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教育之贫”与“扶收入之贫”——中央苏区振兴政策的教育精准投入实施效果研究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6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中央苏区振兴”政策的收官之年,该政策涉及赣闽粤三省共108个县(市、区).文章采用我国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在理论机理分析基础上,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从教育精准投入视角定量考察了“中央苏区振兴”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教育精准投入的“扶教育之贫”直接效果明显,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年均人数显著提升5.9%,有效地提升了当地适龄儿童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但受制于政策实施时间太短以及当地产业结构不平衡,在教育“时滞效应”和“溢出效应”叠加冲击下,教育精准投入的“扶收入之贫”间接效应不显著,但这与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并不相冲突.研究结论为今后我国类似重大政策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实质绩效的评估提供了有益参考.相应政策启示是要牢牢树立教育为本的思想,久久为功,做好其他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与教育扶贫政策的协调搭配.
其他文献
“育儿剧”是我国电视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沿革中衍变出来的特有类型.近年来,“育儿剧”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着电视剧的收视纪录,收获着来自观众和官方的赞誉.纵观21世纪以来
政策工具是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对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和政策执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基本要素维度和基本
疫情常态化时期,国际传播环境愈发复杂,我国过去依托实际地理空间的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受到诸多限制.基于此,文化类节目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文
前沿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形式的转型与换代,以体感设备、智能手机、交互装置为代表的现代媒介环境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及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本文明确了文化的传承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利用边界深度发展,广播电视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然而,这也导致其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让未成年人免遭广播电视网络视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范畴内最富有活力和动感的意识形态,具备了社会体育文化属性与高校校园文化特性,属于两者的有机结合体.在培养具有优秀学业、强壮体魄和健全心理的现
应试教育带来教育创新停滞的弊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影响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进程.美育则着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更适合为高度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从个体特性(微观)、组织因素(中观)、社会支持(宏观)三个层面剖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发现,除性别、年龄和家庭所在地
在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不能忽视工匠文化在以文化人、以劳育人中的价值作用.系统剖析工匠文化的劳动教育价值内在逻辑,实现以劳观物而安身、以劳观人而安心、以劳观
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界认为教育对反贫困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正向的线性关系,可能存在减缓、加深和无显著影响等关系.文章基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