了很多精准的华美词汇。荒野之美本身就是自在的绚丽。罗尔斯顿在《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义務》中讲到,罗瓦赫原野公园过去的标牌上写着:“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现在改成“请让鲜花开放!”
  伴随着电子媒介长大的年轻人喜欢有画面感的作品。对于人物饱满度的要求很高。郭敬明的视觉语言特色在很多作品都有体现。例如《幻城》。《幻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在故事中经典元素很多。郭敬明用词奇妙,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把这些意象国画化。美丽和忧伤在字里行间悄然流出。不仅语言充满荒野,感情的渲染也强烈动人。他写道“莲姬的笑容荡漾开来,倾国倾城”。笑容可以荡漾开来。人与自然关系如此紧密。笑脸、水纹、倾国倾城。通过语言,我们仿佛看到一临水而立的美人,看到自然美景,莞尔一笑,美丽在水中流动,倾国倾城。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恢弘的弱效应。不同的类型的文学揭示的生命的不同层面。郭敬明的读者是青年受众。年青的懵懵懂懂、欲说还羞、含蓄脸红、不加掩饰和改装的真性情。对于爱情和成熟成长的渴望。面对这样的受众,作为其中的一员。郭敬明用富有质感的生命语言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 修辞的运用表现荒野的异质性
  郭敬明的语言有一种强烈的自然气息。对于色彩的领悟超越一般人的细腻。“重要的是,认识到自然是一种环境,同时是自然的,以及使该认识成为我们审美鉴赏的核心。”较强的自然审美能力使郭敬明在修辞的运用上,灵活表现了荒野的自由性和异质性。
  郭敬明长于自然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事物之间的嫁接与对比层出不穷。而且这里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接近于荒野。描写的荒野特征在作品中枚不胜举。例如,在环境描写中“尖锐的枯枝刺破苍蓝色的天空”。没有生命的枯枝向远处延伸至天空,生命的残缺之憾与天空的浩渺对比鲜明,异质感非常明显。
  另外,很多作品的主人公的名字也充满荒野的自由性。例如樱空释。运用了色彩的感觉原理。樱花是红粉色。天空是蓝色。红粉和蓝分属于冷暖色调的中部。在十二光谱环中几乎处于补角的状态。名字中对比色隐喻,昭示了人物矛盾而有唯美的人生悲欢。迟墨的名字借用了国画中的水墨色彩。自然黑白之间可以容纳万物。迟墨的名字寓意深远。郭敬明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也习惯用自然诠释情感。很多自白为读者奉为经典,其中“在黑色的风吹起的日子,在看到霰雪鸟破空悲鸣的日子,在红莲绽放樱花伤逝的日子里”。黑色的风、红莲、樱花等一系列自然景观被巧妙的揉在一起。视觉和心理撞击在一些,情感体验丰富多言。
  郭敬明在作品中也经常用比喻。以它物喻此物时候,词语的变异性跨度大,给读者的艺术体验非常新奇。《悲伤逆流成河》中有这样的暗喻:“鲜血沿着我们爱情的道路撒了一地,我和他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血淋淋的爱情”。
  “血淋淋的爱情”比喻极为大胆。夸张和变形运用带来了修辞的陌生感。而陌生和异质感是荒野的本质之一。在修辞中,郭敬明对于意象的化用能力炉火纯青,意象之间的跳跃性扩大了语言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作者在描述悲伤时,他认为悲伤可以逆流成河。悲伤可以成河吗?显然不能。不过悲伤与河水之间又有相同相融的相似性。悲伤是一种人类情绪的流动,一般由不开心的事情触发。河流也一样,水流的方向和大小是自然的呈现。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物种。内心世界的隐秘和河流的变化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用这样的比喻合乎自然之理。当然,郭敬明在比喻中,夸大了悲伤的破坏力和河流的不可控性。在我们的世界里。向来是希望和未来大于悲伤和疼痛。河流也可以筑堤拦坝为人类改变。大尺度的夸张印证了年轻人夸大情绪的特色,是年轻的80后群体特征。
  “罗尔斯顿认为,人类文化的根基就在生态系统,自然的给予物支撑着其他的一切。人类文化及其发展都得有某些最合适于它生长的环境。不管他们的选择是什么,也不管他们如何重建了其生存环境,人仍然是生态系统的栖息者。”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很多时候来自于生存环境体验的通感。郭敬明深谙通感的妙处。他常用通感来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如:“天空飞过巨大的霞雪鸟,鸣叫声撕裂了一片苍蓝色的天空。我的眼睛微微地疼痛起来”(《幻城》)。生命之间的相同,感觉、触觉、听觉的相融。耳朵听到的是鸟鸣声,尖锐的鸟鸣划过长空,声音的凌厉好像剪刀,撕裂苍蓝变声了触觉。触觉移情到人类自身。这种通感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景色和人物感受串联起来,好像庄周梦蝶一样,物我两忘,情境交融。   三 语法结构运用体现荒野的张力
  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指出:“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郭敬明的语法结构运用也高度与荒野之美契合。荒野的张力来自于变化万端。生命的张力来自于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多面性。人类对生命本真生存状态的认识也由于张力的存在而众说纷纭。而众说纷纭的灵感是故事的来源。天资聪慧的郭敬明敏感地抓住了这一个生态特征和心理特征,运用语法结构把握生命的节奏:快慢、张弛、轮回、长短、松紧、强弱、动静、详略等。由于他写作风格的舒缓细腻。他把语法结构的一面适度拉长。技术高超娴熟,令人叹为观止。
