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8例因股骨头缺血坏死于我院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总结分析其结果。结果 52个病变股骨头在MRI上均表现为信号异常者,14个股骨头破坏变形,4个股骨颈受累,23个股骨头关节间隙改变,其中有21个股骨头髋关节积液,1个髋关节半脱位,22个股骨头发生骨髓水肿。结论MRI不仅能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及预后都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磁共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临床应用
  股骨頭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病变最终可累及整个髋关节,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丧失。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因此如何早期发现病变并明确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间题。磁共振成像(MRI)组织分辨率高,无创伤,无辐射,且可多方位成像,在骨科中普遍应用,本研究搜集38例因股骨头缺血于我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总结并分析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11年3月因股骨头缺血坏死入我院治疗的3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9.2±10.4)岁;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2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髋部疼痛,多呈慢性钝痛,也可以急性发作,有的向下放射至股部、臀部和膝内侧部,以夜间疼痛最为明显,后期症状加重出现跛行;5例患者患有高血压,4例患者患有高脂血症,3例患者患有糖尿病,1例患者有大量使用激素史,大量饮酒病史1例,无明显诱因2例。38例患者MRI检查前均进行X线检查。
  1.2 检查方法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0.3T OPENMARK3000 MRI,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体线圈。常规扫描采取人体部线圈作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SE序列T1WI TR 和TE时间分别为2000ms和90ms。梯度回波序列GE TR 和TE时间分别为500ms和23ms。层厚5mm,层距6mm。
  2结果
  2.1 股骨头信号异常52个病变股骨头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与GE呈高低混杂信号,以片状为主。其中43 个坏死区T1WI周围有低信号带,T2WI及GE内侧出现高信号带。有2例股骨头坏死区T1WI低信号呈小圆形,T2WI呈小环状,周边为低信号环,中心为高信号。另有5例股骨头坏死表现为T1WI低信号呈不规则带状形,T2WI带状影内侧为高信号,外侧为低信号。
  2.2 股骨头变形52个坏死股骨头中有14个股骨头顶部变形、塌陷,4个股骨颈受累。
  2.3 关节变化有23个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退行性改变及髋臼缘增生硬化。硬化骨质于T1WI、T2WI及GE 均呈低信号。有21个坏死股骨头髋关节积液,包绕股骨头呈长T1、长T2信号;髋关节半脱位1个。
  2.4 骨髓水肿的MRI表现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等信号或高信号改变,脂肪抑制序列(IR)表现为高信号。一般范围较广,包括股骨头坏死区域、股骨颈,甚至包括股骨上端乃至整个股骨。其信号改变为弥漫性的。本组52个股骨头中,有42.3%(22个股骨头)合并骨髓水肿。
  3讨论
  调查结果发现,使用MRI可早期精准检测股骨头缺血坏死,更能反映病变实际情况,可以更好的诊断,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可由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导致股骨头内血供中断或闭塞所致;后者以激素治疗、酗酒、血液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导致股骨头缺血及相应的骨、骨髓细胞成分坏死[1]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都具有共同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改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初阶段是细胞缺血,骨细胞死亡,骨陷窝变空。此时X线上几乎无异常表现,而在MRI上可见斑点状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早期表现[2];细胞死亡后,坏死组织分解,引发炎症反应,周围出现组织修复,紧邻坏死区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增生,在坏死骨周围的缺血区与存活骨之间形成一个以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为特点的组织反应带。在MRI上表现为T1WI线形低信号,T2WI硬化带低信号与其内缘肉芽组织增生所形成的高信号,即双线征,双线征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特征性改变;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向坏死区匍行, 并刺激成骨反应, 进入骨化阶段, 坏死的骨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 破骨活动和新骨形成活跃, 当坏死区完全成为纤维组织或硬化骨组织, 在MRI上T1WI、T2WI表现为片状或环状低信号; 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股骨头变形, 关节间隙狭窄等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改变。早期和进展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关节积液的发生率高达60%-80%。MRI对关节积液非常敏感,呈明显长T2信号。
  骨髓水肿在T1WI相为偏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由于高信号的脂肪被抑制了,使髓腔内高信号的骨髓水肿显示出来。当股骨上段骨髓水肿较轻时,水肿范围仅局限在股骨头病灶周围,可伴有少量骸关节积液,进一步发展,水肿范围可扩大至股骨颈区,常伴有中等量骸关节积液;水肿严重时,范围扩展至股骨粗隆下,常伴有明显髓关节积液。MR工多平面、多相位扫描,不仅能显示股骨头ONFH病灶,而且能把其伴随征象如骨髓水肿、关节积液清晰地显示出来。
  综上所述,采用MRI检查能在不变动病人体位的情况下进行多角度成像,可以准确判定病变部位及范围,前者有助于诊断的确立,后者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安, 贺静.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34(11):734-737.
  [2]. 王丽华, 宋冬喜, 丁同文.低场磁共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医学信息, 2009, 22(8):734-73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硬滑血管老年病人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 试验组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结果 大大提高了硬滑血管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 对硬滑血管老年病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不易刺破血管,更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硬滑血管; 静脉采血; 老年病人  老年人由于
本文分析了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的效果,介绍了放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放射治疗时机的选择,实践证明,用电子线照射预防手术部位瘢痕疙瘩复发可在早期讲行。
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normalskin,NS)、HS和KS组织中CTGF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其差异,以初步探讨CTGF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研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对病人的存活率和血气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确诊为ARDS的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普通通气策略和个体化通气策略进行治疗。结果:一般通气策略和个体化通气策略的死亡人数、血O2、血CO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通气策略比普通通气策略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个体化通气策略;普通通
目前虽然瘢痕防治尚无公认的方案,但人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瘢痕的分类方法目前还较混乱,尚无统一的方法,比较有价值的方法有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成熟瘢痕与未成熟瘢痕
高校远程消防监控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集消防和救生于一体的网络系统,正在逐渐改善和弥补校园内原有消防设施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许多火灾发生的隐患,本文就目前部分高
【关键詞】 绝经妇女;阴道出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本资料研究表明,炎症是绝经后不规则出血最主要的病因,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对绝经后规则阴道出血的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检测与适度的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望减少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所致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为探讨发病原因,笔者依文献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妇科炎症  1.1 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中以宫颈息肉、宫颈内膜炎
本文采用超声治疗仪局部导入药物瘢痕疙瘩,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研究显示在超声波的促渗透作用下,丹参等抗瘢痕药物有效进入组织,发挥其抑制胶原增生的作用,促进瘢痕软化,改善痛
本研究采用同体对照,观察超声波导入瘢痕康对增生瘢痕的疗效,探讨超声渗药的临床应用前景,实践证明,超声促渗是一种无创经皮给药技术,能够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提高药物的局部浓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正朝着微量、快速、准确、特异及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质控;试验 ;标本  要作好质控,必须做好试验前(分析前)、试验中(分析中)和试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这些又与临床的关系极为密切。  1 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  检验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