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的个体化通气策略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对病人的存活率和血气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确诊为ARDS的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普通通气策略和个体化通气策略进行治疗。结果:一般通气策略和个体化通气策略的死亡人数、血O2、血CO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通气策略比普通通气策略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个体化通气策略;普通通气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导致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产生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 [1]。小潮气量与肺开放策略成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重要技术。我们根据协和医院的临床研究,通过改进,用于本院ARDS病人,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2011年确诊为ARDS的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病人39例,采用普通通气策略。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6~50岁,平均42岁;发病原因分别为重症胰腺炎2例,严重创伤12例,大面积烧伤2例,淋巴瘤2例,感染9例,吸入有毒气体6例,产后大出血2例,心肺手术2例,感染性休克1例,有机磷中毒1例。第二组病人39例,采用个体化通气策略。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4~56岁,平均43岁;发病原因分别为重症胰腺炎2例,严重创伤12例,大面积烧伤2例,淋巴瘤2例,感染9例,吸入有毒气体6例,产后大出血 2例,心肺手术2例,感染性休克2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状态基本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普通通气策略:经口气管插管,使用PB8400呼吸机,选用SIMV+ PSV+PEEP模式通气,治疗原发性疾病,配合纤支镜介入。
  个体化通气策略[2]: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人,持续监护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KG)、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使用PB8400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每天至少3次。构建吸气相静态P—V曲线。构建呼气相静态P—V曲线。以当天测量的呼气相曲线压力参数值为PEEP,限制潮气量≤8 ml/kg并限制Pplat≤吸气相曲线高位转折点。调节FiO2以维持SaO2在92%~97%。测量第1天呼气相和吸气相曲线参数b的差值,若△b≥3cm H20则进行肺复张。第1—3天,每4 h进行1次。肺复张时通气模式为VC,病人容量控制(VC)至少24 h,其后在限制潮气量和Pplat的前提下,可根据临床情况改为压力控制(Pc)或压力支持(Ps)。机械通气72 h后,可根据临床情况脱离呼吸机。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及血气分析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一般通气策略和个体化通气策略的死亡人数、血O2、血CO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一般通气策略和个体化同期策略的疗效差异显著。除了血O2之外,其他指标都倾向于好转的状态。血O2的降低是由于个体化通气策略对血氧的输注没有普通通气策略高的缘故。
  3讨论
  ARDS是指非心源性因素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腫,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3]。我科室按照我国1988年广州会议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进行临床ARDS疾病的诊断。对于此类疾病,我院一直在探索有效地治疗方法。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进行呼吸动力学监测能预测其肺功能损坏程度,从而利于进行相应的治疗。个体化通气策略是将小潮气量通气、开放肺泡策略、无创通气和俯卧位通气等有机结合,ARDS病人的个体指标决定采用多少压力、多少容量、需不需要肺复张操作等的诊疗方法[2]。
  北京协和医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施个体化通气策略以来,降低了该院ARDS病人死亡率及住院天数[2]。我们的的研究也显示:与普通通气策略相比,个体化通气策略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改善了病人的血CO 2水平。但是血O2水平未见明显的改善,据我们分析,与个体化通气治疗有关。总之,个体化通气策略能够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有条件的医院以及正在努力创造条件的医院,都应该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少根,郭光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 (04) :61-65.
  [2] 隆 云,刘大为,周 翔,等. 个体化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200,29(8):549-553.
  [3] 邓顺连,彭美华,周文莉,等. 机械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监测和护理?[J]. 当代医学,2010,33:124-125.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吸脂塑形术常见并发症,即血肿、血清肿;皮肤瘀血;皮肤凹凸不平和不对称;切口延期愈合;皮肤感觉减退以及皮下硬结的表现、原因、防治措施。
【摘要】 哺乳期妇女需要的营养与热量很高,要超过妊娠后期。,既要补足因分娩所消耗的能量和体力,又要补充因哺乳而透支的营养与热量。所以,进食应坚持以高蛋白,低脂肪,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及膳食纤维的平衡为主并要保证热量,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饮食原则。各种营养素平衡搭配,保障供给,才能保证乳汁的质量,满足婴儿的需要。  1 合理营养就是全面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为人体提供足够热量的
期刊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威协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据报道,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有随年龄增高趁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219/
本文介绍了应用脂肪抽吸术500例1200个部位的临床体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脂肪抽吸引起的一些异常情况,如术后轻微疼痛、皮肤感觉迟钝、皮肤变硬等改变,多难以避免,属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预警机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的开展,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保健服务的重点是有成效的预防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维持老年人躯体自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保健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老年人躯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  首先,要有合理的生活起居。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以家庭为主,时间概念逐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们在不同的领域努力地探索着如何用这“两条腿走路”。这就使得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方面,中西药联用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病程,逐渐为群众所接受;另一方面,盲目运用,双管齐下,不讲禁忌,致疗效降低、造成浪费甚至是药源性疾病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回顾性分析近两个月来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检查与发现存在的错误与缺点,以总结经验
本文就大小腿吸出的脂肪量,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的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操作体会与技巧进行了归纳,实践证明,体外超声吸脂术对于腿部脂肪堆积的治疗来说
【摘要】 目的 探讨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硬滑血管老年病人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 试验组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结果 大大提高了硬滑血管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 对硬滑血管老年病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穿刺法不易刺破血管,更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硬滑血管; 静脉采血; 老年病人  老年人由于
本文分析了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的效果,介绍了放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放射治疗时机的选择,实践证明,用电子线照射预防手术部位瘢痕疙瘩复发可在早期讲行。
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normalskin,NS)、HS和KS组织中CTGF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其差异,以初步探讨CTGF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