  松句与紧句相对应。紧句明快生动,松句结构缓慢,句子的空间好像白描的链接。空间松散,但又隔而不断,非常利于精确地描写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例如:“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梦里花落知多少》)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悲喜和无常。都是白描手法。三个“穿过”连接在一起,富有韵律流动感。从容地多层面地把单薄的青春描述出来。
  郭敬明运用长句,善于描写情感领悟的绵长感。舒缓淡然。最近我越来越喜欢“沉默”这个词语。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沉默中变得更加纯净和善良。在经过了很多很多,包括很多人知道的那些事情之后,我终于变成一个不再喜欢说话的人。我开始学会了自然去沉默,而不是带着不甘带着难过去不说话。我觉得沉默很好,让世界变得和平。(《梦里花落知多少》)句中围绕“沉默”,细腻地描写沉默生成的无奈、忧伤,一种清醒中的伤痛通过这类长句表达得非常充分。这样的句子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绵延的张力,很容易入心。
  在句式的变化上,语言和思想态度的对应关系也非常好。郭敬明的语言结构松散流畅,用语有时候典雅华美,有时候淡然轻松。在通常的句式中有些变式句出现,常规中有一些新奇,张弛有度,所以阅读起来非常舒展。例如:“雪雾森林永远是温暖的,阳光如碎汞满地奔跑,野花绚烂得无边无际。我醒来的时候睡在婆婆的屋子里面,火炉散发温暖的木柴香味,婆婆坐在我的床边,笑容安详而淡定。在门口,星旧背光而站,门外明亮的光线将他的剪影勾勒得格外清晰。我看到了他手上的落星杖。我知道那是婆婆占星时的巫术杖。”(《幻城》)感情是喜悦的、喜悦来自于温暖、温暖来自于阳光。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亲切自然。这样的句式变化给人春风拂面的感觉,对于脆弱的易受伤的少年的心灵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郭敬明的写作风格与荒野的亲近,究其原因,与他的生存环境有关。他出生于风景秀美、相对闭塞四川省的自贡县。自然之美体察比较多。小时候,阅读了很多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对于自然也比较爱重。年少成名后,世界人情冷暖体察的也比较全面。可以说他是一个“自然化的年轻作家”。李泽厚曾从三个方面解读“人的自然化”。他认为“一为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相互依从;二是把自然纳入到人的日常审美需要中;三是学习掌握自然规律,与自然隐秩序揭示会通。”显然,郭敬明的写作风格做到与原始的自然——荒野的契合。年轻生命本来就是生命最美好的展示。然而,后现代社会自然的缺失无根之痛感触也最深。也正是因为此,他接近生命底色的写作风格,引起了年轻受众的共鸣。尽管郭敬明也有夸大這种“痛感的”嫌疑,郭敬明和其“独一代”的粉丝群小孩不约而同地用孩子的逻辑为其“抄袭”现象辩解。这实际上是“独一代”极度自恋的一种表现,自恋是偶尔会做出的自我夸饰,记录着我们感到内疚却想要表现品行端正时所采取的种种姿态。自恋的必然结果就是惊人的自我赦免。这样看来,郭敬明的自然化程度并不十分成熟。厚重和悲悯是荒野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写作中的厚重感明显不足。随着阅历和视野的增加和拓展,相信写作风格会更大气悲悯。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美学走向荒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杨通进译:《哲学走向荒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郭敬明:《幻城》,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5] [加]艾伦·卡尔松,杨平译:《环境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 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7]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杨通进译:《环境伦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9]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0] 张岩雨:《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南方文坛》,2011年第1期。
  (韩玉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翻译作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最重要媒介,使人类社会的交流达到空前的频繁。同时,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为研究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首先对跨文化交际翻译的概念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文化错位、身份错位、时空错位、结构问题四方面分析了文学作品中跨文化交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障碍。随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文化翻译有所裨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 原则 障碍 策略  1 前言  在世界大融合的
