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海报设计三要素的重要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AFFD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色彩、图形、文字是电影海报设计的三要素,色彩渲染了整个设计的氛围;图形真实、形象地展示了影片的内容或主题;文字传递给读者信息。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电影海报设计服务。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准确地表现设计者的意图,达到电影海报的创作目的。
  关键词:电影海报 色彩 图形 文字
  随着电影的诞生,电影海报也应运而生了。电影海报是为宣传电影而做的平面广告,其主要作用为推销和介绍电影内容。电影海报要将至少90分钟的电影故事浓缩到一张纸上,来吸引观众的视线,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电影海报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所以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也是电影海报设计的三要素,即色彩、图形、文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三者的关系来表现电影的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宣传电影。
  早期的电影海报大多是手绘制作完成的,绘制精美。随着时代的进步,海报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多数由电脑进行特技制作,效果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但无论怎样优秀的海报设计,都是由色彩、图形、文字三大要素组成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准确地表现设计者的意图,达到电影海报的创作目的。
  一、 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色彩会影响人的情感、记忆、感知,使人产生联想,是平面设计要素里最先影响读者感知的。正如一个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前方有一个大广告牌,首先映入司机眼帘的一定是色彩,随着距离广告牌越来越近,图形和文字才能跃入人的视野。这就说明最能使人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就是色彩要素。
  电影海报中的色彩运用首先要考虑到与电影的主题和内容相协调。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会表达不同的内容与思想,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红色、橙色、黄色的暖色搭配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让人有温暖、愉快、兴奋的感觉;蓝色、绿色等冷色的搭配则给人理智、冷静的感觉。优秀的设计者则要会利用这种色彩联想来表现电影的主题,达到设计的目的。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是描写一对可爱的小丑鱼父子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的冒险经历,它们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这部影片的海报设计以蓝色为主要色调,让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丽、深邃、神秘,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碧蓝世界。电影《金色池塘》是一部家庭伦理片,表现高龄老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人生态度,因此海报设计用一种辉煌的夕阳色调,象征人生步入晚年的悲壮挽歌,以及美好的人间温情。
  电影海报的色彩在整体效果达到和谐的基础上,要有局部对比,也就是指可以运用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以此来提升海报视觉冲击力,使读者瞬间心动。电影《蝙蝠侠》的其中一款海报设计,整体色调为蓝色,再加上出现在玻璃后面的模糊影像,形成冰冷、鬼魅的感觉,这使得用红色鲜血涂抹的字母十分突出,将电影的惊悚和血腥氛围表露无遗,直接就将读者带到惊悚和恐怖的中心。电影《地心末日》的预告海报以深邃的蓝色为基调,中间迸射出高亮度的火焰,使得整个海报色彩对比鲜明,使读者心理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二、 电影海报图形设计的重要性
  图形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视觉符号,是用形象直观地传播信息、思想的视觉语言。色彩、图形、文字同为构成平面广告的三大设计要素,而图形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图形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与色彩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的准确传达。电影海报的受众很广泛,而他们存在着语言、地域、文化程度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海报要通过图形设计来突破这些差异,利用视觉语言进行无声的交流,从而达到感染所有读者的艺术效果,使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们所接受。
  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设计有着丰富的表现方法,如绘画、摄影、电脑特技处理而绘画中又分为素描、水彩、油画、漫画等;电脑特技可以制作二维图形、三维图形;摄影图片也可以通过电脑,利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各种效果的处理。无论用怎样的表现方法制作出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归结为两种: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这两种形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经常是相互影响,同时存在的。
  具象图形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一般会用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的精彩镜头或典型场景来表现影片的内容,使人们直观地了解影片的风格与内容。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使电影宣传更富成效。《孔雀》的海报图形为在麦田里的女主角骑自行车带动降落伞展开,以此来表现对梦想的追求,让人不禁想去了解这个女孩的梦想。这也是影片中的精彩情节,很好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内容。《非诚勿扰Ⅱ》的海报也是利用主要人物和主要场景来表现的,画面似明信片般的美丽,让人心动,想走进这美丽的风景,聆听美丽的故事。使人看后对影片的类型与风格一目了然。
  抽象图形是指海报的设计中通过抽象图形来表现影片的主题,借助抽象的图形来寓意一种精神,让读者慢慢品味和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涵。相对具象而言,是通过联想、象征、比喻、夸张、暗示等方式来完成启发和引导人们去感悟其中的哲理,以此去思考作品内在的真正的本质意义。
  电影《万有引力》前期推出的前导概念海报,通过另类的符号意向和电影中的要害元素,抽象地表达了《万有引力》中玄妙的男女情感关系。设计中没有融入任何明星元素,巧妙地将男女性别符号与代表束缚的手铐联合,暗喻了爱情中相互吸引又相互制约的引力法则。电影《变形金刚》的一款广告没有用变形金刚极具吸引力的整体形象,而是用了一只眼睛看着地球,表现了汽车人与地球的关系,至于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共同保卫地球还是使人类陷入灾难,就要靠读者自己体会了。
  无论哪种表现方式、方法,图形设计的追求在于瞬间抓住读者的视线,使读者最大程度地接收和理解海报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吸引读者去观看影片。
  三、 电影海报文字设计的重要性
  电影海报中的文字主要包括影片名称和一些与影片相关的文字信息,如介绍影片内容的文字、主要演员、导演、出品公司、上映时间等。除了色彩和图形,电影海报的字体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设计必须服从海报的整体设计风格,达到宣传和推广电影的目的。优秀电影海报的字体设计不仅仅担当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还可以充当图形、点、线等元素,融合到整个画面的设计中,达到整体诉求的效果。
