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滑血管老年病人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比较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硬滑血管老年病人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 试验组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结果 大大提高了硬滑血管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 对硬滑血管老年病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不易刺破血管,更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硬滑血管; 静脉采血; 老年病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其静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官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特别是由于长期输液导致血管弹性较差,有的静脉虽未闭塞,但已成条索状,摸时感觉又硬又滑,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为提高这类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对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经研究发现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方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到门诊静脉输液,且血管硬滑的老年患者200例,其中男115 例,女85例,年龄70~ 91岁。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2组患者均为意识、感觉、语言表述能力正常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选用手背静脉进行穿刺。
  1.2穿刺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即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后操作者拇指固定血管远端,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进针角度为20°~ 30°角,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进针長度为2 /3 或以上,完成整个穿刺过程[1]。
  1.2.2 观察组 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则可大大提高硬滑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具体做法如下:针刺入皮下后,将针尖斜面转向下方,对准血管壁(与常规静脉穿刺方法相反)以增大针尖接触血管壁的面积,用针斜面向下压住血管,针头呈15度~25度角向下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针尾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再向前送针;送针时将针头稍抬起左右晃动缓慢送入,使针尖沿着血管壁前进[2],这样不易刺破血管,然后将针斜面转向上方固定,以防止固定针头时斜面压向下方的血管壁,影响穿刺针的通畅。
  2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研究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 23.834,P<0.0001),见表1。
  表1两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n(%)
  注:x2= 23.834,P<0.0001
  3讨论
   传统法针尖斜面向上、进针速度慢, 进针角度小、针尖斜面与皮肤接触面积大,进针后在皮下穿行再进入血管。此法针尖压强小、进针较困难,且针尖在皮下穿行距离长,对末梢神经刺激大,因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3],所以,我们在为老年患者选择血管时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实在遇到硬滑血管皮肤松弛进针困难的患者时,如采用常规穿刺法,则当针头触到血管壁时,血管容易滑掉,过渡的顶、逼血管容易刺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而观察组采用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向下压住血管,使针尖接触血管的面积增大,可防止穿破血管[2]。从表1的结果来看,试验组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大大提高了硬滑血管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有文献报道针尖斜面向下还能缓解静脉滴注刺激性药
  物所带来的疼痛[4]。
  
  参考文献
  [1]孙素侠. 浅静脉穿刺困难老年患者2种穿刺方法的比较[J] .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4):423-424.
  [2]王素婷. 静脉穿刺法的探索与进展[J].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6(8): 52-53.?
  [3]赖凤新, 韦桂莲, 张惠芝. 针尖斜面向左大角度静脉穿刺减少疼痛的探讨[J]. 华夏医学, 2008, 21 (2):368-369.
  [4]常红. 针尖斜面朝下静脉输入刺五加对减轻疼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12B): 17-18.
  
  广西卫生厅自筹课题(编号:Z2011434)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运动损伤;对策  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大学生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和锻炼的效果,而且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威胁。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对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意识,全面增进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对运动损伤发生的性质、部位、相关运动项目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针对损伤原因加强对大学
本文介绍了乳晕切口腺体瓣悬吊并等高线环缩法乳房缩小整形术,它是将乳晕切口巨乳缩小术和传统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予以改进,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后乳
本文介绍了男性乳房发育症,它是指男性乳房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一种临床病症,通常表现为乳房单侧或双侧的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或乳晕下区域出现触痛性肿块,采用外
本文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吸脂塑形术常见并发症,即血肿、血清肿;皮肤瘀血;皮肤凹凸不平和不对称;切口延期愈合;皮肤感觉减退以及皮下硬结的表现、原因、防治措施。
【摘要】 哺乳期妇女需要的营养与热量很高,要超过妊娠后期。,既要补足因分娩所消耗的能量和体力,又要补充因哺乳而透支的营养与热量。所以,进食应坚持以高蛋白,低脂肪,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及膳食纤维的平衡为主并要保证热量,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饮食原则。各种营养素平衡搭配,保障供给,才能保证乳汁的质量,满足婴儿的需要。  1 合理营养就是全面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为人体提供足够热量的
期刊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威协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据报道,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有随年龄增高趁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219/
本文介绍了应用脂肪抽吸术500例1200个部位的临床体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脂肪抽吸引起的一些异常情况,如术后轻微疼痛、皮肤感觉迟钝、皮肤变硬等改变,多难以避免,属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预警机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的开展,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保健服务的重点是有成效的预防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维持老年人躯体自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保健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老年人躯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  首先,要有合理的生活起居。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以家庭为主,时间概念逐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们在不同的领域努力地探索着如何用这“两条腿走路”。这就使得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方面,中西药联用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病程,逐渐为群众所接受;另一方面,盲目运用,双管齐下,不讲禁忌,致疗效降低、造成浪费甚至是药源性疾病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回顾性分析近两个月来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检查与发现存在的错误与缺点,以总结经验
本文就大小腿吸出的脂肪量,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的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操作体会与技巧进行了归纳,实践证明,体外超声吸脂术对于腿部脂肪堆积的治疗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