期刊
摘要 色彩、图形、文字是电影海报设计的三要素,色彩渲染了整个设计的氛围;图形真实、形象地展示了影片的内容或主题;文字传递给读者信息。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电影海报设计服务。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准确地表现设计者的意图,达到电影海报的创作目的。  关键词:电影海报 色彩 图形 文字  随着电影的诞生,电影海报也应运而生了。电影海报是为宣传电影而做的平面广告,其主要作用为推销和介绍电影内容。电影海报
期刊
摘要 人们在观看一件绘画作品时,首先被作品传递出的氛围和营造的情景感染,感受画家的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心理体验,或是奇思妙想,或是苦涩,或是灵异,或是孤独。这些绘画作品通过其特有的绘画语言传递画家的思想,让具有相同经验的人产生共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更多关心的是作品图像带来的视觉快感,很少关心绘画作品其独特的视觉语言是如何产生的,绘画语言与画家的个体经验的关系又是什么。本文试图论述画家的个体经验与其绘
期刊
摘要 民间艺术的装饰性符号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汇,其内涵与表达反映着乡土生活的原生态特征。民间艺术是艺术学体系中基础的学科,对于民艺审美活动的研究是在对丰富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民间艺术的风格概念不仅涉及乡土性品类的形式原则,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整体民俗生活之中,成为民间风情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在民间艺术研究过程中,乡土性风格是综合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内在本质,集中体现在民间审美趋向中的合
期刊
白城。  白色的城。蒙古语是查干浩特。  白色的城,非常想象,非常文学。在车上奔赴白城时,仿佛不是去采风,而是赴约,有种喜悦和期盼。因为没有对象,不具体,喜悦和期盼还很飞扬。  我们来的季节,草原苍黄一片,树林则是烟灰色。苍黄和烟灰,格局规模都很铺张,接天连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揉碎碾细了,和在里面,不具体,但真真切切。  白城曾是匈奴的废都。想当年,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死去活来。但草原上的城市
期刊
夜晚,劳累一天的采风团作家们正在中巴车上沉睡,却很快就被夜色中的一处处火光惊醒了。宗仁发主编奇怪地问我:“不是不让烧秸秆吗?”我说:“是的,国家明令禁止,所以,农民们才在晚上偷着烧嘛!”宗主编若有所思地“啊”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作家们注视着车窗外的处处大火,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我以为,火光消失在身后,作家们很快就忘却了这片片火光,然而,转天上午,这一沉重的话题又被提起了、激活了!  那是洮北区平安镇
期刊
摘要 中国历史悠远流长,民族服饰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在服饰文化语境下,中国服饰文化正朝着世界方向快速地与国际化服饰接轨,而中国民族元素也已经成为世界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民族元素的地位、魅力体现、流行性、文化性与传统民族元素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服饰文化 民族元素 继承 创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服饰发展也达到空前高涨的时期。服饰最初是人类生存的
期刊
摘要 20世纪50-70年代的爱情叙事文本中,爱情多表现为彰显政治倾向的工具。而在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倾向下,爱情叙事文本呈现出对人的内在世界的关注与探寻趋势。王安忆的“三恋”系列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将着力点由历史反思、社会问题转向对内在的追寻,由宏大叙事转向以个体生命体验为视点的私人化写作。加之女性性别表述的重感性、重本我的特点,“三恋”成为探求人性复归的试验之一。  关键词:爱情叙事 性别表
期刊
香巴拉  版图上,一片处女地吐绿,含蕊,扬花。  烟花三月,金秋十月。秦时,隋时,唐时,元时……  上至帝王,下至黎民,都不曾惊扰过。  但都曾来过看过爱过,却从不带走一片云彩、一瓣花朵……  只拾取一缕宁静、一丝祥和……  向西,向西,向西。  山之西。  河之西。  梦之西。  ——西部,才是中国的净土哦。  ——净土,在中国的西部。  神奇。神秘。神圣。  ——甘南。中国的  香  巴  拉
期刊
摘要 王威廉的小说清远淡雅,冷静犀利,总能在真实的意境之外虚构一个荒诞不羁的世界。他擅长在绮丽的背后表现无尽的悲凉,将荒诞不羁的情节与理性的思考融为一体,让生活的激情与虚无的世界在冲突中碰撞。疾病式的另类隐喻中蕴含着无尽的现实含义。王威廉的小说从叛逆的角度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思考,从敏感和异化的范畴表现了人们在经济高度发展时代已逐渐丧失个性  一 引言  当代作家王威廉的小说清新脱俗、与众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