  电影《让子弹飞》的系列海报中,一颗子弹从左边字体穿行而过,刚好利用了四个字的笔画连接,并且字体做了向右倾斜的处理,同时笔触凌厉。这种图形化的处理让人觉得字体的设计与文字含义、影片内容相得益彰,是一种完美的结合。动画片《冰河世纪2》海报中的片名文字也做了图形化处理,把文字制作成了立体感强烈的冰块,或是漂浮在水中,或是被举在动画人物的手中,或是把动画人物冻在冰块中,既生动形象,又可爱,表达了影片轻松、幽默的类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字种类很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字。汉字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字体的多样性以及神韵的多样性,使设计师可以根据影片内容主题和海报表现风格,选择适当的字体来传达影片的精神内涵。在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中书法字经常被采用,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感与艺术表现力。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或是文化氛围浓重的电影往往会选择书法字体来表现,能增加电影海报的文化内涵,渲染电影气质。《关云长》《唐山大地震》《无间道》《无极》等影片海报中的字体设计都是优秀的范例,不同的字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给人不同的气质感受,优秀的电影海报在这点上的把握往往是准确吻合的,并对电影主题和海报风格属性起着烘托作用。
  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往往对色彩、图形、文字等设计元素运用相得益彰,只有三大要素完美的结合,才能提升视觉表现力,又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设计者要善于利用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又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海报作品。
  (于欢,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初唐的视角下,庾信无缘参与到初唐南北文学合流的理想之中,在文学发展的长河里,其文学源流,有的追溯到“大同”时的“简文、湘东”,有的追溯至“宋末”,还有的溯源于屈原,而庾信一般和徐陵并称,被视作齐梁陈文学的代表,其文学独特的个性被忽视,只有卢照邻、王勃把庾信从“徐、庾”并称中独立出来,但并没有形成大气候。在初唐文质并重的文学思想这一背景下,本文拟从初唐文学理想观及文学发展史观的角度探讨庾信的
期刊
摘要 《日常用品》是艾丽丝·沃克197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再对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的迪伊进行解读,从而体现作者的不同叙事技巧,使读者从另一角度看待这部艺术作品。  关键词:迪伊 讽刺 解读 融合  一 对迪伊简单化的评判  大多数读过艾丽丝·沃克197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日常用品》的人都同意:她这部小说的主题意在揭示“一个母亲对两个女儿的个性的觉醒:一个浅薄、自私,而另一个对
期刊
摘要 艾丽丝·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不仅保持了作者作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和发言人”的战斗精神,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诸多突破。她对意象的选择和运用不仅彰显了作品诗歌般的情感力量,也巧妙地透视出作品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意象  有时某部文学作品的问世,显得如此特别,足以使我们怀疑荣格的观点:“意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潜在的幻觉然后使之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不经意地,突
期刊
摘要 探险是小说的第一大主题。探险的目的之一,是要彻底地抛弃和远离史诗与悲剧那个有神的过去的世界;目的之二,则是要在这个全新发现的新世界里,成为新的英雄。用新的英雄来代替史诗世界里的远古英雄,用小说来替代史诗,并成为新世界的“史诗”,是小说的隐秘抱负。但小说与史诗又不是全然断裂的关系,而是或者说至少希望成为新的史诗。它无论是否描写,哪怕甚至是赞美过去,其实质都不是与过去和好,更不是让步与妥协,而是
期刊
摘要 《尚书·泰誓》提出了“惟人万物之灵”的说法,《礼记·表记》也提出了“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的人文理念,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先民已把目光从天上下移到人间,更多地关心人间的疾苦。至老子时,又把人与天、地、道合称“四大”,因而突出了对人类生命的重视,进一步把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统一在生命的高度之下。正是在这种重视生命、重视生存质量的理念之下,产生了先秦时期从皇族到民间的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也形成了先
期刊
摘要 电影《红河谷》中的曲子是由金复载所作,他以一位老艺术家的功力和专业水准,打造了一个电影音乐的神话,为电影的成功不遗余力地做出了巨大贡献。《红河谷》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表情性,与影片画面珠联璧合,促成了影片的成功。  关键词:《红河谷》 影乐 艺术 和谐 定位  金复载出身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涉猎广泛,拥有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作品。1996年,受邀为冯
期刊
摘要 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元素,而动画电影中的音乐不管是音乐旋律还是歌唱技法,都对电影的影视画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视觉与听觉的同步享受是影视作品的灵魂,而音乐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需要始终保持与画面节奏相统一。本文以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对动画电影中如何实现音乐和影视画面的完美融合进行论述。  关键词:《花木兰》 动画电影 音乐 影视画面 融合  影视是综合空间艺术、时间艺术而产生的艺
期刊
摘要 所谓中国音乐“双文化”,就是指中国音乐在传统古典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的一些音乐文化思想和内容后,所形成的现代音乐发展风格。中国最早是在1989年提出音乐“双文化”现象的概念,并且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音乐界的学者都在对音乐双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针对有关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并加以思考探讨。  关键词:中国音乐 双文化 民族
期刊
摘要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章法”、“布局”,与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构图方式相比,中国传统人物画采用的是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散点透视。这种构图样式围绕着“人”的主体意识而呈现,或形神兼备、或物我交融。中国传统人物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异域文化的传入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成长的能量,同样,在中国传统人物画这种独特的构图模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佛教艺术及思想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
期刊
摘要 翻译作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最重要媒介,使人类社会的交流达到空前的频繁。同时,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为研究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首先对跨文化交际翻译的概念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文化错位、身份错位、时空错位、结构问题四方面分析了文学作品中跨文化交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障碍。随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文化翻译有所裨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 原则 障碍 策略  1 前言  在世界大融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