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宏育小学:雅言传文明,经典润人生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hc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辅教化”,是中国自古以来经典诵读传统的价值所在。今天,我们提出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在于培养个性健全的人,让学生在将来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经典诵读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感,特别是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知道我们是从何而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但是一个学生教育层面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民族的后继发展问题。将传统经典诵读引入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必要路径。
  基于这种思考,宏育小学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研究,2007年起,便在单纯诵读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华传统经典诗词诵读、欣赏、创作的大胆尝试。
  从繁重无味的练习题、兴趣班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与文化经典来一次亲密接触,每天读上一段《三字经》或者《弟子规》,宏育的孩子们从经典诵读中不断获取成长的养分与动力。
  设计:让经典诵读融于一种教育理念
  选择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的切入点,无疑是宏育小学基于学校现实发展与未来追求得出的结果。但嫁接在选择与成功之间的,是智慧、勇气、坚持、奋斗等等缺一不可的优良品质。而对于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宏育小学从一开始就将其上升到教育理念进行思考与设计。只有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教育的过程越精细,结果就将越美丽。
  1.对经典诵读的再认识。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那么,什么是经典诵读,如何对其在学校的实际与推进目标上进行正确定位成了宏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宏育小学校长赖向忠认为:“顾名思义,就是朗读背诵一些经典国学。其形式可以简单可以复杂,简单的,不求甚解,只求感受过程,享受如同儿歌的乐趣,体会押韵、平仄的韵律美和语感美,这种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复杂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经典的内涵和精神予以适时适度的指导和点拨,这种更适合高年级学生一些。总之,怎么诵读,诵读到什么程度,要考虑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
  2.对经典诵读内容的再选择。
  那么,是否所有的中华传统经典都适合小学生诵读呢?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在选择诵读内容时如何进行区分呢?宏育小学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在选择经典时作为重要的考虑指标。经典国学厚重精深,也有轻松活泼,贴近生活的一面,其中的《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都可以作为小学生的选择,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包罗了故事、生活验验,易为儿童接受乃至喜闻乐见。当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语文程度和兴趣要求,适当安排更深层次一些的国学教材,比如《大学》《论语》《中庸》等。
  创新:让经典诵读成为一种成长方式
  中华传统经典和现代小学生的生活毕竟有着时空的间隔,如何让这些熟悉了网络与现代技术的孩子们喜欢上那些从遥远时空中走来的经典诗词,并且从中获取成长的动力,考验着师者的智慧。宏育小学创新经典诵读的实施路径与呈现模式,并且通过衍生与拓展,耳濡目染下,经典诵读已经成为该校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
  1.经典诵读的实施路径与呈现模式。
  经典诵读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形式,必须妥善安排时间,既不能影响正常学习,又不可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这样才能使“经典诵读”不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而成为一种容易实施的常态形式。同时,小学生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兴趣所指,才是主动积极学习所向,经典的吸引力,决定着他们愿意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安排。为此,宏育小学在“读—背—唱—演”的实践模式中去掉经典课程严肃庄重的外衣,融入声音、符号、色彩的特征,使经典变得更富有诱惑力。
  一是读经典。全校班级每天午读15分钟,读的过程中讲究一张一弛,松紧有度,安排在具体的课程表之中,称作“天天读”。二是背经典。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同时,背诵经典也应该是创新的,譬如说有意义的学习,形象联想的学习等,而不是单纯机械的重复的死记硬背。背诵应避免硬性指标规定,学生背或者不背,背多或者背少,靠的是诱导启发,而不是处分惩罚。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的安排学习进程。三是唱经典。每天午读时间,学校“金色童年”广播站播放15分钟的配乐古诗词歌典及感恩歌曲。在人们习惯了通俗流行歌曲的时候,古诗词的意境和它的文化深度,相信会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容易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且铭记不忘。四是演经典。这是一个使学生挑战自信、勇气和创新能力的平台。每周一的晨会,各班学生以“读、唱、讲、品、书、画”的形式将国学经典搬上舞台。教师鼓励学生自编自创,鼓励学生将每种演绎形式相互融合发展,既深化小演员们自身对于经典内涵的认识,又将经典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输入其它学生的感官通道。
  2.经典诵读的衍生与拓展。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宏育小学既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挖掘经典中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德育品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为此,宏育小学开展了“1234工程”:即每学期每一位学生都要讲一个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让班上每个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每周写两篇日记,分别写快乐和不开心的事;书写三个自我,一是过去的“我”,二是现在的“我”,三是将来的“我”,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寄四封信,每年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老人节给长辈和老师写一封真情实感的信,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这是非常有效的展现亲情和师生情的方式。学校还给学生布置“家庭亲情作业”和“爱心作业”,家庭亲情作业是每天问候父母,给长辈盛饭,为家人洗一次衣服,记住家人的生日并做一件小礼物等;爱心作业是帮邻居做一件事,照顾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收获:当诵读经典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实践表明,诵读经典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宏育小学把诵读中国文化经典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到有机统一,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通过8年的诵读经典的教学实践,宏育小学收获的是师生人文素养的显著增强。
