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指导质量提升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提高整体的就业质量。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组织机构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软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为理念落后、内容空洞、师资建设不足。因此,要树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本化的职业指导新理念,构建多梯级、多阶段、多目标的系统化职业指导网络,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创新职业指导的教育载体,创新职业指导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大学生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杨利江(1974- ),男,广东茂名人,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016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202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5-0068-02
  职业指导产生于西方。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职业局,出版《选择职业》,成为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开端,他也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 帕森斯提出了职业辅导的三个步骤:知己、知彼、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职业匹配”理论。1942年,罗杰斯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出版,标志着职业心理辅导由以指导者为中心向以当事人为中心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职业指导思想开始强调综合性和全方位,重视过程,强调职业人格的发展和疏导治疗。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职业教育法》,形成了学校系统、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体系。西方的职业指导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以及社会职业的变革而产生的,已有百年的历史;而现代职业指导改革开放之后才引入我国,不到30年的时间。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提升职业指导效果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职业指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机构,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专门负责职业指导工作;二是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建立了专用的职业指导场地,如咨询室、测评室、能力训练室等;三是加大职业指导的理论学习和应用,使职业指导从团体辅导向个体辅导转变。尽管高校职业指导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政策指导和信息发布等行政事务上,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就业管理事务。这种状况与国际化的生涯发展辅导服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我国在引进西方职业指导理念和方法时也存在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一份广东4所高校的调查报告也支持了以上观点。调查显示,34.3%的学生不知道学校设置了职业指导机构,表明高校的职业指导机构宣传不到位,机构知晓度较差;对于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服务,32.5%的学生“偶尔接受”,42.8%的学生“极少接受”,23%的学生“从未接受”;对于学校职业指导服务的评价,69%的学生表示“一般”,9.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除了学生不满意外,用人单位也不满意,他们有招聘需求却招不到合适的学生。由此可见,高校职业指导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职业指导理念落后。相当一部分高校无视社会的变化、学生的要求,还停留在职业指导方式简单、指导效率低下的阶段。首先,沟通方式单一。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授课形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教学规律;仍然采用简单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学生被迫上课,产生抗拒心理。其次,指导形式单一。采取讲座、大课堂、大会等形式,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得不到实际能力的提升。最后,指导主体单一。在学校围墙内、封闭的教室内开展职业指导,仅仅面向毕业生,单靠就业中心教师力量单薄,缺乏其他教职员工、非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多方参与,职业指导存在局限性,无法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只能流于形式。
  2.职业指导内容空洞。一些高校一味追求高就业率而轻就业质量,目的是尽快把毕业生推出校门,完成所谓的“任务”,职业指导短、频、快,只做信息发布、就业技巧类工作,甚至连指导都算不上,实际上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一些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理论色彩过浓,内容枯燥空洞,实际用处不大,因而也被许多大学生戏称为“太空课”。 一些高校由于缺乏师资,职业指导课一般由学校的人力资源等专业教师承担,这些“学院派”教师本身缺乏求职经验,就业指导理论化、书本化,缺乏实战经验,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对学生慢慢失去吸引力,职业指导效果自然就差。
  3.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不足。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指导要求。学校重招生、轻就业,职业指导队伍良莠不齐、杂牌军多正规军少,并且缺少相关的培训。笔者曾到10多所高校进行就业督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经费、人员都远未达标。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高校要按毕业生5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按总学费收入的2%拨付专项经费。部分高校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比例甚至达到2000︰1,还有部分是兼职人员,职业指导经费仅能维持日常的行政管理,无法提供职业指导人员必要的出差和培训提升经费。
  三、提升职业指导效果的有效路径
  1.树立职业指导新理念。首先,树立“新三化”理念,即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真正重视就业,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重视就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签订责任状,而是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考核机制,落实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有关场地、人员、经费的要求,确保活动开展的物质要求,推动职业指导上水平、上层次。其次,树立人本服务理念。职业指导必须要到学生中去,进行调查研究,问需于学生,问计于学生,这样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职业指导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指导需求。在就业服务工作中,要主动服务,突出个性服务,实现贴心服务,体现诚信服务,做到高效服务,使服务对象满意。最后,树立全员化服务理念。就业是高校的生命线,关系到招生宣传、社会声誉、学校发展等,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事情。   2.构建全覆盖职业指导网络。大学生职业指导要充分发挥作用,构建一支人员充足、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学校要在职称评定、人员培训、保障经费等方面大力支持,分批选送职业指导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的培训,开展职业教学竞赛、集体备课、以老带新等活动,提升职业指导的整体水平。
  如下图所示,要构建多梯级、多阶段、多目标的全覆盖职业指导网络。首先,构建预防性三级职业指导体系,将问题解决在发现之前。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将指导关口前移,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前,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职业指导。其次,建立起学校和社会交互的工作网络,实施职业介绍、教育和实训的联结,使其效果最大化。
  3.注重个性化指导,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展个体指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方式,对不同需求和期望,存在不同困惑的学生个人提供个体咨询和指导。重视双向沟通技术运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团体指导、实习演练、自我调查,文件分析、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现代训练技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指导,甄别出重点关怀群体,区分问题的类别,以便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启动贫困生励志强能工程“竹铭”计划,在原来单纯经济帮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和素质拓展,既要在经济上帮助学生,更要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通过创新“免费培训 双学位资助 暑期出国研修”的资助形式,变“输血”为“造血”,最终让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发愤图强地完成学业。
  4.创新职业指导载体。首先,以生涯教育课程作为课程载体普及职业知识。不少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过于草率,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职业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物、上网上的心思少得多。因此,要通过实施职业生涯理念教育,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大学生加深认识,从而促进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其次,以职业氛围营造作为环境载体,多途径提高学生的生涯意识。一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着力营造全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二是大学开设素质提升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创新思维、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探索目标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技能,找出自身的差距,通过努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实现“人职匹配”;三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用人单位的职业培训引入学生培养过程中,实现“人职匹配”的无缝对接。
  5.创新职业指导技术和方法。一是开展案例研究,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案例库。职业指导具有长期性、系统性,一所学校基于其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会形成比较稳定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些案例应该包含两类,一类是职业指导师进行个体咨询时的案例,另一类是职业指导课程的案例。通过分析其本质特征,总结对策和解决方法,深入研究其规律,形成案例工作法,不仅为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进行自我分析提供借鉴,也能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运用新媒体与网络技术构建职业指导平台。可以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职业指导的受众面,提高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平台,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开展以职业人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2]严勇.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3]何建华.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的现状及其需求分析——来自广东省4所高校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4]中国就业网.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在2012年首届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job.gov.cn/EmploymentServices/content/2012-11/26/content_751950.htm,2012-
  11-26.
其他文献
在文科教学中,“应用写作”历来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它使用事务语体,对各类应用文的特点、写法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由于体例单一、语言平实,某些文种的写法又比较接近,因而,容易
[摘要]文章以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为依托,分析梳理了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传统、队伍、制度、组织基础,总结了学生就业需求是社会服务的触发事件、领导者因素决定着社会服务的实现程度、教师的意愿和能力制约社会服务的质量等特征,描述了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活动缺乏组织系统的支撑、社会服务职能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合作难以形成而成为独立的行为、教师个人独立的自觉行动特征明显、社会呼应程度低、缺乏内外部制度
目的:对吉林省心血管病人群冠心病猝死进行10年动态趋势分析。方法:按WHO-MONICA方案和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编印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手册》要求进行。结果:10年(1984-1993年)监测
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服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广泛而深刻的关系。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影响和效益,已日渐为全社会所重视,作为大专院校走高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