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时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8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例背景
  在今年12月有幸前往上海市某一小学学习,该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师身上散发着智者的气息,强大的气场让人佩服不已。与此同时,该区的一个少先队活动课的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正好由这个学校承办,于是听了一节刚被列入课表的少先队活动课《我心中的红领巾》。执教辅导员是该校的大队辅导员,队员们是来自该校四年级的孩子。本课例主要从这节课中的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对少先队活动課的理解。
  二、课堂实录
  教师出示课题《我心中的红领巾》
  师:我想了解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对红领巾不文明的现象。
  生1:脏。
  生2:容易掉。
  生3:擦汗……
  (以上环节中,教师不断的重复孩子说的现象,不给予任何评价。)
  师:(教师开始说红领巾的意义,引出是红旗的一角,我们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学生被突如其来的“沉重”感到有些不解。)
  师:我们在学校里看见许多关于红领巾不文明的行为,那你能说说用什么办法去改正吗?
  生(分小组讨论)
  师:每个小组都来说一说吧。
  生1:我们要定时清洗红领巾。
  生2:我们要在玩耍的时候保管好红领巾。
  生3:我们可以组成监督小组,保护红领巾。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我们曾经入队时的情景吧!
  (播放入队时的录像,观看过程中因为镜头都给的是小主持人,而不是学生本人,大家观看的兴趣并不浓郁。)
  (接下来学生上台展示佩戴红领巾,此环节中教师说到红领巾的宽度大概是5CM一折,还建议学生回家佩戴的时候量一量。)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佩戴红领巾吧,共同回忆我们入队时的激动,为更好的将来做好准备。
  师:接下来让我们拿出队的章程,看看关于红领巾的意义。
  (学生齐读章程。)
  师:希望同学们能爱护红领巾,将来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安安静静了教学,学生也很守纪律。似乎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对待红领巾的不文明行为是不应该的,而且学生举手发言也算是积极的。但是这与我听课前的一个预期是有所差距的。接下来就自己的几个想法说一说对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的思考。
  (一)定位模糊
  现象一:少先队活动课的定位是什么?听了上一节课,我的定位是“少先队活动课=《品德与社会》”,这也是许多听课教师的感受。少先队活动课是活动中体验,还是回到了“说教”的课程教学形式。虽然在本节课中,有视频、有讨论、有动手,但是是否真的起到了辅助、提升的作用,还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二)缺乏队味
  现象二:少先队活动课的“队味”在哪里?听了上一节课,没有仪式,没有队歌,没有任何少先队鲜明特色的“队味”,如果一定要强制性的为这节课加上一点“队味”的话,就是“红领巾”是少先队的。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懂得珍惜爱护胸前的红领巾,目标是达到了,但是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目标是不是定的合理呢?
  四、教学评析
  (一)角色多元,准确定位
  少先队活动课应该是在辅导员帮助下,发挥少先队员主体作用的一门独特的活动课,是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在本节课中,我们确实知道“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带红领巾,有的甚至认为红领巾是一种负担。”作为中队辅导员,我们一个以多种形式去发展学生。如果我们每节中队活动课也能够像展示课的形式,充分准备,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得益,更加重要的是在准备的阶段,由于时间比较长,学生的得益更潜移默化,从活动中逐渐渗透,而不是单纯靠一节中队活动课短短的40分钟来开展教育,使学生在平时渐渐觉得自己是少先队员是一种光荣,是最值得自豪、骄傲的。而辅导员的定位是什么?是他们开展活动中的好帮手,好“军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当他们需要我们和他们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参与,我想着才是少先队活动课中我们需要去扮演的角色。
  (二)目标多元,自我教育
  少先队活动课不固定在教室上课,可以继承传统的模式,也可以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更融入了情感、艺术和时尚等多种元素,但是再多元的课堂也需要有一个能吸引和激发队员兴趣的活动目标。在案例中,辅导员选择四年级的孩子,并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爱护自己的红领巾,这样的定位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节课的合理性。从个人角度而言,我更愿意把重点放在“如何为红领巾添光彩”上,激发孩子从实际行动去爱护红领巾,为其增光添彩。也正因为这样的目标设定,本节课中队员的状态大有明知故问的情绪。
  在今年11月,金东区少工委将少先队活动课的活动设置和目标的设定,如何根据提供的资料去整合少先队组织的阵地自由、队员家长的专业资源、社会志愿者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地域资源等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开发,而每个活动的目标也不应该是规定的,更应该是“活”的,少先队活动课可以有一个大家都去努力的目标,但是更多的是寻找机会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少先队活动课才能更具有凝聚力,开展更多特色鲜明的组织教育活动。
  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展给了队员们更多展示的机会,但是如何让这一节课真正的走进课堂,真正的发挥他的实效性,需要我们辅导员进一步摸索和探究。完善特色之路或许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想少先队活动课程必将绽放成更美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摘    要】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采用诗画一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针对诗画一体教学,论述了其基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诗画一体;情境;为诗作画;为画配诗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也力求让自己创作的画能够拥有一种诗意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也就是说,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分类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下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  (一)导演的角色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多老师在现实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引导,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调动,但是却疏忽了理性思维的引导。殊不知,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当代学生的通病,所以提升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就迫在眉睫。只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文章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一、问题的思考  以培养深层语文能力为己任的作文教学,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对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语文教师而言,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它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思维的拓展性与融合性更强,因此,更需要小组合作。数学,说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小组合作能够将思维的抽象性在孩子们的小组对话中形象化,有利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一、理念的更新,促进合作的正常启动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
彩云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01年3月,属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是杨慧娟。幼儿园距县城15公里,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总投资296万元。现有在园260人,教职工18人。保教设施设备齐全,是幼儿成长的学园、家园、乐园。  一、创设激励幼儿情趣化的环境  办园至今,他们一直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和创设一流具有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和儿童化的育人环境是彩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近几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还是有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甚至是厌恶数学。主要原因在于数学作业很多,很难。如何让我们的数学作业回归其本质,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作业的快乐,正是我们要讨论
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它丰富多彩性的载体,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空间与图形”作为教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强调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是当前阅读课中一种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它篇幅短小、取材丰富、形式活泼,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延伸课文内容、升华课文主题,可谓一举多得,深受广大师生欢迎。那么如何找到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巧妙设计“小练笔”呢?  一、发展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在结尾猛然收笔,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在此我想浅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情感投入的问题。  一、宽松