  实践证明:和孩子们共同诵读文化经典,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教育方法。从道德价值的层面来看,宏育小学“人文育德”的主旨不同于政治化、说教式的教育课堂,而是从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入手开始教导“做人”。从文化熏陶入手浸染心灵。注重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立体化、活动化;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培育;注重教育平台与载体的建设。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人格,提升孩子的基本素养。用经典充实孩子的人生,就是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赖向忠在采访中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有一次,一位家长白天工作劳累过度,吃过晚饭就在沙发上睡着了。他的孩子悄悄地将他的鞋子脱下,端来一盆热水,轻手轻脚地给他洗脚。当他一觉醒来,得知是儿子给自己洗脚之后,激动得泪流满面。此后,他逢人就讲,没想到经典诵读让自己的儿子懂得了孝顺。而且这不是个特例,有不少家长跟我说过类似的真实故事。”
  当一所学校,有一群这样的孩子,无论孩子,还是学校,令到我们的教育因感动而分外美好。(本文图片由东莞市宏育小学提供)
其他文献
经教育部备案同意,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实施办法》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类型。合格性考试覆盖高中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火了,里面的主题歌一夜之间响彻全中国。孩子们有事没事都会来几句。可是我班的学生哼唱的是《老师去哪儿》:  (生)我的班里有个人很酷  不会微笑只会发怒  批评我时永远说“不”  修理我时使出浑身解数  她就是我们的怪兽班主任  这还了得,我在班会上找到了改编者,投之以桃,要报之以李,回击了一曲:  (师)亲爱的同学,请遵守纪律  不允许你犯错是为你好  如果有人告状你就面壁思
彭娅简介:  1986年参加工作,1996年调入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2009年任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党支部书记。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越秀区教坛新秀”; 2000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被评为越秀区“师德楷模”;2003年获越秀区“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2006年获“广东省特    第一主题:迁移  从无奈到无悔,是彭娅精神上的迁移;从重
过去,我对支教这个词很朦胧,大概就是到相对落后的地方去支援别人的教学,仅此而已。因此,每当听到别人谈论起支教,都觉得云淡风轻,多少还有点浪漫的色彩。  去年9月,我与我区6位老师一起走进粤北山区当一名名副其实的支教老师。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是支教,对于支教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我们坐着公交车挺进沙坪镇时,那一刻我们都被眼前的景况惊呆了,目之所及都是山,群山缭绕连绵不断,望着破旧的公交车行驶在弯
基础教育,教育之基础。  义务教育,政府之义务。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追求的必然目标,也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必须过程,更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路径。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教育事业的重点工程之一,在差距中找均衡,在改革中求均衡,在发展中促均衡。广东本次申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并达到评估认定标准的41个县(市、区),其谋划均衡的思路因地制宜,其推进均衡的路径各
广东仲元中学创办于1934年,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邓仲元所创办的一所纪念中学。八十年来,仲元中学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执着的创业精神,卓著的办学成绩,屡获社会称颂。近年来,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创建了“君子之风”德育课程体系,将仲元精华、儒学精髓、时代精神三者融为一炉。它和学校“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是学校“德、毅、博、健”
在本次峰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3场平行论坛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等焦点议题,通过精彩演讲与对话研讨,对“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各级各类教育深度改革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基础教育分会场:推进重点领域新突破,共谋教育改革新思路  在基础教育主题研讨专场上,10位专家分别就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监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
强国必先强教,兴粤必先兴教;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后劲足。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谋划教育发展,以大手笔和大气魄推进教育事业改革,探索出一条以教育支撑区域绿色崛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2008年,梅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先后投入了40多亿元,成功创建了6个教育强县(市、区)、85个教育强镇(街道),成为全省同时期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的山区市
2016年7月16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268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有效期为5年,“爱课程”网为课程维护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优质课程资源,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将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1月,虽然春节已经近在眼前,但寒意却是分外的鲜明。好在暖暖的阳光从门口直射进来,令到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中学科技处主任刘志伟的办公室里暖和了许多。他一边帮我们泡茶,一边和我们谈着他35年的从教历程。个子不高,身材略显单薄,但双眼炯炯有神,思维敏捷,颇为健谈。当说起1981年中师毕业到一所小学教书的经历时,可以明显让人感受到已到中年的他,对于当年青春懵懂岁月的那一丝怀念与向往。  一所地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